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迪熊分享:「不看動畫不吃飯」,孩子愛講條件,聰明家長這樣做

2020-09-06 芭迪熊親幼館

昨天在朋友圈刷到一個媽媽的吐槽:



「給我看電視我才吃飯!」

「不給買玩具我就不寫作業!」

「媽媽陪著我我才練琴!」


想必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孩子跟自己講條件的問題,滿足他,下次可能還會這樣,甚至「得寸進尺」;不滿足,孩子真的不去做。


所以孩子總講條件,家長該怎麼辦呢?


孩子喜歡講條件≠不聽話


很多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不去做應該做的事兒,而是講條件才去做,是不聽話的表現,這真的是誤會孩子了。


1)孩子自我意識發展


孩子跟大人講條件,其實是思維逐漸成熟、自我意識不斷發展的一種表現。


2歲以後,孩子的身體迅速發育,自我意識也開始建立。這時候他們容易出現反抗情緒,喜歡以我為中心,也喜歡說「不」。如果這件事情他不願意做,就會不去做,或者跟大人講條件,換到一些「利益」才會去做。這並不是不聽話,而是思想發展的階段決定的。



2)父母物質獎勵使用不當


「乖,吃完飯媽媽就帶你出去玩。」

「你收拾好玩具,媽媽就獎給你一個冰激凌。」

「乖乖洗完澡,媽媽就允許你看手機。」

……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讓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他不做,家長就會用這種獎勵機制去「鼓勵」他做。然而正是這種「不正當的交換」,削弱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做其他事情的動力。加上2歲左右的孩子喜歡重複和模仿別人,這期間記憶和思維都在直接與事物的接觸中進行,思維存在於動作之中,他也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來跟大人講條件。


3)父母沒有底線的妥協


我家小新有段時間特別喜歡講條件,而且是這次說5分鐘,5分鐘到了又說5分鐘的那種。


後來終於找到了原因——新爸每次讓小新去做什麼的時候,小新都會和他講一些條件:


我再看5分鐘就去洗漱;


5分鐘過去了……


爸爸,這集還有5分鐘就結束了,我再看5分鐘就去。


而每次,新爸都會跟他兒子妥協,這就導致了小新「變本加厲」,從最開始的5分鐘拖到10分鐘,再到20分鐘。正是這種妥協和滿足,強化了小新的條件意識。


所以後來我每次讓小新去閱讀、練琴甚至吃飯的時候,他都要跟我不停地提條件,搞得我很被動。


孩子條件講不停

不去幹預危害大


如果孩子講條件,大人為了省事或者怕孩子哭,就主動妥協,那麼時間長了,孩子的成長之路可能會走偏。


1)讓孩子失去做事情的動力


朋友跟我說過她家孩子。


「我家姑娘寫作業太費勁了,不僅要陪著她寫,寫作業前還要給安排好水果零食,不然她才不肯寫呢!」


寫作業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嗎?為什麼「排場」要這麼大呢?


「但不這樣,她是真不寫呀!」


寫作業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朋友的孩子現在卻提出各種條件,條件被滿足後才會去寫作業。即便最後作業寫完了,也只是因為其他條件被滿足了,並不是真的喜歡學習。久而久之,學習的動力就會被削弱。長大後,對一些其他事情也會失去主動探索的動力。



2)不利於正確價值觀的養成


一味滿足孩子提出的條件,還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後只做對自己有益處的事情,那些稍微有一些困難,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往往會避之不及。這會讓孩子形成急功近利的性格。


另外,被滿足的次數多了,當父母有一天提出反對意見,不再按他說的做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和父母發生衝突,出現頂撞父母、甚至威脅父母的情況。這都不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討價還價」

父母要「見招拆招」


孩子討價還價的時候,家長真的很苦惱,滿足也不行,不滿足也不是,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1)提前立規矩


