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社會好像越來越多的人患社交恐懼症,因為不愛與人交流,整天待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最多的也就是通過網絡進行交流,覺得見面十分尷尬,會讓自己局促不安,縈繞著恐懼,非常的焦慮,在網絡上交流就沒有這種狀況發生,年輕人現在信奉虛擬社交,那麼虛擬社交真的可以緩解社交恐懼症嗎?我們該如何拯救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如今已成為一種流行病,其中90後、95後年輕人的症狀尤其嚴重。當眾說話會局促不安、發了朋友圈沒人點讚會尷尬,看到十個人以上的場合就不去了、群聊裡有紅包,第一個點進去拿的絕對不會是我等等社交恐懼圍繞在年輕人的身邊。
社交恐懼症,在醫學上是一種焦慮性障礙,其特徵包括處在公共場所或與人打交道時出現顯著而持久的害怕等。當下很多年輕人自稱的「社恐」,並非達到疾病的程度,而是呈現一種迴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緒和狀態。
因為社恐等原因,大家在現實中的社交行為減少,但社交的需求卻並沒有減少。於是有人選擇「轉場」,不再經營現實世界的熟人關係和融入熟人群體,而是把社交需求交給虛擬的網絡世界,甚至交給網絡世界裡的陌生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從簡訊到QQ、微信,從論壇到博客、微博,再到抖音快手,不斷迭代的社交軟體,提供更便捷的溝通選項,並逐漸塑造了這一代網際網路原住民的社交習慣。
在網絡世界中,交友則不受限制,社交軟體一秒鐘即可把一個陌生人「加為好友」。即使線下不見面,社交媒體中也互動頻繁,看似好不熱鬧。但是這種虛擬社交並不能緩解人的社交恐懼,因為虛擬空間裡不間斷的聯繫,反而讓人陷入更深的孤獨。
而且對於這類社交聊天,我們更應該保持戒心,因為完全看不到對面人,對於跟你聊天的人是怎樣的你都不懂,所以對於涉及到自身隱私或者安全的,不要輕易透露給陌生人。
其實,想要真正的緩解社交恐懼,有必要進行真實的社交,如果你覺得單靠自己還是無法和陌生人交談,就向一個更加外向的朋友求助吧,在練習和陌生人說話時,如果旁邊有一張熟悉的面孔,你會覺得更加踏實。
但是不要讓朋友主導整個談話,讓她知道雖然你的表現有點拘謹,但你真的渴望更多地和對方交流,多次聯繫,能夠很好的緩解社交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