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一個問題:你認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有一點。你可能不相信,網絡上有高達70%的人認為自己單身是因為有社交恐懼症。
可能是因為網絡上充斥著這樣的答案:
於是大家紛紛對號入座,給自己戴上了「社恐」的帽子。
如果你仔細思考一下,幾乎所有的人都有符合以上「症狀」的時候,特別是「迴避型人格」的人。
心理學家John Bowlby將依戀方式根據排列組合,分為以下4種依戀人格:
焦慮程度低+迴避程度低=安全型人格
焦慮程度高+迴避程度低=痴迷型人格
焦慮程度低+迴避程度低=迴避型人格
焦慮程度高+迴避程度高=恐懼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的人遇到問題更傾向於選擇逃避。
那真正的社交恐懼症,是什麼樣的呢?
我用某度搜索了一下,給出來的答案是這樣的: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焦慮性障礙,其特徵是當處在公共場所或與人打交道時出現顯著而持久的害怕,怕被別人注視或否定的評價,擔心在他人面前出醜或遭遇尷尬,因而盡力迴避。
注意,這裡的重點是顯著而持久的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時大家都會感到一定程度的緊張、害怕。
但如果你能正常的工作,還有幾個親密的朋友,那就有很大的可能,你並沒有社交恐懼症。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行為背後的動機發現,一個人做事情時的動機可以分成兩類:
你持有哪種動機,決定了你之後遇到困難會選擇什麼樣的策略,勇敢面對或是逃避。
如果你的動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那很可能在面對困難時就會選擇逃避。因為那樣反而能避免我們的形象受損。
學生時代,有位朋友一直暗戀一位學長。
學長是學音樂的,各方面都十分優秀。每次出現都有一大群追隨者。
朋友覺得自己太普通,於是只是默默地關注著他,從來不敢靠近。有時,學長主動找她說話,她都會支支吾吾地躲開。
朋友說:我可能是有社交恐懼症吧。明明很希望和他說話,卻又不敢靠近。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優秀的人反而沒人追?」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因為優秀的人可得性太低,而人的骨子裡都是害怕失敗的,一旦被拒絕會感到很沒面子。」
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前,想到的是失敗了多丟臉,那就會千方百計的給自己找理由。
於是,我們把很多事都歸咎於社恐上:單身,那是因為我社恐;不想見客戶,那是因為我社恐;懶得維護友誼,那是因為我社恐。
「社恐」就成了我們完美的擋箭牌。我們躲在這後面,又舒適又安全。
記得有一次,同事要參加了一個演講。
演講前她忘了先檢查設備,最後關頭電腦卡住了,PPT放不出來,她一緊張,演講內容也忘記了。最後只好換成別人上場,同事非常沮喪。
事後,同事說:我可能是有社交恐懼症吧?明明準備得很充足的演講,卻臨時怯場。
作為旁觀者的你,一定看得出來,這和社恐一點關係也沒有。
可是,如果是因為「社恐」的原因,那就不是自己的錯。這樣或許能讓我們感覺好受點。
「人這一輩子所受的苦,都不過是一塊跳板。人在跳板上,最難的是跳下來之前,心裡的掙扎、無助。」
我們一旦習慣了某種生活,就很難跳出舒適區,去做點什麼改變。因為害怕變化會帶來「失敗」。
「面對失敗,最難過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表白失敗確實很沒面子,可是萬一成功了呢?
曾有心理學者來到醫院,採訪臨終的病人:「你們一生中最遺憾、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
發現大家後悔的大多是自己沒有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做過的事情。
前五名後悔的事情是:
「希望能有勇氣去做我自己」
「希望曾經鼓起勇氣去說出心裡的話。」
「希望能花多一點時間在我愛人身上」
「希望我不要那麼認真工作」
「希望曾經能多做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如果我們一直選擇逃避策略,人生當然會簡單許多,但是最後卻會留下很多的遺憾。
教育家周弘先生說過這麼一段話:
「當你感到怯懦,不敢主動與人交往的時候,對方也一樣,他們沒有你表面所看到的那麼強大與無懈可擊。」
也許只需要再勇敢一點點,就能和喜歡的人廝守一生;也許只要努力一點點,生活就會變得大不相同。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
因為害怕和陌生人交往,特別是比自己優秀的人。甚至是寫了文章,都不想給別人看到。
雖然我們都不喜歡被情緒控制,但情緒並不是完全無用的。很多時候,情緒是在提醒我們一些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事情。
害怕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是因為自卑。害怕文章被人看到,是因為自己知道寫得還不夠好。
只有找到原因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當你準備去見客戶時,你感到害怕。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是這些原因,就意味著你還有準備好。而不是因為「社恐」。
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主動去學習。
與別人交往要學會說話技巧;戀愛婚姻要學習溝通技巧;生兒育女要學會育兒技巧。
當我們掌握了足夠多的知識,就和別人有了更多的話題。更重要的是,我們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生活和情緒。
但很多人因為覺得這樣太麻煩,就放棄學習。過著自己也不甘心的孤單的「社恐」生活。
就拿戀愛來說,有很多網友表示,選擇單身,是因為覺得戀愛太麻煩。
每天工作已經很忙,下班後,只想點個外賣,刷刷劇。
沒有戀愛就不會失戀,這實際上也是一種逃避策略。但當你看到別人甜甜蜜蜜地成雙成對時,卻偷偷羨慕不已。
最後,分享一首顧城的詩:
「你說,你不愛種花,因為害怕看見花一片片的凋落。所以,為了避免一切結束,你拒絕了所有的開始。」
願我們能社交,也喜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