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應屆畢業生工作初體驗:不稱心仍「將就」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對152所高校的304名應屆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7.76%的受訪者對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不滿意,26.65%的受訪者表示對工作無感,55.59%的受訪者對工作表示滿意。

  第一份工作多有妥協成分

  李瀟瀟一直想在北京找個工作。她在北京攻讀了學士和碩士學位,6年間,她已經逐漸融入這座城市。但現在,她正在辦理離開學校、離開北京的手續。再過不久,她將出現在1000多公裡外的上海,成為一名公務員。

  李瀟瀟對這份工作不太滿意。「我不是不喜歡工作的性質,而是因為我對北京有很深的感情。」李瀟瀟說。橫亙在她與北京之間的,是戶口。在過去的一年中,讀新聞專業的她曾經考過北京公務員,也向BAT網際網路公司、工商局等事業單位和人民日報社等傳統媒體投過簡歷。「筆試基本都能過,但面試時遭遇了很多次『滑鐵盧』。也有些是工作單位對我滿意,但是後來我發現在戶口、待遇或者工作內容方面不符合我的預期,最後選擇了放棄。」由於在北京想找到能落戶的工作不容易,上海的工作單位又一直催李瀟瀟交三方協議,她「最後就只能趕緊籤了工作協議」。

  在2016年的應屆畢業生中,部分人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甚滿意。除了李瀟瀟所看重的戶口和工作地點外,工資、工作性質、專業是否對口等因素,也是決定畢業生對工作是否滿意的重要條件。

  趙曼畢業於河南一所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她告訴筆者,她所在專業的大多數同學從大三起就信誓旦旦地表示,找工作時一定要避開銷售崗位。但如今,她和同學籤下的幾乎都是銷售類工作。趙曼即將進入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做醫藥銷售代理,儘管公司的名字家喻戶曉,但趙曼不喜歡這份工作。在她看來,銷售是比較低級的工種,工作壓力大,還要經常「看別人的臉色」。「另一個原因是,我對醫藥行業一無所知,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趙曼說。

  鄭州大學教育系碩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博士劉亞楠認為,一些畢業生難以找到理想工作,一個重要因素,是當前高等教育的結構設置問題。「一些專業和市場需求略有脫節,尤其是人文社科類專業。理想和現實差距之大,可能導致應屆畢業生產生不滿意的心態。」

  儘管工作不稱心如意,但權衡其他選項後,趙曼最終「將就」著籤約了。她坦言,之所以會和公司籤合同,是因為沒有更合適的選項,也是因為看重公司的名氣,「在世界五百強企業攢經驗,日後跳槽絕對會有優勢」。

  先找個工作將就、日後再跳槽的心態,在畢業生中比較常見。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顯示,有62.50%的應屆畢業生受訪者已經有了在未來跳槽的想法,不想跳槽的僅佔15.13%,還有22.37%暫時沒有考慮過是否要跳槽。

  趙曼的校友江航還沒畢業,就已經經歷了一次「辭職」。今年2月中旬,他在北京找到一份動畫產業的工作。兩個月後,江航覺得公司給的工資太低,選擇離職,重新找工作。像江航這樣因工資問題在找到工作後短時間內「跳槽」的現象並不普遍,更多的人儘管對工資不滿,但由於是第一次找工作,往往會有一定程度的妥協。

  「將就」反映畢業生自身問題

  在劉亞楠看來,畢業生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滿意是正常現象。「目前大學生就業心態是可觀的,但同時又是很複雜的。一方面,學生自己容易產生不滿意的心理,另一方面,他們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又發現自己能力不足。」

  張鑫是北京某職業技術學院的2016屆畢業生,他籤下的工作是一家小型創業公司的程式設計師。由於學歷不高、經驗不足的雙重劣勢,他坦言自己當初找工作時「簡直寸步難行」。

  張鑫大學期間讀計算機專業,做程式設計師是他夢寐以求的工作,理想的薪資和網際網路工作氛圍是他所期待的。然而,專科學歷阻擋了他的求職之路。「當時在招聘網站上看到的要求都是至少本科學歷,說實話很受挫。」

  學歷不是評判能力的唯一標準,但文憑在找工作時還是被看作一張金紙,含金量的多少,和印章上的校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些畢業生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和學歷不夠高、畢業院校競爭力相對較弱不無關聯。李瀟瀟是從一所985高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但她依然能感受到學歷和畢業院校給畢業生劃分出的層層等級。李瀟瀟找工作時遇到的一個現象讓她印象頗為深刻。「我覺得競爭對手的能力、資歷都太優秀了。我找工作時,遇到的大多是清華、北大的學生,而且本科生很少,基本上是研究生。不是名校的學生,可能筆試階段就被『刷掉了』。」李瀟瀟說,「我覺得大家對工作的需求已經降到底線了,只要是看起來稍微好一點的工作,就有很多名校學生蜂擁而至,想找個好工作真的不容易。」

