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社恐嗎?菌菌為你全面剖析社交恐懼症

2020-08-27 大學菌菌

日常生活中,只要談到人際關係,我們聽到最頻繁的一個詞語就是社交恐懼症。大家經常會開玩笑說自己是社恐人群。最近爆發的新冠疫情所導致的居家隔離對於社恐人群來說真是非常開心了,可以有正當的理由拒絕各種社交活動。

這種自稱社恐人群的現象在最近幾年日漸頻繁,其中有非常多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們可以分成兩類來談論。

第一類人群,他們確實患有醫學層面上的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

這類人群可能是遺傳因素;有可能是生物學因素;有可能是社會心理因素,父母經常吵架,被父母拋棄,經常性搬家,遭到校園暴力等等,這些都會導致患上社交恐懼症。

第二類人群,其實他們並沒有真的患上社交恐懼症,而是不願社交。「社恐」這個詞語,在如今娛樂化的時代,早就從遷移了原本的含義,現在更像是粗暴的標籤,表達一種身份認同,和「二次元」、「現充」、「肥宅」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一個原因,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其實有著一些弊端。人們不用面對面交流,直接通過網際網路就能傳達信息。實際生活中的社交都轉移到網絡上了。可是,往往現實中交往的朋友才能一直陪伴著我們。不管是哪種交往活動,從本質上講,都是一種積極的動態過程,即交往雙方的各種信息通過某種中介或載體,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中進行相互傳遞、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積極動態過程,簡單講,就是交往雙方信息的積極交互過程。而面對面的交流才能更好地讓信息交互,通過肢體動作、眼神表情等信息,我們可以知道對方在交流過程中是否享受與你的交流,是否喜歡當前的話題,這樣更方便我們交朋友。

第二個原因,為了避免無效社交。簡單來說就是自己付出的時間等成本比不上收穫到的快樂或者功利點來說利益。或者他們相對於社交而言更願意獨處,有這些時間寧願自己呆在一個空間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第三個原因,面對別人的評價而不願社交。與人交際時難免會受到別人的評價,有的好,有的壞。當遇到負面的評價時,如果一時間沒有調整好心態,就會封閉自己,越來越自卑,退縮,甚至放棄交際。

總而言之,無論你是因為何種原因導致的社恐,都不應該拒絕或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畢竟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給你的生活帶來豐富多彩的體驗。因此,在大學這個絕佳的社交地點,敞開心扉,多多和大家交流吧!

