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近百萬人患社交恐懼症 患者4年翻一倍

2020-12-19 東方網

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的醫生讓8名社會恐懼症患者,分別在代表「人生」的紙杯上戳洞

出門以傘遮面 本報設計圖片

  □「一身得體的深色職業套裝,辮子被一絲不苟地盤了起來,1米6的樣子身材纖瘦,拎個包拿把傘。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五六歲,像極了劉若英。」

  ——病人張蓉給人第一印象很優雅,但這都是「演」出來的。

  □「一個多年沒有上班,沒有任何社交活動、沒有一切興趣愛好的中年主婦,出門不需要這麼折騰,她把自己打扮得很得體,和實際生活判若兩人,是在自我保護,假裝過得很好而已。」

  ——張蓉有一把從不離手的傘,不擋雨也不為遮陽,是用來遮臉的。

  □「張蓉不會將傘撐開,走在路上如果遇到認識的人,她就用傘遮住臉,然後迅速躲開。」——她的這個習慣已經有4年了。

  昨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公布了國家973課題——社交焦慮障礙(又稱「社交恐懼症」)的生物學標記及臨床意義調查研究結果。這個由華西醫院副院長,心理學張偉教授專家牽頭,帶領著專業團隊歷經4年,調查覆蓋10區4市6縣的大中學生,及社會各年齡段和職業的臨床就診患者共計近百萬人的結果顯示,成都的社交恐懼症患病率達8.7%。社交恐懼症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僅次於抑鬱症和焦慮症。

  病患4年翻一倍

  社交恐懼症(social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華西醫院副院長心理學專家張偉教授介紹,目前心理中心每月接診的心理疾病患者中,有5%為社交恐懼症。比4年前增加了1倍,「這只是發現自己出現了社交焦慮的問題,主動到醫院求醫的。」

  表現過度「害羞」

  成都40歲的張蓉(化名)就是眾多社交恐懼症患者中的極端個案,她出門必須以傘遮面,甚至在家聽到腳步聲就會躲到桌下。而還有更多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和以前的張蓉一樣,他們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不僅是公眾面前的講話,還包括吃飯或其他社交性的日常活動的狀態。他們經常過於擔心會遇到尷尬局面或被羞辱,因而避免社交場合,或者在社交場合感覺極度不自在,因為過度「害羞」,他們的人生被設置了重重阻礙……

  80後90後漸多

  此番公布的調查在2007年啟動,調查覆蓋成都10區4市6縣的大中學生,及社會各年齡段和職業的臨床就診患者共計近百萬人。

  張偉教授說,以往來看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他們大多是單位中的技術骨幹,由於工作出色走上領導崗位,但不善言談,無法與下屬溝通。然而近幾年,患者群產生了明顯的變化,「80後」、「90後」的年輕患者就佔了一半以上。

  ■典型案例·張蓉女40歲

  4年裡傘不離手她遇到熟人就遮臉

  [測試]

  杯底戳孔她揭掉整個「人生」

  先是用原子筆一個一個地在紙杯底部戳小孔,這個動作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狠,小孔也變得越來越密集直到整個杯底被揭掉,40歲的張蓉花了3分鐘,完成心理醫生布置的「任務」。

  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的醫生孟雅靜,讓8名社會恐懼症患者,分別在代表「人生」的紙杯上戳洞,而這些洞就是各自不愉快又深埋在心的事情。而張蓉的紙杯讓孟雅靜影響深刻,「我看著近百名患者做同樣的動作,沒有人像張蓉這樣去將整個杯底都毀掉。在她心理,有一件對她影響巨大又不與人分擔的事。」後來,孟雅靜通過對張蓉的心理治療,得知被掀掉的杯底代表其丈夫對婚姻的不忠,這也是張蓉患社會恐懼症的誘因。

  [症狀1]

  傘不離手她遇到熟人就遮臉

  孟雅靜醫生在一年前第一次見到張蓉:「一身得體的深色職業套裝,辮子被一絲不苟地盤了起來,1米6的樣子身材纖瘦,拎個包拿把傘。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五六歲,像極了劉若英。」但孟雅靜很快就知道,這麼優雅的形象都是張蓉「演」出來的。「一個多年沒有上班,沒有任何社交活動、沒有一切興趣愛好的中年主婦,出門不需要這麼折騰,她把自己打扮得很得體,和實際生活判若兩人,是在自我保護,假裝過得很好而已。」孟雅靜說,張蓉有一把從不離手的傘,不為擋雨也不為遮陽,是用來遮羞的。「張蓉不會將傘撐開,走在路上如果遇到認識的人,她就用傘遮住臉,然後迅速躲開。」孟雅靜說,張蓉的這個習慣已經有4年了。

