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張靈甫槍殺髮妻吳海蘭,襁褓中的孩子也遺失,最後怎樣?

2020-12-23 雷劍鋒說歷史

在四川廣元縣城,吳海蘭是一位銅匠的女兒,家裡有一些錢,父親也很樂意送她上學,所以吳海蘭成了本地少有的女知識分子,而且吳海蘭還長得漂亮,有不少年輕的男人願意嫁給吳海蘭,但吳海蘭也有自己的想法,直到她遇到張靈甫時,一顆心才定下。

那時,張靈甫已經是胡宗南第一軍的團長,他是陝西長安縣的人,能文能武,曾進過北京大學歷史系,後來成了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又長出了一口氣。張靈甫是個意氣風發的人,也是需要她在身邊照顧的人。吳海蘭與張靈甫於1933年結婚,婚後兩人琴瑟鳴,一年後,女兒張清芳誕生。

值得注意的是,吳海蘭是張靈甫的第二個妻子,而張靈甫的第一個妻子是同鄉邢鳳英,二人包辦婚姻,張靈甫無法接受,所以婚姻名存實亡,邢鳳英是留在家鄉照顧老人。

不過,據說是從西安回來的一個同鄉團長,張靈甫向他打聽吳海蘭的情況,因為張靈甫是留在部隊裡的,和吳海蘭是聚少離多,兩人已有好多天沒有見面了,所以兩人便想著張靈甫來打聽妻子的情況。

後來才知道,吳海蘭和一個年輕人有私情,於是張靈甫風塵僕僕的回到西安,去的時候怒氣衝衝,還沒等見到吳海蘭就平靜下來,吳海蘭不明所以,卻被張靈甫槍斃。另一種說法是,吳海蘭拿了張靈甫的軍餉,張靈甫質問吳海蘭,吳海蘭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張靈甫因此懷疑吳海蘭的身份,因而開槍打死吳海蘭。

在被丈夫槍殺之後,吳正有兄長對張靈甫進行了起訴,並寫了一封信寄給西安婦女聯合會,信中說:「殺妻一事,非小事,宋美齡得知後也是打算嚴懲張靈甫,而張靈甫見事情越鬧越大,便前往南京自首,並將女兒張清芳送回老家。」張靈甫認為自己肯定會死,又讓邢鳳英懷了個孩子,還偏巧是個男娃,但也不至於絕後,不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靈甫秘密獲釋,並在出獄後不久便娶了第三個老婆高豔玉。

在得知張靈甫養育兒子及生兒育女後,吳海蘭父親吳學炳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又擔心自己的外孫女張清芳待在家裡,恐怕得不到善待,便去尋找外孫女,卻不料得知張清芳仍在襁褓中被送回老家時,意外失蹤。

此後,吳學炳又四處尋找張清芳,登報尋找外孫女,但到1956年,吳學炳仍未得到張清芳的音訊,遺憾而終,臨終前交代說一定要找到張清芳,但吳正有在世時也未能與張清芳團聚。

直到1995年,吳正有的女兒才得知張清芳也已經有了家庭和工作,有了兩個孩子,在一家醫院做護士。本來張清芳就在西安,只不過是西安之大,信息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所以吳家很晚才和張清芳團聚,而張清芳一談到自己的父親張靈甫,心裡仍然憤恨,以為張靈甫毀了他們家。老年時定居上海,兒孫滿堂的張靈甫日子過得安逸,對張靈甫的憎恨也少了一些,據說清明時人還會到張靈甫的墳前祭拜。

