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影觀察|2019成綜藝小年,無爆款問世的背後揭露了哪些行業態勢?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朱婷

美編:加一

新舊交替,隨著Q3大小節目陸續開播,Q4綜藝浮出水面,2019年綜藝市場態勢逐漸明朗化。

公開數據表示,與2018年同期相比,今年各個時段綜藝數量呈下降趨勢,市場仍處於去泡沫階段。縱觀2019年綜藝節目的播出信息,娛影君有以下幾點發現:

其一,綜N代依舊挑大梁;

其二,原創力仍是綜藝的短板;

其三,口碑與流量,越來越難以兼具;

其四,綜藝類型越發垂直,受眾隨之細分;

其五,音樂綜藝和觀察類綜藝從數量上取勝;

其六,微博、抖音等短視頻之於綜藝的衝擊日漸凸顯。

與此同時,「爆款」缺失,成為大部人對於2019年綜藝行業的定論。娛影智庫(IDyuyingzhiku)先後與幾位奮戰一線的導演聊了聊,無形中亦夯實了這一結論。

(左起《明星大偵探》何舒、《聲臨其境》徐晴、《最強大腦》桑潔、《歡樂喜劇人》李春苑)

《樂隊》有花火,綜藝火花不大

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2018年《這就是街舞》,都讓人們對於2019年的綜藝市場多了幾分期待。

觀眾在五月等來了《樂隊的夏天》,播出漸入佳境,豆瓣評分一路從7.1漲到了8.7,參賽的樂隊演出費漲了三四倍。對於米未和愛奇藝來說,這無疑是一檔低開高走的節目,名和利想來攝入不少,看馬東在臺上樂得不行就知道了。

節目第五期,新褲子在臺上唱了汪峰的《花火》,反響炙熱,這首歌連續在QQ音樂熱歌榜中出現。《樂隊》的花火與成績,有目共睹,但放大來看,橫向對比整個綜藝市場,這把「火花」並未燃至全民出圈。

沿著這個思路,娛影智庫(ID:yuyingzhiku)對2019年在播和已完結的十餘檔綜藝做了播出信息統計。如表格所示,N代仍是主力軍,包括《這就是街舞2》《中國新說唱2019》《心動的信號2》《中餐廳3》《中國好聲音2019》等。其中,用戶畫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音樂綜藝和觀察類綜藝從數量上佔據優勢。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幾檔綜藝在點擊或熱度或口碑上,依舊沒能打破綜N代一季不如一季的宿命論。

去年《中國好聲音》迎來七年之癢,筆者在採訪燦星副總裁陸偉時,他就表示:「對於音樂綜藝來說,歌荒和人荒是橫在節目面前的兩大關卡。」誠然,像《好聲音》、《歌手》《新說唱》《明日之子》等音樂類節目,熱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都在於推不出人,推不出歌。初期的《我是歌手》(《歌手》前身)堪稱實力歌手的翻紅機,接連推出了黃綺珊、鄧紫棋等;《新說唱》《明日之子》亦然,困境在於很難再有下一個「GAI周延」「毛不易」。

最近宣稱靠著嘉賓黃曉明「明學」完成KPI的《中餐廳》,實際上收視率、熱度值、口碑都呈現下滑。根據百度百科顯示,《中餐廳》第一季共計11期,平均收視為1.285;第二季共計12期,平均收視率0.699,下滑了將一半;第三季目前已播8期,平均收視率0.697,依然在下滑,豆瓣評分更是低至4分,創下新低。

情感觀察類綜藝層出不窮,騰訊視頻《心動的信號2》口碑上漲,但點擊量下降,第一季累計播放量9.5億,豆瓣評分7.1;第二季累計播放量6.8億,豆瓣評分7.5。值得一提的是,節目成功將觀眾的焦點從上一季以關註明星推理為主,轉移到這一季關注素人嘉賓多過明星嘉賓,對於《心動的信號》價值觀的表達上,是利好的。

芒果TV推出的「我家」系列換湯不換藥,接連上線小子、女兒、小兩口等探索不同關係的節目,這類節目最擅長的就是通過明星嘉賓拋出和回答一個引發大眾熱議的社會話題,初期熱搜上到飛起。但節目的短板在於此,大眾對於這種模式,逐漸產生審美疲勞。即將收官的《我家那小兩口》幾個平臺疊加的熱度都顯得很一般。相比較而言,愛奇藝推出另一檔《做家務的男人》,反響較好,一度被視作給觀察類綜藝續命。

去年紅極一時的偶像練習生類綜藝,今年紛紛上演改名、改賽制、融進主旋律等戲碼,但最終還是集體啞火。可能連製作人們自己也沒有想到,《創造營2019》為數不多的高光是因為王晨藝被退賽的風波。同理,對於這一類節目來說,推不出新人,也就很難有新突破。

可能也正是應了那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2019搖身一變,成了綜藝小年。至今沒有一部從數據、口碑、社會價值等綜合維度,超越往年的節目問世。

「爆款」缺失的背後

有意思的是,關於《樂隊的夏天》是不是「爆款」的聲音至今依然層出不窮。

一部分人認為《樂隊的夏天》就是爆款,同時在一大部分人看來,節目只是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破圈。此處涉及到一個誰來定義「爆款」的問題,評判所謂的「爆款」綜藝維度又是什麼?