相關焦點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你有過這些經歷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屬於恐懼性神經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精神疾病。
  • 社交恐懼症 ‖ 說的是你嗎?
    你有過這些經歷嗎?≠內向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是不一樣的。而社恐恰恰相反,社恐者是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由於個人的擔心、自卑等原因不敢表達,而處於害怕、焦慮的狀態。很多人誤認為社恐即內向,但實際二者是不等的概念。內向並不會構成心理問題和障礙,但社恐將會對人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為什麼會有社交恐懼症?
  • 你準備好克服社交恐懼症了嗎?
    你了解社交恐懼症嗎?社交恐懼症,也稱為社交焦慮症,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社交恐懼症一般表現為: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自己做錯事;特別害怕尷尬但是克服社交恐懼症也沒有很難,所以你準備好了嗎?
  • 社交恐懼症,你中招了嗎?
    一、社恐的主要表現社恐主要是在社交時害羞,感到局促不安、笨拙、口乾、出汗、心跳劇烈、紅臉、口吃結巴、輕微戰抖。有時呼吸急促,手腳冰涼。甚至會進入驚恐狀態。不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感反應和迴避行為,並因而感到苦惱。若患者被迫進入社交場合,便產生嚴重的焦慮反應,惶然不知所措。
  • 每個社交恐懼者都該知道的事《社恐會讓你失去什麼?》
    現在有很多人不敢相信社恐可以5天擺脫,其實這只是他認知限制了他的想像力罷了。就像抖音裡有句非常流行的話:你的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其實指的就是人類思維的局限性!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便不再相信什麼心理治療!也許看到這裡有些認會說:心理治療對你沒有作用不代表對別人也沒有作用啊。那麼心理治療對你有用嗎?
  • 虛擬社交真的可以緩解社交恐懼症嗎?
    現如今社會好像越來越多的人患社交恐懼症,因為不愛與人交流,整天待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最多的也就是通過網絡進行交流,覺得見面十分尷尬,會讓自己局促不安,縈繞著恐懼,非常的焦慮,在網絡上交流就沒有這種狀況發生,年輕人現在信奉虛擬社交,那麼虛擬社交真的可以緩解社交恐懼症嗎?
  • 一分鐘測試你是不是社交恐懼,內向、零社交≠社恐
    如果有,請花一分鐘做個測試題,測一測你是不是有社交恐懼。 社交焦慮量表(LSAS)是目前應用很廣的社交恐懼自測評估工具。總共24道題,每道題答兩個分數。(總分是144分): 0~30分:你沒有社交恐懼 31~60分:你有輕度的社交恐懼,但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所以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你可能面對陌生人時會緊張、焦慮,但一旦熟悉了,這種緊張的情緒就會大大緩和。
  • 四種克服社交恐懼的辦法,有社交恐懼症的你都能做到嗎?
    對於一些社交場合會莫名覺得發抖害怕,心跳加速,比如同學聚會,打電話,和陌生人聊天這樣類似的社交場合會下意識的拒絕。給許多有社交恐懼症的小夥伴造成極大的困擾。對於社恐的小夥伴們也不要慌,以下四種比較典型克服社交恐懼的方法,你都能做到嗎?
  • 自測一下,我們離社交恐懼症有多遠?
    不過這些狀態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社交恐懼症。所以社交恐懼症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真的每個人都有社交恐懼症嗎?下面帶大家來好好聊聊這下話題。1、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焦慮障礙,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種。
  • 害怕社交?害怕說話?我們要怎麼克服社交恐懼症?
    怎麼克服「社交恐懼症」?你有社交恐懼症嗎?我們都是社會人,每天不可避免地會參與到一些社交場合中。課堂上的小組討論,上臺演講、發言、與好朋友的朋友見面,同學聚會、公司聚餐、工作上的餐桌洽談等等。看見過網上的一條「段子」:一個社交恐懼症的人在網上加入了一個社交恐懼症互幫互助的群,結果從進去到解散這群的人就沒說過一句話。
  • 對不起,你單身並不是因為社恐
    請回答一個問題:你認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嗎?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有一點。你可能不相信,網絡上有高達70%的人認為自己單身是因為有社交恐懼症。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己有「社恐」呢?可能是因為網絡上充斥著這樣的答案:明明很無聊卻推掉聚餐、聚會,那麼你一定是「社恐」。害怕和陌生人交朋友,那你一定是「社恐」。不喜歡被人關注,那你肯定是「社恐」。於是大家紛紛對號入座,給自己戴上了「社恐」的帽子。
  • 社交恐懼症,不配省錢?
    社交恐懼症不是什麼新詞了,在大家的印象裡,一旦被貼上「社恐」的標籤,就意味著和飯局無緣,和聚會無緣...
  • 你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嚴重?快來測試一下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社交恐懼症這個詞。比如說走在街上我就特別怕遇到熟人。能躲就躲,儘量避免打招呼和交流。或者即使不是熟人,她多看我一眼我也會覺得我今天髮型是不是有問題。
  • 工作中不是不想溝通,而是有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名為社交焦慮障礙,其主要表現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在公眾場合說話、聚會、開會時怕自己做出難堪的行為而使自己感到尷尬、窘迫等。有網友對此的見解是:社交恐懼的表現就是低著頭,不說話,無法進行眼神交流,心裡一直絮絮叨叨:自己是不是表現得很差勁。
  • 你可能有社交恐懼症,兩個方法幫你解決
    你是否一直被人貼上內向、老實的標籤?你是否感覺到自己膽小,不敢與人交流?那麼你需要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了社交恐懼症。首先,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如果連是非對錯都分不清楚,就不用談克服社交恐懼了。舉個例子,你回家看到親戚串門,卻默不作聲,父母提醒你,你心想:親戚又怎麼樣,我跟他又不親,幹嘛要叫他。按照這種觀點,那麼陌生人完全不用接觸了,因為那比親戚更疏遠。
  • 害怕說話、逃避社交,根本不是性格內向,四招教你克服社恐
    臨界點就在於這種緊張程度有沒有影響到你的出席/聚會行為。如果緊張到完全無法參加活動了,那麼就要引起重視了,可能存在社交恐懼症的傾向,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害怕說話、逃避社交,根本不是性格內向,四招教你克服社恐
  • 實用指南 | 教你告別社交恐懼症,收穫好人緣
    社交恐懼症會嚴重的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當中的正常交往,那麼內向性格和社交恐懼的區別是什麼?社交恐懼症有哪些表現?它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治療?以及有哪些自我調節方法?希望大家看完下文,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交恐懼症。
  • 不願意社交就是社恐嗎?
    但是有以上感覺的人就是一定有社交恐懼症嗎? 你認為的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又稱社交焦慮障礙,是指對各種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過分的、不合理的、持續的恐懼,並因此選擇迴避,或承受極大的壓力和焦慮。1.遺傳因素恐懼症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尤其影響到女性親屬,因此社交恐懼症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遺傳因素。
  • 社交是自我實現的渠道:掙脫社恐的三種方法
    我不願意接受採訪,因為平時我就不知道該說什麼,大家談得來還行,要是感覺不對,我一句話也說不出,我覺得我有社交恐懼症」 。—— 範偉當今社會,人們總是不可避免的要進行社交,但是對一些人來說,社交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如果要在公共場合講話,他們就會緊張、發抖、心悸,嚴重的甚至會過度緊張而休克。
  • 社交恐懼症人群,離你還有多遠?
    在社交軟體泛濫的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換上了社交恐懼症。偷偷躲在各種軟體的包裝下。跟著同樣隱藏自己的另一面交談,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在自己的小隔間裡生活,可以文字解決的問題就絕不語音視頻。下班也就兩點一線,即使有聚會聚餐也不願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