相關焦點

  • 1935年"團長殺妻案":本是神仙眷侶,張靈甫為何槍殺結髮妻
    1937年,中國的上空籠罩了一層灰黑色的煙霧。某監獄,冰冷的鐵門被打開,警衛員對牢中的犯人說:「你無罪釋放了,接下來,就要繼續為國民黨辦事」。犯人聽到後,身體微微前傾,抬手敬禮,沉重的說道:「張某聽命」。
  • 轟動一時的「張靈甫殺妻案」中,兩人一歲的女兒後來過得怎麼樣?
    1936年,吳海蘭被槍殺後婦女界一致討伐張靈甫,不過在胡宗南的幫助下,張靈甫選擇自行到南京自首。十七歲的時候,吳海蘭正式從學校畢業。十七八歲正是一個女性最美好的年紀,當時的吳海蘭姿色出眾,被稱為學校的校花,引來很多人的追求。1933年,張靈甫駐守在西安,在胡宗南的第一師的獨立旅當團長。不久後張靈甫前往四川作戰,經別人介紹認識了吳海蘭,不久後兩人成婚。在婚禮上,張靈甫還專門請了最好的廚師,把婚禮辦得有聲有色。
  • 張靈甫娶了四個妻子,有的被槍殺,有的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邢鳳英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張靈甫槍殺第二任妻子後要去南京投案自首,路過老家時居住了一段時間,在此期間,邢鳳英懷孕,誕下了張靈甫的長子,之後邢鳳英一直與長子生活在張靈甫的老家。第二任妻子吳海蘭吳海蘭是張靈甫的第二任妻子,她長得好看家境也不錯,兩人共育有一女,剛開始小日子過得還挺好的,但是1935年張靈甫忽然拔槍弒殺了枕邊人。殺了吳海蘭後,跑到南京自首,這件事驚動了蔣介石,張靈甫被關進監獄。
  • 槍殺第2任妻子的張靈甫,被第4任妻子追問細節,他如此回答……
    張靈甫經別人介紹認識了吳海蘭,對她十分滿意,兩人很快確認了戀愛關係,1933年冬季,兩人結婚。吳海蘭和張靈甫是自由戀愛,婚後相處十分融洽。吳海蘭知曉張靈甫愛吃麵,變著花樣給張靈甫做麵食,不久之後兩人的女兒就出生了。張靈甫夫婦本是軍中同僚眼中的模範夫婦,但這種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在女兒張雲芳剛剛3歲的時候,張靈甫突然一槍結束了妻子的性命。
  • 張靈甫:蔣介石悍將,殺妻後把積蓄留給原配,靠賣字走去南京投案
    有軍官朋友把吳海蘭介紹給了張靈甫,二人竟一見傾心,吳海蘭漂亮有文化,張靈甫有才又俊朗,郎有情妾有意,他們很快墜入愛河,因為需要打仗的緣故,部隊也不能在一個地方長時間駐紮,張靈甫便速戰速決與吳海蘭成婚。1933年的冬天,張靈甫與吳海蘭在廣元拜堂成親,這也算是張靈甫第一次的新式婚姻。
  • 張靈甫殺妻之後:入獄一年又上戰場,娶了兩任太太
    1935年的冬天,在陝西省長安縣東大村的某戶農家後院,身穿軍裝的高大男子和打扮時髦的年輕女子正熱火朝天地爭吵著,突然「砰」的一聲槍響,年輕女子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沒起來了。這就是曾在民國轟動一時的「張靈甫殺妻案」,案件中的張靈甫殘忍槍殺了結婚才一年多的妻子吳海蘭。
  • 張靈甫讓妻子到菜地割韭菜包餃子,她彎腰時,他掏出手槍將她擊斃
    1935年的農曆大年三十,從前線回到西安家中的張靈甫,槍殺了妻子吳海蘭,釀成了轟動全國的「團長古城殺妻案」,這事驚動了蔣介石、宋美齡。
  • 黃克功案發後,以為最多只判5年:打死一個反動學生有啥問題
    1937年10月,延安出了一檔子驚天大案,一個功勳卓著的戰將黃克功因為情感糾紛將一個女學生打死,事情進一步發酵後,被國民黨一方的報紙大肆渲染,成為了一件桃色新聞,甚至攻擊延安「封建割據」、「無法無天」、「蹂躪人權」。導致了一部分的開明人士,對延安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最後黃克功在公審中被判槍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 孟良崮擊斃國軍悍將張靈甫,他四任妻子結局如何,六個子女今何在
    張靈甫第二任妻子名叫吳海蘭,四川廣元人,家道小康,上過女子學堂,年輕漂亮有文化,張靈甫當時任胡宗南第1師下屬的某團團長,時年大概30歲,是張靈甫途經打鐵街,見一妙齡少女亭亭玉立,不禁怦然心動。張靈甫大吳海蘭10多歲,兩人一見傾心,不久便成了親,婚後不久又生下一個女兒,小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 解謎張靈甫:自殺還是被斃?為何殺妻?究竟埋骨何地?