最好在做一件事之前,就和孩子立好規矩。提前告訴孩子:練琴之前,你有30分鐘的時間玩玩具,媽媽會提前5分鐘來提醒你。如果到了時間你還不去練琴,沒有做到我們的約定,我就只能去做我自己的事情了。


在孩子執行的過程中,給孩子制定規則,又給孩子自由的空間,這種溫和堅定,才能包治百病。



2)變鬥爭為合作


有位寶媽說:「我家孩子好像根本聽不進我說話,讓他做什麼事他都抗拒。」原來,這位媽媽每次讓孩子做一件事,都是用直接命令的方法——


趕緊關掉電視去寫作業!

快點吃完把垃圾倒掉!

不是跟你說了玩完玩具要收拾嗎,你怎麼就是記不住呢!


加上這位媽媽急脾氣,有時候還會直接拽著孩子去收拾。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並不會畏懼你的權威,反而更容易挑戰你,喜歡用講條件的方法來緩解自己的處境。


我很贊同《父母》雜誌有篇文章裡的說法:孩子的確總是會拒絕一些事兒,但是,如果家長把命令變成遊戲,那麼雙方都會笑到最後。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寶寶,如果你不想玩玩具了,記得把你的車車、玩偶送回家哦,他們也要回家休息呢。」這比命令孩子的效果要好得多。



3)家人做法要統一


這真是老生常談的一點了。經常有寶媽說,自己帶孩子的時候,規矩立得好好的,結果豬隊友一加入,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因為媽媽按規矩辦事,但豬隊友心軟好說話,孩子有什麼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都去找爸爸了。媽媽再嚴格,雙方步調不一致也不會有成效。


所以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家裡人的態度一定要統一,如果一方的教育方式真的有問題,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直接反駁,可以商量後再跟孩子說。


