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宅在家裡,放了學就回家,下了班就回家,不去社交也沒有什麼休假活動,有的人把這種行為稱為「宅」,但他們表示:我只是社恐罷了。
01
社恐是什麼?
社恐也就是社會恐懼症,是一種神經症(請注意不是神經病)。患者對於各種社交場合以及與人接觸十分抗拒,過分緊張和焦慮,對於社交活動只能下意識逃避,無法建立正常的社會關係,影響正常生活。
就比方說,買衣服儘量不去店裡,害怕和店員溝通,尤其是對店員推薦詢問牴觸,能網購就網購;上班工作可以,但是害怕和領導匯報工作,一到自己就大腦一片空白,緊張到理不清邏輯語序顛倒,寫報告也比當面匯報強。
社恐尤其討厭團建,好友聚會等活動。在許多不認識的人面前更容易緊張,害怕別人過多的關注和問詢,與人溝通時總是容易臉紅、冒汗,有時候還會控制不住的心悸發抖。
不論是社恐情緒還是較嚴重的社會恐懼症人群,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迴避社交活動,儘量不與人接觸,喜歡一個人獨處。
02
社交時代怎麼會有社恐人群?
事實上社恐人群數量相當龐大,尤其是20~40歲左右的青年人。社恐也不是我國獨有的,在我們眼裡崇尚自由的美國人也有這樣的問題,據調查,在美國有1500萬人不同程度被社恐影響著生活。
有社恐情緒本來是一種正常現象,社交和禮儀在我國算是一種重要的傳統文化,千萬年流傳下來的文化,加上社會發展慢慢形成的許多複雜繁瑣的規矩,比如說從幼兒時期的孔融讓梨開始,到後面的長幼有序的餐桌禮儀,左右逢源的職場文化,上行下效的酒桌文化等等,不論好壞,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做事,多少都有點厭煩和逃避的心理。
社會恐懼症的成因是在心理和生理的雙方面的,雖然目前還沒有弄明白的社恐具體成因,但據心理學家研究後認為「恐懼症狀的擴展和持續是由於症狀的反覆出現使焦慮情緒條件化,而迴避行為則阻礙了條件化的消退」。
他的意思是,產生社恐情緒最開始可能只是一種偶然現象,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下不斷被刺激出現社恐情緒,於是形成了一個「如果,就」的條件語句,而逃避的行為沒有使社恐情緒得到解決,還加劇了這個狀況。
在越社恐越逃避,越逃避越社恐的死循環,外加生理的雙重作用下,過度緊張焦慮會冒汗,心悸,嚴重還會休克,就形成了社交恐懼症。特別一提,據研究表明,社恐症這類的其它恐懼症是有遺傳性的。
03
社恐對工作的影響
隨著人成長接觸到的生活圈子變大,社恐症的影響會越來越大,許多人在讀書時只是不愛和同學玩,不敢上臺演講,隨著長大無法融入圈子,接受不了多人環境,不敢跟別人溝通,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失去生活能力。
不敢相信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工作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社恐。許多還未踏入職場的學生擔心無法處理職場社交,在職場中部分職員表示工作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公司內不可避免的人際交往,有些人因為嚴重的社恐症無法參加工作。
網絡的發達給予了社恐群體更多喘息空間,可能同樣也助長了社恐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在家裡對著機器工作,寫寫畫畫敲敲鍵盤,不出門不交際,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只要不去跟人接觸,怎樣都好。
04
不要被社恐情緒所支配
從社恐情緒到社恐症有一個很長的跨度,輕度的社恐在正常的工作中完全可以嘗試進行交際,不要一味逃避。
要知道不管什麼樣的工作,想要永遠不跟別人交流是不可能的。尤其在現代職場中社交其實是比較重要的一環,有實力有人脈的人總是上升的非常快。即便不需要你左右逢源混的如魚得水,起碼不能成為工作的障礙。
嚴重的社恐確實會因為交際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痛苦,到30歲因為社恐依然無法參加工作的人,雖然不工作少了交際能讓緩解社恐症的問題,可還是因為社恐本身和不能工作沒有收入,對未來生活沒有期待惶惶不可終日。
社恐症是可以治癒的,不管是藥物治療還是心理認知方面的治療,社恐症都是可以去看醫生能治好的,嚴重的社恐更應該去看醫生配合治療,去接觸區改善恐懼人際交往的問題,躲在家裡不工作不接觸外人社恐是不會不藥而愈的。
05
適合社恐的工作
社恐想要去工作,像前面提到「寫寫畫畫敲敲鍵盤」描述的一些工作,確實有涉及的人際交往比較少的,可以作為社恐症適應職場的首選。
比如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主要工作內容最多的是和代碼和BUG作鬥爭,其中會涉及到一部分需求對接,但程式設計師的需求溝通不會像設計師那樣天馬行空的,比較簡單和直接,對社恐較為友好。
一些編輯類工作。有一些出版稿件類文字校對工作也比較簡單,涉及到的人際交往比較少,主要是認真做事就行。
如果能接受一些的文字溝通,不涉及到面對面交流或者語音交流的話,其實一些在線客服也是可以嘗試一下的。有的客服回答還會有固定話術,主觀性的交流比較少,也更輕鬆些。
基層的流水線工人,機器操作工一類,即使沒有社交也不會影響工作,但這類工作往往枯燥且更辛苦,一般年輕人似乎都不太能接受這類工作。
自媒體。如果說社恐症嚴重,不管工作是什麼性質,社恐連面試都不敢參加,還怎麼找工作?那麼自媒體就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也不需要正兒八經的上班打卡,平時就在上面分享一些個人生活,興趣愛好之類的內容,雖然賺大錢的希望渺茫,但賺點生活費還是可以的,而且由於自媒體平臺的相對自由開放的性質,對於改善社恐症狀也會有一些幫助,也可以作為社恐治療時的業餘愛好來發展。
其實有些時候社恐症開始時候並不是嚴重生理疾病,更多的是個人認知問題,畫地為牢的把自己束縛在裡面,不斷暗示自己我不行,我不能,我不可以去社交。
或許嘗試著把自己當一個普通人,跟同事聊聊天,跟朋友逛逛街,多關注自己的愛好和事業,別總刻意去想社恐的問題,社恐慢慢就離開你了。
社交的確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多數人都有體會。但你不能被社恐支配,讓社交變得痛苦,逃避與人溝通,職場沒有那麼可怕,還是要努力工作好好生活的呀。
END
更多求職、招聘、職場資訊,請關注蜜蜂早聘 ——上海謐聘旗下招聘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