  除了學歷,經驗也是用人單位關注的重點。在找工作前,張鑫沒有意識到專業技術對工作的重要性,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大學是「混過來的」,術業「不精」,這讓他甚至沒有勇氣投簡歷、找工作。為了彌補自己的專業漏洞,他只得花上萬元報了C語言輔導班,連續補習了4個月。但在寫簡歷時,他發現了自己的又一劣勢。「沒法證明自己,沒經歷、沒經驗。」海投簡歷未果,眼看就要畢業了,張鑫無奈又懊悔,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把自己的期待降低」。雖然薪資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水平,但他只能「認了」。

  劉亞楠認為,缺少實踐經驗,這是目前高等教育和社會的最大脫節。現在的就業環境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不同。「那個時候是分配工作,工作崗位供大於求,畢業生沒有後顧之憂。而20多年來高校大範圍擴招,畢業生數量激增,從現實角度來說,不可否認就業確實存在困難。」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經驗不足也會成為阻礙畢業生找到滿意工作的絆腳石。「滿意度和預期相關。一些畢業生對自己期望較高,但沒有社會經驗,找不到非常滿意的工作時,心理落差就會比較大。」

  學生擺正心態 學校做好教育

  在張鑫看來,現階段能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已經很不容易了,他打算先跟著現在的「師傅」多學習、攢經驗,學成了再換更好的工作。「這第一份工作就當漲經驗,以後肯定得跳槽。」張鑫說他們這行的行情是,只要跳槽,就會漲工資。

  劉亞楠認為,目前的很多畢業生對工作不滿意,但抱有「先就業後擇業」的心態,「是對於嚴峻就業形勢已有心理準備的一種表現。先找份工作,從基層做起,在激烈的競爭中發展自己、爭取優勢」。

  然而畢業後開始摸著石頭過河,終究難以彌合畢業生對第一份工作的不滿。浙江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師劉帥認為,性格、價值觀、興趣點、能力等,都會影響工作的幸福程度。「一個大的問號是,學生在找工作前,到底有多了解他們即將從事的職業?」

  即將從浙江一所高校畢業的楊穎穎,目前就職於北京一家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從事編輯類工作。她告訴筆者,她給自己的工作只能打6分,扣分的原因,在於工作需要倒班、影響作息和日常社交,且工作機械、無趣。當初找工作時,一方面是因為男朋友在北京工作,另一方面是出於對該網際網路公司的好感,楊穎穎選擇了這份工作。當時的她對網絡編輯的職責絲毫不了解,進了公司以後,才發現自己不喜歡網絡編輯的工作性質,難以適應工作作息。

  劉帥認為,畢業生找工作時遇到的困境,與大學期間沒有合理的的職業規劃密不可分。「學生在大一、大二就應該有職業規劃的意識,不是盲目地去選擇未來,而是在了解自身、了解社會的基礎之上去選擇未來。」

  畢業於江蘇一所高校的王凱即將到北京一家報社的新媒體運營部門工作。在正式籤訂工作合同前,他在這家單位實習了3個月。「我大二、大三在學校時,也做過很長時間的微信公眾號運營工作。這些經歷都讓我覺得,我未來從事的這個行業的內容比較有趣,我願意進入這個行業。」王凱說,「而且實習期間,我覺得工作環境很好,接觸到的老師、前輩也都很好,同事之間相處融洽,對我來說就比較滿意了。」由於在實習中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比較全面的考核,加上和別人有了對比,王凱認為工作後的待遇和個人的水平掛鈎,實習過後,至少不會出現眼高手低的問題。

  在劉帥看來,在大學生初入校園,難以自覺地形成職業規劃意識的情況下,學校應該起到引導作用,教學生一些探索自身、探索職業的方法,鼓勵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實習、做相關人物訪談。「經歷了實習、訪談等職業探索的同學,在畢業時對於第一份工作的滿意度應該就不會那麼低了,因為他相對了解這個職業。」劉帥說。

