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頻繁換工作患社交恐懼症

2020-12-22 騰訊網

只籤約不就業,或者剛上崗即離職,這樣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群體,近年來被人形象地稱為「畢剩客」。記者近日採訪了解到,「畢剩客」因一直找不到合適崗位,畢業後仍要「啃老」,他們一方面需承受來自親友輿論的壓力,另一方面會遭受內心自尊的折磨,其中不少人心理負擔很重,嚴重的甚至產生了社交恐懼。

頻繁換工作患上社交恐懼症

小文是武漢某高校應屆畢業生,眼看同學們都紛紛走上工作崗位,而他卻成天待在家裡玩電腦。

其實小文曾幹過幾份工作,但是對崗位都不滿意,上班沒多久就辭職了。比如,他曾應聘到漢口一家公司做企劃,公司讓他先到市場做商品調研,但他因受不了炎熱天氣3天後就不幹了;而在武昌一家單位,因每天早上8點必須點名,他堅持了兩天就起不來了……

自畢業以後,小文不停地換工作,最頻繁的時候,曾在1個月內換了5份工作。如今,他已害怕再應聘,也不願跟陌生人講話,就連在家裡也是一連幾天不說話,家人十分擔心,帶他向心理醫生諮詢,被初步診斷為社交恐懼。

畢業生應調整心態適應社會

「每年都會接診不少這樣的畢業生,且逐年增多。」據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劉小林教授介紹,這些孩子共同特點是對社會認識不足,對自己期望值過高,不少人眼高手低,在工作中遇到困難通常不是尋找自己的不足,而認為是單位有問題。

劉小林說,一些畢業生剛工作時與工作單位無法達成共識,不被上級認可,會有一種挫敗感,長期下去導致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喪失自信,嚴重的還會誘發社交恐懼,乾脆躲在家裡「啃老」,不與外界交流。