孩子成長路上,會給父母製造出各種各樣的麻煩。但父母的溫柔寬容和嚴肅認真,會給孩子無窮的力量,這足以一起克服那些挫折艱難。

相關焦點

  • 「沒有獎勵就不做」孩子愛講條件,是因為你沒給他劃好底線
    滿足他,下次他可能還會「變本加厲」;不滿足,孩子又真不聽話,為什麼會這樣?該怎麼辦呢?孩子愛講條件主要有兩大原因:1.他們和家長講條件,一定程度上是希望自己能夠像大人一樣和父母說話,得到父母尊重,而不是只能聽從父母管教。
  • 4歲的孩子講條件:「不給看手機就不吃飯」,原因在於父母
    最近發現家裡的「熊孩子」越來越不像話了,讓她做點事就給我談判,講條件。我那個氣呀,有時恨不得打她,是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這樣?讓她吃飯,她會說:「媽媽,我要看手機,你不讓我看我就不吃。」後來翻閱資料,也問了很多寶媽媽們,才了解到,孩子愛談條件,並不是一件壞事。孩子為什麼愛講條件呢?1、是自我意識的發展其實孩子在3歲以後,就出現了和父母講條件的現象。
  • 孩子老愛看動畫片不學習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2、孩子真的是因為愛看動畫片才不學習的嗎?說到給孩子看動畫片,很多家長會擔心,怕孩子近視,尤其擔心會影響孩子學習和休息。這裡要反問一句家長,孩子不愛學習,僅僅是因為看動畫片嗎?特別是對於那些比較害羞不願意說話的孩子來說,觀看一些教育意義的動畫片也是不錯的選擇。3、如果孩子就愛看動畫片,家長該怎麼辦?
  • 孩子不愛吃飯,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給你3個方法
    不愛吃飯是很多小孩子都有的特點,也是很多爸爸媽媽都感到頭疼的問題,特別是當看到別人家的小孩子吃飯吃得很香,自己的孩子卻不愛吃飯,更是著急。一天三餐是小孩子身體的能量和營養來源,不愛吃飯的話孩子得不到充足的營養物質,就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為了解決孩子不愛吃飯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頭都大了。
  • 「讓我看電視我才吃飯」,聰明的家長都是這樣回答的
    許多家庭都有這種情況,吃飯的時候,孩子非鬧著不吃,如果有客人在還會仗著這個,故意要挾家長:「讓我看電視我才吃飯!」為什麼孩子一到讓吃飯都是這樣「講條件」?而很多家長也都會選擇妥協,讓孩子看一會兒再吃飯,或者邊吃飯邊看。
  • 「搶救」不愛吃飯的孩子,家長們需要這樣做
    首先,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由家長餵飯,在孩子能夠自己吃飯的年紀家長依舊沒有放手。沒有學習何來學會呢?其次,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能妥協,比如:1,不要用看動畫片、玩 Pad、吃糖等作為吃飯的交換條件;2,不要在寶寶表示吃飽的時候追著餵;3, 如果孩子不吃飯就把食物收走,不要把戰線拖太長。
  • 芭迪熊親幼館教你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怎樣進行英語啟蒙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愛上英語學習呢?小編此次特地請教了知名美式託幼早教專家——芭迪熊親幼館的老師,來為大家解答疑惑。小編:學語言這件事真的是越早越好嗎?會不會存在有些孩子吸收不了的情況?芭迪熊親幼館專家:是的,孩子越小,學習英語反而更加容易。這是因為:1、嬰兒大腦有特殊的語言學習技能。
  • 孩子練琴愛講條件怎麼辦?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的
    幾個月過去了,現在孩子做什麼都要講條件,就連寫作業也不放過。想狠狠地批評她,但又怕治標不治本。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其實,孩子愛講條件,並非孩子固有的做法,而是家長一步步造成的!想想看,為了讓孩子好好練琴,家長們都做了什麼?是不是用一些所謂的「獎勵」來哄孩子,一開始是個小玩具、小承諾,後來漸漸變成了大玩具、大承諾。
  • 孩子挑食,不愛吃飯,可能是家長做了這些事情
    孩子挑食,厭食,不愛吃飯,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為什麼聰明可愛的孩子想讓他們好好吃個飯這麼難呢?寶寶的吃飯問題,總是讓媽媽們既頭疼又焦慮。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飯呢,可能是家長做了下面這些事情。1. 讓孩子吃了太多零食零食是主食的一大天敵。孩子們經常吃零食打發時間,不知不覺地就攝入了很多熱量,等到吃飯時,孩子自然會沒有飢餓感,也沒有食慾。有吃零食習慣的孩子,由於在吃飯之前嘴巴不停,胃也一直在工作,這樣會導致胃腸蠕動和分泌紊亂。
  • 孩子不愛吃飯,餓一頓好嗎?家長學會3招,孩子自然能好好吃飯
    其實這樣的情況,常常發生在身邊,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就著急,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好,怕孩子餓著了,而且沒營養,想身體健康,長高就困難了,心意是好的,但是孩子不懂呀,還有家長們往往表達的方式也欠妥,常常開啟吼罵的方式,其實這麼做並不好,會讓孩子沒有一個好的就餐體驗,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吃飯。孩子不愛吃飯,很多家長都覺得讓孩子餓一頓,下一頓時孩子自然好好吃了,這麼做真的好嗎?
  • 「你給我買吃的才去幼兒園」孩子總愛講條件,家長應該這樣做