  (廈門大學 畢若旭 浙江大學 姚曉嵐 鄭州大學 劉俞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瀟瀟、趙曼、江航、張鑫、楊穎穎、王凱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工作Offer不滿意 將就著還是拒不從?畢業生求職心態引熱議
    來源:時刻頭條1、拿到的offer不滿意,79%的受訪者表示會「先將就著工作」;另21%表示「不妥協,死磕滿意的工作」。2、針對畢業生的調查問卷顯示,對於「是否會考慮找專業不對口的工作?」,62%受訪者選擇:「會,先上班再說。」
  • 記者體驗應屆畢業生求職艱辛:工作經驗成門檻
    記者體驗應屆畢業生求職艱辛:工作經驗成門檻 7月27日,記者跟隨採訪了3位應屆女畢業生,體驗她們求職的酸甜苦辣。  A  公司要求工作經驗  王芳和李麗是蘭州文理學院的應屆畢業生。27日,兩人一早就來到了位於廣場東口的人才市場。在門口有工作人員發放免費的人才周刊,求職者每人一份。
  • 那些不愁工作的應屆畢業生
    2020年,中國有多少應屆畢業生?答案是874萬。與此相關的新聞標題隨處可見這樣的字眼:「困境中的2020屆畢業生」&34;。可見在2020年,一個應屆生想好好打個工到底有多難。但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3個不一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仍然是2020屆畢業生。
  • 2014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男兵入伍流程一覽
    應屆大學畢業生男兵入伍流程  網上報名階段  有應徵意向的高校畢業生可在夏秋季徵兵開始之前登錄學信網進行實名註冊,然後進行網上報名。填寫、列印《應屆畢業生預徵對象登記表》和《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申請表》(以下分別簡稱《登記表》、《申請表》),交所在高校徵兵工作管理部門。  初檢初審階段  畢業生離校前,在高校參加身體初檢、政治初審,符合條件者確定為預徵對象,高校協助兵役機關將《登記表》和《申請表》審核蓋章發給畢業生本人,並完成網上信息確認。
  • 不將就:應屆畢業生一定要把握好人生唯一的一次校招機會!
    所以從求職者的角度來看,針對於應屆學子,唯一一次的校招機會就不能不慎重,如果倉促而為後發現公司發展及理念與自已的職業規劃不一致,再次跳槽就得按社招標準來要求了。那第一次的校招選擇,以什麼樣的公司為首選呢?我們從一加手機2019年春季校招舉例來說。
  • 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登上熱搜,日本或成為就職熱門國家
    一條看似和疫情不相關的熱搜映入眼帘: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同比增長40萬,當求職季遇上疫情,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太難了! 其實就業難並不是一個突然出現的現象,近年來我們的就業市場似乎對應屆畢業生一直不是很友好,而鄰居日本正處在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的階段,與國內市場相反,他們現在是打開國門希望有更多留學生和年輕勞動力赴日工作
  • 喜訊,西安軌道交通技師學院來新疆特招,初,高中應屆畢業生。
    喜訊,西安軌道交通技師學院來新疆特招,初,高中應屆畢業生。塔城地區,和豐,額敏,託裡,烏蘇,裕民,今年的初、高中畢業生們注意啦,今天有個超勁爆好消息要告訴大家這麼好的機會,大家還不趕快行動起來?目前,新疆交通網正在大力發展中隨著一條條高鐵的建成高鐵各崗位急缺專業人才針對此情況我校烏魯木齊客運段就業班應運而生!喜訊,西安軌道交通技師學院來新疆特招,初,高中應屆畢業生。
  • 2018年應屆大學畢業生深圳落戶指南
    基本上都能直接申請入戶深圳活躍的經濟,雄厚的產業基礎,創造了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吸引眾多大學畢業生前來就業創業。據深圳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最近公布的數據,2017年深圳引進入戶的應屆畢業生超過10萬人。目前又臨近畢業季,全國各地大量的畢業生打算到深圳工作,有的已經跟深圳的用人單位籤訂了就業協議,有的暫時沒有找到工作。部分大學畢業生本來就有將戶口遷到深圳的打算,再加上深圳出臺了優厚的入戶補貼政策,更吸引大批的應屆大學畢業生落戶。
  • 大學應屆畢業生,面試找工作,需要做哪些準備?
    現在雖還未到畢業的時間,可很多同學都在準備或者已經在找實習和工作單位了。要找工作和實習單位,必不可少的就是面試啦!現在很多公司和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是學歷的要求,面試時也有一定要求呢?那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面試前要做哪些準備呢?第一點準備工作,就是自己的簡歷啦!
  • 一位過來人謹致大學應屆畢業生
    據悉,眼下一部分學子已有心儀單位,一部分學子抱持先就業後擇業的心思,一部分學子踏上考研考證的路子,一部分學子尚在四處尋覓,一部分學子還不知自己適合幹什麼事情……憧憬、失望、動力、壓力,時常交互融織,衝動、激動、感動、被動,屢屢相逢遭遇,那麼,應屆畢業生究竟該怎樣應對外面的紛繁世界,走好人生起步路程?
  • 應屆畢業生畢業等於失業?應屆畢業生如何規劃職業生涯