  [症狀2]

  恐懼聲音她抱頭躲到餐桌下

  除了出門「演」熟悉的陌生人,張蓉在父母孩子面前也演戲。「除夕夜當天跟丈夫在家吵架、打架。晚上仍然可以滿臉幸福地回父母家過年。」以至於張蓉的父母一點

  沒發覺她十年的婚姻問題。可回到家,張蓉又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正切著土豆絲為孩子準備晚飯,可門外傳來腳步聲,張蓉立刻雙手抱頭躲到了餐桌下。「她害怕,每一個環境狀態被打破她就會很驚恐。」

  大多數人能夠通過微笑、整理衣襟、上廁所等舉動緩解情緒,以達到不當眾出醜或遮羞的理想效果,但張蓉已經發展到全身抽搐。孟雅靜說,張蓉切斷了自己所有的社交網絡,就為了保護自己。

  [病因]

  婚姻不順好強的她憋出病來

  「你早晚要後悔的!」18年前,張蓉沒聽父母的勸阻,義無反顧地嫁給了現在的丈夫。和丈夫戀愛時,張蓉還是百貨公司員工,這可是當年相當好的工作。可條件不好的丈夫一直不受張蓉父母喜愛,張蓉父母百般阻擾兩人的婚事,倔強的張蓉還是把自己嫁了。婚後生了女兒的張蓉沒有再繼續工作,丈夫發展得不錯,家裡條件起色不少,但雞皮蒜毛的事情也多了起來。要強的張蓉當然不會把這些不愉快向人傾訴。「她認為婚是自己不聽家人勸阻堅持要結的。所以不可以在親朋面前表現出一絲的不幸福。」孟雅靜分析說,由於後來得知丈夫出軌後,她覺得家醜外揚,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她。一系列想要掩飾和自我保護的行為就慢慢演變成了社交焦慮障礙。

  [治療]

  領悟療法一年後不帶傘出門

  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對張蓉,採取了認知領悟療法、系統脫敏法和「理、知、悟、信」的方法相結合的措施,並對其進行社交技能的訓練,同時調動了她的社會支持系統給予幫助,使她從根本上擺脫了心理困擾,達到了心理的健康發展和人格的完善。