    「你不給我買吃的,我就不去幼兒園」這應該是大部分孩子慣用的「招數」吧!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愛談條件了?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會學會用自己的手段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 孩子總愛講條件,怎麼辦?
    爸爸,媽媽:不給吃冰激凌,我就不寫作業!!! 下午不給出去玩, 我就不吃飯!!!不讓我看電視,我就不練琴!!!爸爸媽媽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疑惑,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孩子事事愛和父母「講條件」, 一旦形成了習慣, 會讓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喜歡做交易 , 看不到好處就不做, 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價值觀 。
  • 讓孩子吃飯,家長像在打戰!孩子不愛吃飯是有原因的
    2.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家長們都知道做一件事就要專心認真,不能用別的東西轉移注意力的說法。但家長不知道,即便是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也是要一心一意的,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對口中的食物有個感知,促進消化,並且也不會出現一頓飯吃四十幾分鐘的現象。而偏偏就有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到了飯點拒絕吃飯,而同意讓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電視。這樣孩子雖然是在吃飯,可往往在進食的時候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就狼吞虎咽,給消化系統帶來負擔。
  • 知愈心理:我要看電視,不然不吃飯!當孩子學會談條件怎麼辦?
    有朋友經常跟我抱怨說,我家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老愛跟我談條件。「你不讓我看電視,我就不吃飯了」「你不給我看電視,我就不寫作業了」「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吃飯了」「你不帶我去遊樂園,我就不去興趣班了」 ......01和孩子談條件,換來的是「討價還價。
  • 孩子總怕家長不愛自己?父母有條件的愛,能管住卻不能成就孩子
    父母是陪孩子走過人生中最重要階段的人,教孩子牙牙學語,教孩子走路,見證了許許多多孩子的&34;。無疑父母是愛孩子的,但是,有些家長在孩子那裡表達出來的卻經常是有條件的愛,比如說:如果你不好好吃飯,我們就不要你了。這些威脅的話說出來,孩子感覺害怕當然會逼自己吃飯。
  • 為何加盟託幼首選芭迪熊親幼館?秘密在這兒!
    芭迪熊親幼館傳承了悅寶園50餘年的課程體系積澱、15年早期教育實踐經驗,秉承「父母育兒後盾」的辦園使命,分別從幼兒日託、早期教育、英語啟蒙、父母課堂等多個維度給予家長真正的後盾支持,不僅獲得了孩子和家長的喜愛,也獲得了行業的高度認可
  • 孩子不愛吃飯?90%的問題是出在「不懂事」的家長身上
    、挑食,不一定是寶寶的錯,更有可能是家長埋下的禍根。父母如果長久以來做的東西都太單一的話,容易讓寶寶失去食慾。別看寶寶小,他也是很有個性的!所以別老是每天都重樣了,不同的飯菜做起來。寶寶多大才能自己吃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什麼時候給孩子學習吃飯的機會。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就開始嘗試手抓食物了,1歲多的寶寶會努力用勺子往嘴裡送飯,雖然依然會撒得到處都是,但要相信孩子會越做越好。
  • 孩子不愛收拾玩具,是聰明家長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契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責任心的培養很重要,是孩子成功的基礎技能。很多家長在問我,何時入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我想講一個小故事:小麗今年已經6歲了,但她每次玩完玩具之後都不愛收拾,總是把玩具丟得滿屋子都是。媽媽很頭疼。其實這個就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好時機和好的契機。
  • 孩子不喜歡吃飯,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都會這麼做
    從寶寶吃輔食的第一天,寶寶與媽媽的戰爭就開始,媽媽辛辛苦苦準備的豐富的大餐,孩子吃幾口就不吃,還去看電視,玩手機。脾氣再好的媽媽這個時候也會非常生氣。其實餵養孩子,看著很簡單的事情,卻讓很多媽媽非常頭痛。孩子不吃飯,父母就會生氣上火,時間長了又會擔心孩子就是不愛吃飯營養跟不上。孩子不吃飯的根本原因就是對孩子的餵養方式不對。
  • 怎麼對付不愛吃飯的寶寶,家長這樣做,不打不罵讓寶寶愛上吃飯
    有些孩子並不是一直排斥吃飯的,只是不喜歡吃自家的飯菜,家人們可別一味地覺得寶貝是「人來瘋「,也要反省一下是不是只記得廚藝實在太差,或者翻來覆去只做那麼幾道菜,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們就要在改善家庭飲食上下下功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