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廣元縣城,吳海蘭是一位銅匠的女兒,家裡有一些錢,父親也很樂意送她上學,所以吳海蘭成了本地少有的女知識分子,而且吳海蘭還長得漂亮,有不少年輕的男人願意嫁給吳海蘭,但吳海蘭也有自己的想法,直到她遇到張靈甫時,一顆心才定下。
那時,張靈甫已經是胡宗南第一軍的團長,他是陝西長安縣的人,能文能武,曾進過北京大學歷史系,後來成了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又長出了一口氣。張靈甫是個意氣風發的人,也是需要她在身邊照顧的人。吳海蘭與張靈甫於1933年結婚,婚後兩人琴瑟鳴,一年後,女兒張清芳誕生。
值得注意的是,吳海蘭是張靈甫的第二個妻子,而張靈甫的第一個妻子是同鄉邢鳳英,二人包辦婚姻,張靈甫無法接受,所以婚姻名存實亡,邢鳳英是留在家鄉照顧老人。
不過,據說是從西安回來的一個同鄉團長,張靈甫向他打聽吳海蘭的情況,因為張靈甫是留在部隊裡的,和吳海蘭是聚少離多,兩人已有好多天沒有見面了,所以兩人便想著張靈甫來打聽妻子的情況。
後來才知道,吳海蘭和一個年輕人有私情,於是張靈甫風塵僕僕的回到西安,去的時候怒氣衝衝,還沒等見到吳海蘭就平靜下來,吳海蘭不明所以,卻被張靈甫槍斃。另一種說法是,吳海蘭拿了張靈甫的軍餉,張靈甫質問吳海蘭,吳海蘭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張靈甫因此懷疑吳海蘭的身份,因而開槍打死吳海蘭。
在被丈夫槍殺之後,吳正有兄長對張靈甫進行了起訴,並寫了一封信寄給西安婦女聯合會,信中說:「殺妻一事,非小事,宋美齡得知後也是打算嚴懲張靈甫,而張靈甫見事情越鬧越大,便前往南京自首,並將女兒張清芳送回老家。」張靈甫認為自己肯定會死,又讓邢鳳英懷了個孩子,還偏巧是個男娃,但也不至於絕後,不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靈甫秘密獲釋,並在出獄後不久便娶了第三個老婆高豔玉。
在得知張靈甫養育兒子及生兒育女後,吳海蘭父親吳學炳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又擔心自己的外孫女張清芳待在家裡,恐怕得不到善待,便去尋找外孫女,卻不料得知張清芳仍在襁褓中被送回老家時,意外失蹤。
此後,吳學炳又四處尋找張清芳,登報尋找外孫女,但到1956年,吳學炳仍未得到張清芳的音訊,遺憾而終,臨終前交代說一定要找到張清芳,但吳正有在世時也未能與張清芳團聚。
直到1995年,吳正有的女兒才得知張清芳也已經有了家庭和工作,有了兩個孩子,在一家醫院做護士。本來張清芳就在西安,只不過是西安之大,信息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所以吳家很晚才和張清芳團聚,而張清芳一談到自己的父親張靈甫,心裡仍然憤恨,以為張靈甫毀了他們家。老年時定居上海,兒孫滿堂的張靈甫日子過得安逸,對張靈甫的憎恨也少了一些,據說清明時人還會到張靈甫的墳前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