昨天在朋友圈刷到一個媽媽的吐槽:
「給我看電視我才吃飯!」
「不給買玩具我就不寫作業!」
「媽媽陪著我我才練琴!」
想必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孩子跟自己講條件的問題,滿足他,下次可能還會這樣,甚至「得寸進尺」;不滿足,孩子真的不去做。
所以孩子總講條件,家長該怎麼辦呢?
孩子喜歡講條件≠不聽話
很多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不去做應該做的事兒,而是講條件才去做,是不聽話的表現,這真的是誤會孩子了。
1)孩子自我意識發展
孩子跟大人講條件,其實是思維逐漸成熟、自我意識不斷發展的一種表現。
2歲以後,孩子的身體迅速發育,自我意識也開始建立。這時候他們容易出現反抗情緒,喜歡以我為中心,也喜歡說「不」。如果這件事情他不願意做,就會不去做,或者跟大人講條件,換到一些「利益」才會去做。這並不是不聽話,而是思想發展的階段決定的。
2)父母物質獎勵使用不當
「乖,吃完飯媽媽就帶你出去玩。」
「你收拾好玩具,媽媽就獎給你一個冰激凌。」
「乖乖洗完澡,媽媽就允許你看手機。」
……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讓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他不做,家長就會用這種獎勵機制去「鼓勵」他做。然而正是這種「不正當的交換」,削弱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做其他事情的動力。加上2歲左右的孩子喜歡重複和模仿別人,這期間記憶和思維都在直接與事物的接觸中進行,思維存在於動作之中,他也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來跟大人講條件。
3)父母沒有底線的妥協
我家小新有段時間特別喜歡講條件,而且是這次說5分鐘,5分鐘到了又說5分鐘的那種。
後來終於找到了原因——新爸每次讓小新去做什麼的時候,小新都會和他講一些條件:
我再看5分鐘就去洗漱;
5分鐘過去了……
爸爸,這集還有5分鐘就結束了,我再看5分鐘就去。
而每次,新爸都會跟他兒子妥協,這就導致了小新「變本加厲」,從最開始的5分鐘拖到10分鐘,再到20分鐘。正是這種妥協和滿足,強化了小新的條件意識。
所以後來我每次讓小新去閱讀、練琴甚至吃飯的時候,他都要跟我不停地提條件,搞得我很被動。
孩子條件講不停
不去幹預危害大
如果孩子講條件,大人為了省事或者怕孩子哭,就主動妥協,那麼時間長了,孩子的成長之路可能會走偏。
1)讓孩子失去做事情的動力
朋友跟我說過她家孩子。
「我家姑娘寫作業太費勁了,不僅要陪著她寫,寫作業前還要給安排好水果零食,不然她才不肯寫呢!」
寫作業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嗎?為什麼「排場」要這麼大呢?
「但不這樣,她是真不寫呀!」
寫作業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朋友的孩子現在卻提出各種條件,條件被滿足後才會去寫作業。即便最後作業寫完了,也只是因為其他條件被滿足了,並不是真的喜歡學習。久而久之,學習的動力就會被削弱。長大後,對一些其他事情也會失去主動探索的動力。
2)不利於正確價值觀的養成
一味滿足孩子提出的條件,還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後只做對自己有益處的事情,那些稍微有一些困難,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往往會避之不及。這會讓孩子形成急功近利的性格。
另外,被滿足的次數多了,當父母有一天提出反對意見,不再按他說的做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和父母發生衝突,出現頂撞父母、甚至威脅父母的情況。這都不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討價還價」
父母要「見招拆招」
孩子討價還價的時候,家長真的很苦惱,滿足也不行,不滿足也不是,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1)提前立規矩
最好在做一件事之前,就和孩子立好規矩。提前告訴孩子:練琴之前,你有30分鐘的時間玩玩具,媽媽會提前5分鐘來提醒你。如果到了時間你還不去練琴,沒有做到我們的約定,我就只能去做我自己的事情了。
在孩子執行的過程中,給孩子制定規則,又給孩子自由的空間,這種溫和堅定,才能包治百病。
2)變鬥爭為合作
有位寶媽說:「我家孩子好像根本聽不進我說話,讓他做什麼事他都抗拒。」原來,這位媽媽每次讓孩子做一件事,都是用直接命令的方法——
趕緊關掉電視去寫作業!
快點吃完把垃圾倒掉!
不是跟你說了玩完玩具要收拾嗎,你怎麼就是記不住呢!
加上這位媽媽急脾氣,有時候還會直接拽著孩子去收拾。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並不會畏懼你的權威,反而更容易挑戰你,喜歡用講條件的方法來緩解自己的處境。
我很贊同《父母》雜誌有篇文章裡的說法:孩子的確總是會拒絕一些事兒,但是,如果家長把命令變成遊戲,那麼雙方都會笑到最後。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寶寶,如果你不想玩玩具了,記得把你的車車、玩偶送回家哦,他們也要回家休息呢。」這比命令孩子的效果要好得多。
3)家人做法要統一
這真是老生常談的一點了。經常有寶媽說,自己帶孩子的時候,規矩立得好好的,結果豬隊友一加入,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因為媽媽按規矩辦事,但豬隊友心軟好說話,孩子有什麼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都去找爸爸了。媽媽再嚴格,雙方步調不一致也不會有成效。
所以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家裡人的態度一定要統一,如果一方的教育方式真的有問題,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直接反駁,可以商量後再跟孩子說。
孩子成長路上,會給父母製造出各種各樣的麻煩。但父母的溫柔寬容和嚴肅認真,會給孩子無窮的力量,這足以一起克服那些挫折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