    文中寫道,「哪怕在1938年10月,張靈甫在斃傷日軍近萬人的萬家嶺戰役中發揮極為出色,他當時的職位是:51師153旅的副旅長。」       在血戰南京中,張靈甫是作為第74軍第51師第305團一名團長參戰的。當時,第74軍據守堡壘與日軍激戰三天,但只能被動挨打。張靈甫親自組織敢死隊反擊,也被日軍打成重傷。但張靈甫所部305團並未撤退,而是成為南京中華門的屏障。最後,305團因損失嚴重,被撤下與友軍匯合。       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大戰,使得張靈甫一戰成名。
  • 張靈甫犧牲後,19歲髮妻隻身赴美,60年後登上孟良崮,寫了4個字
    人們常說「戰爭是每一個母親的傷痕」,那些犧牲的戰士們都是最為英勇的孩子。可傷痛影響的範圍卻遠不只如此,那些因為戰火喪失了愛情的男女,將要從自己的青春一直承受悲傷直到他們老去。刻骨銘心,莫過於生離死別。
  • 民國時期北大校長,拋棄髮妻和孩子,另娶兄弟的遺孀
    不久之後他考入浙江高等學堂,學習過程中他意識到西方的文化潮流不可抵擋,想要改變國家現狀必然要到西方學習先進文化和思想。在1908年他自費到美國留學,留學多年獲得哲學及教育學博士學位,回國之後就報效祖國。
  • 最後時刻張靈甫打電話給蔣介石稱自己決定殺身成仁,蔣說:祝你成功
    最後一步,打到崮頂,直搗74師指揮所,活捉張靈甫。」消滅74師,活捉張靈甫,這是中央軍委提出來的口號,所有參戰部隊都在爭取這份殊榮。▲張靈甫何鳳山帶上警衛營,首先佔領了崮頂腳下的小山包,從那裡仰攻。山勢陡峻,部隊運動緩慢,敵人的側射火力很強,為了減少傷亡,他採取前輕後重的戰術。
  • 張靈甫去世後,19歲遺孀帶著2個月大的兒子移居臺灣,後來怎樣了
    而此時,他的妻子王玉齡才剛剛19歲,兩人的孩子才兩個多月大,失去了張靈甫這個一家之主,他們的日子到底該怎麼過呢?名門閨秀1928年,王玉齡出生於湖南長沙富商之家。但馳騁沙場幾十年,張靈甫也並非是順風順水的。1939年時,日軍攻入了南昌,而張靈甫受命前往南昌收復失地,在南昌西邊的高安,張靈甫軍隊與日軍爆發了戰鬥,雖然最終打退了日軍, 但張靈甫的一條腿也中了彈,從此落下了殘疾,還常被朋友稱為「張瘸子」。因此,張靈甫為國作戰為民負傷的名聲也就傳了出去,受到全國人民的敬仰。
  • 張靈甫必須死
    也正是這次戰鬥中,日軍106師團基層軍官傷亡殆盡,沒人指揮作戰了,日軍緊急空投了兩百多個基層指揮官,有一些飄國軍陣地去了,真是「落地成盒」。最後日軍再飛機轟炸開路,跑掉了幾百人(也有說法是跑了一兩千人)。
  • 蔣介石心腹張靈甫死亡真相:飲彈自殺
    1947年5月16日,於解放戰爭之孟良崮戰役中被擊斃,終年44歲。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1947年5月,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第一的整編七十四師被我殲滅於孟良崮。關於蔣介石最為鍾愛的心腹將領張靈甫如何致死,幾十年來,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死後張靈甫又葬於何處?更是鮮為人知。
  • 1947年,張靈甫戰死沙場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結局如何?
    1947年5月8日,孟良崮戰役爆發,華東野戰軍將張靈甫的整編74師包圍在孟良崮一帶,經過八天的戰鬥,整編74師幾乎被全殲,師長張靈甫戰死沙場。關於張靈甫的死因,歷來有多種說法,有人說他被擊斃,也有人說他「自殺成仁」。不管哪種說法,他的最終結果總歸是戰死沙場。
  • 張靈甫遺孀曾出百萬望去掉「擊斃張靈甫之地」七字
    1947年,國民黨「天下第一軍」整編74師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圍殲於山東孟良崮,師長張靈甫死於非命。他是「自殺」還是被「擊斃」,是敵軍敗將還是抗日名將,兩家在孟良崮經營「紅色旅遊」的民營企業在不同的答案中糾結。因為越來越多的遊客衝著張靈甫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