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網絡上,一旦將社交恐懼症的話題聊起來,會發現好像大家都一樣有,幾乎到了「人人社恐」的年代。
其實對於當中有些人來說,他們只感到舒服:終於不用出門各種社交了。沒機會給別人見到就被說你也太內向了吧,要開朗一點啊之類的話。
孤獨即自由,享受這樣的時刻。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有些人來說,上班只負責在自己的小隔間工作,能文字絕不語音視頻的工作對接;
下班就直接回家沒有同事聚會,沒有順路同事的我們一起走啊的邀約;
周末的時候沒有人約出門,在人群中一定戴著耳機放歌隔絕世界……的生活是平凡且完美的。
他們喜歡所有孤獨的事情,並熱愛著其中的滋味。
對於上述體驗,老楊完全能感同身受,因為自己也是喜歡獨處並享受私人空間的人。不過這些狀態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社交恐懼症。
所以社交恐懼症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真的每個人都有社交恐懼症嗎?下面帶大家來好好聊聊這下話題。
1、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焦慮障礙,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種。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其定義為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即個體在公開表演場合和社交場合下擔心被人審視,害怕自己會出醜和行為窘迫。
不一定對社交感到焦慮就會被判定為社交恐懼症,根據焦慮的嚴重程度可以把它分為社交焦慮和社交恐懼症。
舉幾個例子:
當我們第一次和喜歡的人出門約會時,可能會臉紅、拘謹、手足無措——這是社交焦慮;
約會過程中總是處於焦慮狀態,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被別人審視,緊張到出現顫抖、出汗、心悸、呼吸困難、腹痛等嚴重的身體反應——這是社交恐懼症 。
或者偶遇沒那麼熟的朋友時,可能會進行幾句問候,比如「你吃飯了沒呀」「你今天的衣服真好看」之類的。
對這種不走心的寒暄有時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有些尷尬、不適,希望能夠迅速擺脫這種處境,但這只是輕微的社交焦慮。
但如果非常懼怕和別人交談,哪怕只是和認識的人進行閒談,也在刻意迴避或痛苦忍受——這是社交恐懼症。
輕度的社交焦慮有助於我們釋放壓力、調節心理狀態,更好地進行社會交往。
如果發展為社交恐懼症,嚴重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工作等,就需要及時就醫了。
2、社交恐懼症應該被尊重
真正的社交恐懼也的確不能拿來調侃,沒有人的壞情緒是吃飽著撐著,是無病呻吟。
可能你覺得社恐不過是一些人自己選擇的社交潛規則方式,拒絕社交,不要給我打電話,不要打擾我,不喜歡參加聚會……
好像所有的不想都只是自己的選擇。大家都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出門,要不要進行這個社交。
你錯了,真正的社恐不是可以自己選擇想不想去不去害怕不害怕的問題。他們沒有不要害怕的選擇鍵。
社交恐懼症患者,你好!我知道你沒辦法輕鬆容易的和人交往,沒辦法跟別人一樣開朗大笑交朋友。
你可能會因為社恐不參加聚會引發排擠,你沒辦法在工作上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沒辦法和別人say no,沒辦法大膽的追喜歡的人。
你可能被人說不合群孤僻奇怪。你享受的孤獨在別人看來可能只是奇怪的一個表現。
沒關係,如果你是社恐患者,請你自己先不要覺得自己奇怪。你不奇怪啊,你只是生病了。
生病了就看醫生,就跟我們感冒發燒了要去看病打針一樣平常。你不奇怪,你就是你。
社交恐懼症是精神心理類疾病,但請你也不要害怕,專業人士會幫助你的。
我們一起好好生活吧。不管是真的社恐還是懶得去社交的我們,都要好好生活呀。
因為世界很大,風景很美,人群很熱鬧,希望你也可以享受到這些的美好。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如果還有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點擊關注並私信我,更多精彩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