劉小林提醒廣大畢業生,尤其是「畢剩客」們,要學會調整心態,正確評估自己,主動適應社會,一旦遇到困難、產生負面情緒後要學會自我疏導,出現心理障礙應及時找心理醫生諮詢。(《楚天都市報》 於曉丹)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應屆畢業生頻繁跳槽換工作?
    那為什麼會把頻繁換工作和應屆生聯繫在一起呢?怎麼看待應屆畢業生一直頻繁換工作?大學生頻繁跳槽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都源自家裡給他們的備胎,即使不工作也不愁吃不愁喝,導致工作稍微有點不順心就跳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攀比心理嚴重,一看別人找了份好工作自己也換。其他原因就是現在大學生有量沒質,適應不了工作不得不跳槽。
  • 孩子患上社交恐懼症和家庭教養方式有極大關係
    沒錯,如果我們不注意讓孩子患上社交恐懼症後如果孩子真的患了社交恐懼症的話引發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原因是什麼1、先天遺傳,如果家族直系親人中有人患有社交恐懼症的話,那麼,孩子患社交恐懼症的概率也會比其他孩子高出十倍以上。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
    你怕社交,我怕社交,everybody都怕社交,我說我有社交恐懼症,你說你也有,她說她也有,稍微那個聚會不想參加,就覺得自己有了社交恐懼症。有可能你是真的有,但很大一部分的人群,都是誤會自己得了社交恐懼症。
  • 90後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 一年換三份工作
    90後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 一年換三份工作 但近日,記者在人才市場卻發現,有的畢業生又重新回到人才市場求職,而記者了解到,這類大學生不在少數,而且還有一個新的名詞來形容他們——「閃辭族」。錢太少、工作無聊、氣氛差、沒前途成了閃辭的主要原因。專家表示,現在「90後」的大學生個性張揚、積極創新,但同時太理想化,如此頻繁的辭職,並不利於他們以後的發展。
  • 工作中不是不想溝通,而是有社交恐懼症……
    —戴爾·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85%靠人際關係」,但偏偏有很多人害怕社交,甚至有社交恐懼症。雖然在生活中可以選在宅在家裡,儘可能地避免日常社交,但在工作中的溝通交流卻是很難避開的。尤其是跟自己上司溝通工作上的事時,總不能任性的一句「雨女無瓜」,就代替各項工作事宜的匯報,該要做的口頭溝通還是得做。都怪那該死的社交恐懼……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畢業生在網上搜索最多的居然是「有沒有不用跟人交流的工作」,這個話題還掛上了微博熱搜,瞬間引爆了網友們的議論。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有哪些
    核心提示:社交恐懼症對人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了呢?通過以下的社交恐懼症的症狀表現,相信大家就會有所了解。   社交恐懼症對人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了呢?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虛擬社交真的可以緩解社交恐懼症嗎?
    現如今社會好像越來越多的人患社交恐懼症,因為不愛與人交流,整天待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最多的也就是通過網絡進行交流,覺得見面十分尷尬,會讓自己局促不安,縈繞著恐懼,非常的焦慮,在網絡上交流就沒有這種狀況發生,年輕人現在信奉虛擬社交,那麼虛擬社交真的可以緩解社交恐懼症嗎?
  • 女子患社交恐懼症 4年宅在家中沒上班
    而近兩年,因為社交恐懼症而到心理科門診就診的成年人每月都有30到50人。  案例:4年沒上班  今年30歲的小芳(化名)曾經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在她25歲那年,因為不敢出去與人交往,她不得不辭掉工作,天天「宅」在家中,沒有朋友,沒有同事,沒有工作,這樣的日子有4年之久,直到去年,她找到心理醫生諮詢治療後,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她決定參加今年的團體心理治療,經過治療,她開始逐漸擺脫社交恐懼症。
  • 女子患上「社交恐懼症」 辭工作「宅」家裡4年
    而近兩年,因為社交恐懼症而到心理科門診就診的成年人每月都有30到50人。  專家建議,如果出現社交恐懼,要大膽嘗試與周邊人交往,可以先與熟人一起參加活動,然後,再慢慢融入到集體活動中。  數據:每月門診量達到30至50人  「從目前我們接診的情況看,社交恐懼症更多是成年人。」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科醫生吳少釵說,「這兩年有增加的趨勢。」
  • 菌菌為你全面剖析社交恐懼症
    日常生活中,只要談到人際關係,我們聽到最頻繁的一個詞語就是社交恐懼症。大家經常會開玩笑說自己是社恐人群。最近爆發的新冠疫情所導致的居家隔離對於社恐人群來說真是非常開心了,可以有正當的理由拒絕各種社交活動。
  • 成都近百萬人患社交恐懼症 患者4年翻一倍
    昨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公布了國家973課題——社交焦慮障礙(又稱「社交恐懼症」)的生物學標記及臨床意義調查研究結果。這個由華西醫院副院長,心理學張偉教授專家牽頭,帶領著專業團隊歷經4年,調查覆蓋10區4市6縣的大中學生,及社會各年齡段和職業的臨床就診患者共計近百萬人的結果顯示,成都的社交恐懼症患病率達8.7%。
  • 社交恐懼症的類型分為哪兩種
    宅男,目前很多人都在家裡蹲,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踏出社會,不面對人群,只有手辦和電腦陪伴,在目前這類人在社會上非常多,不肯踏出房門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社交恐懼症,醫生說社交恐懼症是危害非常大的恐懼症類型,而社交恐懼症總是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及時的了解社交恐懼症並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至關重要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口罩掩蓋了很多微表情,所以戴上口罩,社交恐懼症減輕了?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內向並不是社交恐懼症。「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這種對群體生活的社交活動產生的焦慮和各方面的障礙就是人們所說的社交恐懼症。
  • 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父母需要警醒,孩子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其實這是孩子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社交焦慮障礙,多表現為過分和不合理地害怕、恐懼周圍的事物或者環境。這種恐懼是難以控制的,而且許多有這種症狀的人知道自己這樣是不對的,但是還是會抵抗不了這種恐懼,從而對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
  • Psychiatr Genet:5-羥色胺與社交恐懼症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7年3月14日 生物谷BIOON/ --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是一種會讓人很虛弱的狀態,但是與許多心理健康疾病一樣,研究人員也不確定這種症狀產生的條件和環境,這增加了診斷治療的難度。
  • 【小測試】經典社交恐懼症測試題
  • 靜進醫生: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社交恐懼症
    呵呵,他一進屋的表現,我就猜出是「社交恐懼症」。這種恐懼症狹義上也稱「對人恐怖症」,日語術語為「Taijin kyofusho」。多見於青少年,在西方單純社交恐懼症多見於女孩,而對人恐怖則似乎多見於男孩。日本報導,估計這類恐懼症在青少年當中約佔15%左右,疾病終生患病率則在3%-13%之間。這類恐懼症雖在本質上為一種情緒困擾,但帶有很強的地域文化色彩,東西方報導有些不同。
  • 害怕社交?害怕說話?我們要怎麼克服社交恐懼症?
    怎麼克服「社交恐懼症」?你有社交恐懼症嗎?社交焦慮障礙通常在青少年時期起病,大約有7%-1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患過社交焦慮障礙,它是最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我們都是社會人,每天不可避免地會參與到一些社交場合中。課堂上的小組討論,上臺演講、發言、與好朋友的朋友見面,同學聚會、公司聚餐、工作上的餐桌洽談等等。看見過網上的一條「段子」:一個社交恐懼症的人在網上加入了一個社交恐懼症互幫互助的群,結果從進去到解散這群的人就沒說過一句話。
  • 《幸福人生大講堂》:關於社交恐懼症的那些事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生活中有些人在與陌生人打招呼時,會緊張口吃、肢體顫抖,在人多的場所時也會有同樣的情況,比如聚會、活動等。他們不敢與人交往,害怕成為人群目光的焦點,專家指出,有這些表現的人屬於社交恐懼症群體中的成員。社交恐懼症如今已越來越普遍,那麼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是其中一員嗎?我們來看一下社交恐懼症有哪些具體表現。首先什麼是社交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