    應屆畢業生畢業等於失業?應屆畢業生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又是一年的畢業季節,今年因為收到新冠的影響,上學,工作,中考,高考,應屆生畢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小學從在教室集體上課改成在家上網課,工作的全部能延遲的就儘量延遲,在新冠最嚴重的時期,甚至是直接限制出行,中考和高考都出現了不同程度推遲,很多學生都焦急中等待中考和高考的來臨,但他們都只能在家上網課,複習,這樣子對於他們考取更好的成績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
  • 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找工作如何先人一步?
    應屆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但從仍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專業結構看,理工科畢業生比重只有38.7%。找工作也不止受到地域、學歷、專業的影響,性別其實也是影響就業的一個因素。在就業形勢普遍不好的情況下,女畢業生承受著比男畢業生更大的壓力。《報告》發現6月仍在智聯招聘平臺求職的應屆大學生中,女大學生的比重比男大學生高出17個百分點。女生就業難並不是因為不優秀,恰恰相反,女生在學歷和能力上的表現甚至更優秀。
  • 往屆生:我們更有工作經驗 HR:對不起,我們更需要應屆畢業生
    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大家應該都是為了以後能找個好工作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才去讀大學的吧!可是現在即便讀了大學也很難找工作,每年的畢業生實在太多了,以前是上了大學國家就會分配工作,現在大學畢業就等於失業。這種說法毫不誇張,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多而工作崗位少,而且用人單位招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很大一部分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應屆生的競爭對手不僅是和他們同級的同學,還有很多往屆畢業生。應屆生和往屆生有什麼差別呢?簡單來說,應屆生就是剛畢業了的學生,往屆生就是畢業了幾年還沒找到工作的。很多招聘公司的HR都不要往屆生導致往屆生就業更加困難。
  • 2020年應屆畢業生正式入職比例不足13%,教育行業成「新寵」
    相信許多大學生會對畢業找工作的事情發愁吧,而今年畢業生人預計人數將達到87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進一步加劇了當前的就業形勢。2020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恰巧趕在畢業期間,企業暫停了招工(現在已經回暖),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 應屆畢業生身份如何界定?
    應屆畢業生在就業、考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待政策,例如有的企業和事業單位在招聘的時候明確規定只招應屆畢業生。國家一些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也只針對大學應屆畢業生,例如發放應屆畢業生求職補貼。因此,大學應屆畢業生身份具有重要作用。
  • 2012年冬季徵兵工作展開 高校應屆畢業生應徵入伍優待多
    女青年,為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和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及在校生;普通高等教育五年制大專的應屆畢業生及正在大專階段學習的在校生,2012年高中應屆畢業生畢業後入讀成人教育、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或自考類院校的學生,符合條件的可以徵集。
  • 什麼是應屆畢業生?大學畢業還叫應屆生嗎
    什麼是應屆畢業生?其實它不僅值得專科大三或者本科大四的學生,應屆畢業生身份可以幫助學生落戶,具有各種考試資格優勢、找工作也很有優勢,一定要知道它的用處並且好好利用它!
  • 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什麼樣的工作才算一個好工作?
    廢話不多說,文章開頭先給大家講一個身邊真實的故事。2013屆畢業生小劉小劉,是一所985大學新聞專業2013屆本科應屆畢業生,面對很早就開始的校園招聘會,畢竟985院校一般都會吸引很多企業前來招聘,所以來小劉所在的學校招聘的單位也絡繹不絕。
  • 你可能需要知道的,關於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定義和問答
    簡單地說,學生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就是應屆畢業生。應屆畢業生指:就是在應該畢業的年份畢業的畢業生。簡單地說,學生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就是應屆畢業生。應屆畢業生可以報考公務員,這點大家都已經清楚,在畢業前,允許先參加考試,等拿到畢業證後再審查學歷。除了順利應屆畢業的考生報考外,還有其他幾種情況的考生,也可按應屆生資格來對待的,也就是說,他們也可以報考限應屆生報考的職位。
  • 應屆畢業生頻繁換工作患社交恐懼症
    只籤約不就業,或者剛上崗即離職,這樣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群體,近年來被人形象地稱為「畢剩客」。記者近日採訪了解到,「畢剩客」因一直找不到合適崗位,畢業後仍要「啃老」,他們一方面需承受來自親友輿論的壓力,另一方面會遭受內心自尊的折磨,其中不少人心理負擔很重,嚴重的甚至產生了社交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