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學畢業生離校時際,其中的多數人即將告別青春校園,去書寫嶄新的個人履歷,畢業典禮的淚花,散夥晚餐的盛宴,指不定又有某某校長、某某名人的畢業祝詞成為一時傳誦名言,引得場內場外一片感嘆。據悉,眼下一部分學子已有心儀單位,一部分學子抱持先就業後擇業的心思,一部分學子踏上考研考證的路子,一部分學子尚在四處尋覓,一部分學子還不知自己適合幹什麼事情……憧憬、失望、動力、壓力,時常交互融織,衝動、激動、感動、被動,屢屢相逢遭遇,那麼,應屆畢業生究竟該怎樣應對外面的紛繁世界,走好人生起步路程?
作為資深的過來人士,作為曾經的人力資源管理者,離開高校20多年來,筆者走南闖北,奔東赴西,擁有機關、國企、民企、外企等履歷,也體驗了創業者、自由職業者、外來流動人口的艱辛,見識了無數大學畢業生的人生軌跡,也不妨鬥膽在此冒昧簡述幾句,祈願有助於應屆大學畢業生群體。
首先應清醒認識,你從此得揚棄學生習性,承當起一名成年公民的責任,進入社會、單位打拼、競爭,為自己爭取好的前程,說得好聽點,這就是為國家、地區、企業、家庭乃至他人做貢獻。你別無選擇,除非你刻意逃避,而這也需要經濟實力和勇氣。
無數大學畢業生的成長成才過程揭示:同年畢業的同班同學、校友,幾年即會有較大分歧,毋提幾十年光景的懸殊差異;同期進入同一機構的畢業生,不久就會拉開距離,遑論再過一些年辰的巨大差距;名校、名專業同樣不乏差勁畢業生,非名校、冷專業也可能冒出優秀畢業生。溯本追源,這裡面當然有種種原因,天時、地利、人和之類因素不可忽視,主觀、客觀等等形勢無需迴避,確實有那麼一些因素,個人難以控制,但也得承認,作為大學畢業生的本人,仍然存有相當的主動性、靈活性,不論是戰略層面,抑或戰術細節,都應及時探究利弊得失,以便少走彎路、爛路,避免誤走邪路。
通常而言,時下還是宜去基層。城市,一線大城市多半不太適合眾多無閱歷、無實踐、無背景的大學生,而基層一線單位相對缺乏人才,高學歷高職稱高水準的優秀人士偏少,大學畢業生更容易脫穎而出,有助於未來快速邁上新臺階。一般來說,還是要瞄準對口或相近的專業作為職業起點,才更容易培育核心競爭力。儘管已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跨行業跨專業謀職。
必須迅速適應社會環境和單位氣氛,儘快融入具體的工作和生活場景,不可孤芳自賞,不能傲氣凌人,遵守為人禮儀,儘量與眾人和諧相處。無論是供職大中型機構還是小微企業,都應與領導、師傅、同儕、客戶、鄰居處好關係,審慎應對職場派系鬥爭,業務上力爭早日獨當一面,踏實勤奮嚴謹,能做會說善寫,不輕易跳槽、考研、啃老,理性對待各類資格和職稱;不過度依賴父母和朋友的關係,不奢望獲得上司、同事、老師、同學的鼎力幫助;注重鍛鍊身體,正視困難,正對問題,胸襟開闊,肯吃苦能吃虧耐挫折,多與經歷豐富的人士交際;早點學會生活自理,巧妙安排個人的財務收支,能做飯善炒菜也擅長討價還價;找準時機,厚起臉皮,趕緊與合適的人戀愛、結婚、生子……
其實,點穿了,擺明了,大學畢業生(含碩士博士畢業生)也不過就是比身邊某些人多讀幾年書而已,自身仍存有很多缺失,倘若想通了這個道理,或許也就能明白理想應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風景長宜放眼量,個人的力量永遠都是渺小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
文/吳志強
來源:紅網
作者:吳志強
編輯:夏熊飛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6/07/04/467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