  從第一次接受團體心理治療時,張蓉會若無其事地在治療室走來走去。不跟病人站在一起,不做同樣的事情,不交流扮演著「路人甲」的角色,到不再帶傘出門,張蓉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
    你怕社交,我怕社交,everybody都怕社交,我說我有社交恐懼症,你說你也有,她說她也有,稍微那個聚會不想參加,就覺得自己有了社交恐懼症。有可能你是真的有,但很大一部分的人群,都是誤會自己得了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有哪些
    核心提示:社交恐懼症對人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了呢?通過以下的社交恐懼症的症狀表現,相信大家就會有所了解。   社交恐懼症對人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了呢?
  • 女子患社交恐懼症 4年宅在家中沒上班
    而近兩年,因為社交恐懼症而到心理科門診就診的成年人每月都有30到50人。  記者在走訪今年第一期的學員也發現,這些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自尊心很強,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希望自己表現好,表現完美,怕自己的缺點會被人發現,很敏感,根源就在於父母對孩子過於嚴格的要求。「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但是用什麼方式去教育,過於嚴格,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永遠不完美,總是不對的,自己是不好的。」
  • 社交恐懼症的類型分為哪兩種
    宅男,目前很多人都在家裡蹲,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踏出社會,不面對人群,只有手辦和電腦陪伴,在目前這類人在社會上非常多,不肯踏出房門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社交恐懼症,醫生說社交恐懼症是危害非常大的恐懼症類型,而社交恐懼症總是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及時的了解社交恐懼症並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至關重要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恐懼症、焦慮症患者可做放鬆訓練
    導語:都市人在諸多工作的重壓下很容易造成精神障礙,一時間社交恐懼症、場所恐懼症紛紛來襲。嚴重的社交恐懼症不僅影響一個人的人際社交,還可能引發一個人心理層面的自卑,精神衛生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愈發重要,你如何防護?
  • 【小測試】經典社交恐懼症測試題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口罩掩蓋了很多微表情,所以戴上口罩,社交恐懼症減輕了?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內向並不是社交恐懼症。「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而社交恐懼症則是一種疾病,會導致患者部分社會功能喪失,甚至可能導致網癮、酒癮,甚至毒癮等不良後果的出現。
  • Psychiatr Genet:5-羥色胺與社交恐懼症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7年3月14日 生物谷BIOON/ --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是一種會讓人很虛弱的狀態,但是與許多心理健康疾病一樣,研究人員也不確定這種症狀產生的條件和環境,這增加了診斷治療的難度。
  • 社交恐懼症只有內向的人才會得嗎?
    在這個網絡越來越發達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慢慢出現很多問題,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習慣於面對著手機電腦直抒胸臆卻每每在他人面前臉紅、發抖甚至緊張冒汗。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場合,有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難堪。
  • 心理問題急救手冊 | 社交恐懼症患者內心OS
    社交恐懼症的患者體內普遍存在5-羥色胺失調的現象。除了生理原因,環境因素影響也很大。如果患者小時候身處的環境較惡劣,在人際交往中受到了許多挫折,或者缺少父母管教,沒有學會必要的社交技能,也會導致社交恐懼。
  • 我們真的了解社交恐懼症嗎
    其中,那些患廣泛性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可能會因為對社交場合的恐懼和迴避行為,較長時間脫離同齡夥伴群體,造成較為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害,甚至是難以補救的社會功能損害。什麼是社交恐懼症?我們平時說的社交恐懼症,一般是指廣泛性社交恐懼症,也有人誤將其稱為「自閉症」(儘管社交恐懼症患者有迴避社交的行為,但仍然不宜將之稱為正式名稱為「孤獨症」的自閉症)。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心理學家:堅持這三種方法就能克服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神經症中恐懼症的一種表現,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及他人看法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 那麼,當我們患上社交恐懼症時,除了吃藥外,我們該如何自我調整呢?以下三種方法,只要我們堅持地執行就一定會獲得很好的改善。
  • 克服社交恐懼症,只需要兩個心理理論知識
    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所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狀況,會怕自己的行為或者表現會引起羞辱或者難堪。在現在的社會上,有很多人都面臨著社交恐懼症的相關問題。由於與朋友相處不好,或者過於自信和自卑的問題,總會患上這類精神疾病。
  • 女子患上「社交恐懼症」 辭工作「宅」家裡4年
    昨天,記者從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科了解到,在該科今年舉行的首期存在人際交往障礙的成人團體心理治療中,醫生發現,這些成人害怕、恐懼與人交往,根源都在他們青少年時父母的嚴厲、苛刻要求。而近兩年,因為社交恐懼症而到心理科門診就診的成年人每月都有30到50人。
  • 孩子患上社交恐懼症和家庭教養方式有極大關係
    沒錯,如果我們不注意讓孩子患上社交恐懼症後如果孩子真的患了社交恐懼症的話引發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原因是什麼1、先天遺傳,如果家族直系親人中有人患有社交恐懼症的話,那麼,孩子患社交恐懼症的概率也會比其他孩子高出十倍以上。
  • 社交恐懼症,我們究竟在怕什麼?
    飛碟說微博曾發過一個這樣的話題:小編挑選了一下微博下面的評論——社交恐懼症,你中招了嗎?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
  • 不止社交恐懼症!17種奇怪的症狀,每個人至少佔5條
    ,患者感到害怕的高度不一,但絕大部分會有腸胃翻攪、頭昏腦脹的感覺。患者害怕被人注視,處於人群中時常常覺得被人盯著看,因此動作變得緊張、笨拙,然後引起更多人觀看,產生惡性循環。專家表示,患者很可能有過不好的嘔吐回憶,或者曾被人吐在身上。
  •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讓我們來戰勝它
    在網絡越來越方便人們生活的今天,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陷入了社交恐懼症的怪圈。不想與人交流,甚至不想出門。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社交恐懼症表現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並不是說就很孤獨,孤僻。他們也很希望交到新朋友,與朋友聊天談心,能夠被自己所在的團體認同和肯定,能夠在社群活動中積極表現自己,表現自己的天賦的長處。
  •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看了西瓜視頻漲知識了
    社交恐懼症顧名思義就是害怕社交,害怕跟人打交道,嚴重的甚至不敢跟人說話。我們人類是群居動物,社交是肯定避免不了的,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在集體活動的時候,總會一個人待著不敢加入集體活動中,害怕自己融入不進去,也害怕別人會不喜歡自己,那大家了解社交恐懼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