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症患者具有遺傳性的性格脆弱和神經質
專家點評:恐懼症與其他精神障礙一樣,具有遺傳傾向。患者具有一定的遺傳素質,如性格脆弱,但不一定是神經質。神經質是指一個人性格比較敏感、情緒和神經功能不太穩定。任何疾病,包括心理上的疾病,均具有遺傳傾向,也就是說患者具有一定的遺傳素質,患相應疾病的風險增加。但這並不是指顯性的遺傳性疾病,而只是說恐懼症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傾向。從比率上來說,有這種神經症易感素質的人患恐懼症的機率會高一些,但是高多少目前醫學上沒有明確的界定。
患上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自戀專家點評:從精神醫學上來說,自戀和恐懼沒有必然聯繫。自戀表現為主動的社交減少,這類人往往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其次還表現為自我欣賞、自我依戀:因為這些原因他們減少了社交時間。而社交恐懼症是因為害怕而迴避社交,從臨床表現上來說二者是不同的。
睡前玩手機易患抑鬱症
專家點評:睡前玩手機,人眼對藍光的接觸確實會造成褪黑素分泌降低,從而可能導致生物節律紊亂,出現睡眠障礙,時間一長也可能出現情緒障礙,如焦慮、抑鬱情緒。抑鬱症患者就存在生物節律的紊亂和睡眠障礙。但這並不代表睡前玩手機就一定會產生抑鬱症,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繫。只是說,如果長期睡前玩手機,更容易出現睡眠問題,也更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症狀。
選擇恐懼症是完美主義的非正常心理在作祟
專家點評:"選擇恐懼症"其實是民間的說法,醫學上實無這一說。"選擇恐懼症"往往來自於完美主義的心理,通常猶豫不決、追求完美,希望作出萬無一失的選擇,因而在決策上產生困難,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做出選擇。這在醫學上屬於強迫障礙的一種,嚴格上來說不算作恐懼。
藍色環境下可安撫焦慮情緒
專家點評:色彩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據經驗來看,紅色、黃色容易激活人的情緒,綠色、藍色等暗色會讓人安靜或壓抑一些。藍色較溫和,有一定安撫情緒的作用,但色彩對人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關鍵還是與人既往對顏色的情緒和記憶有關。藍色一般對興奮積極的情緒有抑制作用,跟能增強自信心和使人的思維敏捷有所矛盾。焦慮症和失眠患者需系統治療
專家點評:焦慮症和睡眠障礙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治療,系統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一方面可以採用相應藥物來控制症狀,另一方面要結合認知行為治療,即通過改變患者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並付諸於實際行動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的治療,如暴露反應阻滯療法、睡眠限制療法、刺激控制療法等,而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結合物理放鬆治療、自我放鬆訓練如瑜伽、氣功、太極等,皆有改善焦慮和睡眠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老年人及體弱者,不宜服用具有明顯肌松作用的鎮靜催眠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