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期我們繼續講解如何給魚缸美容,那麼今天的主題是自製造景魚缸。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自製造景魚缸分為以下三步,我稱之為DIY三部曲,詳解如下:
一、選擇適合的魚缸
這裡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老手請自動忽略。新手養魚前要明白幾點:1、養的什麼魚,大型魚還是小型魚,如果是大型魚一定要考慮以後的成長需要空間;2、什麼類型的魚,需不需要加蓋,魚缸得跟過濾等系統匹配。所以魚缸尺寸的合適,當然魚缸並不是最貴的就是合適的,這在哪裡都一樣。
市面上的魚缸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普通玻璃、超白,浮法魚缸。
按價格排序:超白>浮法魚缸>普通玻璃
一分錢一分貨,你懂的。幾種魚缸什麼材質成分的這裡就不提了,沒啥意義,關鍵在於實際效果。就用戶體驗來說超白品質最佳,透光性最好;浮法玻璃缸次之,整體比較平整,手感舒適,不易看出波紋;普通玻璃魚缸,歷史悠久,雖然透光性較差,但是最大的好處是比較便宜!魚友按照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看著辦吧,選擇最合適的、性價比高的就好,養魚本來就是件開心的事情,患得患失浪費太多精力就不好了。
二、加過濾系統
養魚先養水,過濾是關鍵。前面已經講過,過濾系統分成兩類,生化過濾、物理過濾;選擇過濾系統要充分考慮魚的大小、數量及其他因數。一般來說,大型觀賞魚應採用功效強大的濾器,如底濾等,中小型魚適用濾筒等濾器。硝化系統是必不可少的,硝化細菌依附在濾材上,在水中有機物、含氧量達到一定水平後,一周後就會基本上穩定下來。
三、造景千呼萬喚始出來
水草造景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如果要做出專業水平的造景,一個月可能也學不來,那是一個需要時間精雕細琢的事情。但是簡單的造景,對於普通魚友來說還是沒那麼難的。
首先,選擇底泥。新手可以選擇五味土、尼特利等作為底泥,不太建議陶粒沙,陶粒沙上水草不容易生長,個別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除外。選好底泥後,就可以細緻地鋪在缸底了。
接下來,撒上水草草籽,不出意外的話,通常1-3個月之後水草就能長好了,中間也需要注意觀察,及時打理。
最後,放入沉木、觀景石等物,再配上燈光。這樣簡單的自製魚缸便做好了。
下面有個簡單的圖解:
1. 按照你設想的布局鋪好底層基質;
2. 澆水溼潤基質;
3. 將種子均勻地播灑在基質上;
4. 保持基質溼潤+每天8小時光照。
5.種子在3天後發芽,再等14天加水,之後放入你心愛的觀賞魚。
好了,以上便是這期的內容,講解比較小白,詳細的造景指南,我們以後再提。經驗看得再多,自己DIY魚缸的時候,可能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歡迎關注我們,在下方留言,一起探討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