當娛影君把這個問題拋向幾位作戰一線實操的導演時,他們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導演李春苑(《歡樂喜劇人》《相聲有新人》)看來,一檔爆款綜藝一定要有一個勝負手,即節目的最大亮點和賣點,但最終落點是人,做出來的人如果傳遞整個節目的價值觀,就成了。

最近忙著錄製新一季《明星大偵探》的何舒導演認為如今評判爆款綜藝,更多還是從垂直化角度看。「節目是否在垂直領域創造了價值,是我認為是否成為爆款的標準」,她繼續說道,這裡面價值分為商業價值和人文價值,前者是把綜藝定位為產品,體現在節目的招商能力、變現能力、IP衍生能力;人文價值則是傳遞社會責任感,不三俗,讓觀眾有所「得」。

專注做原創同時也是《一年級》《聲臨其境》等節目總導演的徐晴則表示:「一是正確的價值觀,二是節目是否引領了一種生活\社交方式」。後者和《最強大腦》導演、製片人桑潔給出的答案趨同,桑潔用「社會影響力」來評判一檔綜藝是否為爆款。在她看來,收視率、點擊率、熱搜等各種指數,現在都有一套標準的操作流程,唯有社會影響力是操控不了的。

採訪中,她進一步解釋了何為社會影響力?即:引發社會話題討論、甚至引領了一種生活方式,而非創作者和粉絲在朋友圈的自嗨。「我曾經和朋友開玩笑,想知道當年什麼節目最火,就看看每年年底各家公司的年會都玩些什麼梗。」(笑)

不妨仔細想想,《非誠勿擾》節目裡馬諾的金句至今還被人記住,2010年公司的尾牙都在玩亮燈滅燈的形式;到了《跑男》就開始玩起撕名牌;2017年《嘻哈》引領的rap風潮,老闆和員工上臺發言不說一段rap不叫與時俱進;去年《創造101》帶出的錦鯉文化、女權和審美多元化的討論。用桑潔的話來說,這就是社會影響力的體現,怕是多少數據沒日沒夜打投也做不出來的。

但對照以往公認的「爆款綜藝」(比如:《非常勿擾》2010—2012《中國好聲音1》《奇葩說》《中國有嘻哈》等)表現力衡量,《樂隊的夏天》更多是實現了圈層突圍,但距離全名爆款還有一段距離要走。貼近地說,《樂隊的夏天》之於米未,是一檔「爆款」,是其繼《奇葩說》之後的又一代表作。

值得一提的是,《樂隊的夏天》是今年為數不多可以與綜N代作抗衡的新綜藝。背後映射出的依然是綜藝原創力這一老生常談的問題,觀眾在褪去初期的獵奇熱潮之後,真正能吸引用戶留下市場認可的還是內容的創造力。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是:微博、抖音等短視頻追劇、追綜藝的現象在今年異軍突起。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對於節目的熱度有幫助,但是否也會對節目的點擊或收視有所衝擊?

何舒認為,這其實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編,碎片時間更多。誠然,對於用戶而言,信息太多,消化時間有限,於是湧現碎片化的形式。加之當下綜藝質量層次不齊,大部分綜藝節目並沒有強情節支撐,用戶自然更加傾向於熱搜關鍵詞關注和觀看精華部分。

作為創作者,自然會關注到用戶的變化。桑潔告訴娛影君(IDyuyingzhiku0,這個現象會對節目的創作邏輯產生衝擊。「以前策劃節目有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邏輯,而現在在策劃節目的初期,就要用一種傳播思維來倒推節目內容:有什麼碎片內容可以獨立成章?能帶出什麼話題討論?每期節目的看點能不能達到「1個人1句話」的出圈傳播效果?」簡言之,更加需要傳播的思路做節目。

對此,徐晴從另外的角度理解,在她看來:這種現象的產生,很大程度上說明用戶自主消費意識很強,再就是包括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對於視頻平臺構成強有力的衝擊,甚至成功主導用戶視頻社交。

對於綜藝行業來說,除了自身的突破,如今,外圍的衝擊和影響也不容小覷。對此,何舒、李春苑都顯得比較樂觀,她們認為目前短視頻和節目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渠道,關鍵在於未來,一旦產生大量井噴的高質量短視頻,對綜藝內容就是場大考。「你也可以看作,短視頻的衝擊正在逼迫綜藝節目,做更加創新和優質的內容。

誠然,是用好這股外圍力量,如桑潔所想,把一期節目裡最有看點的集合在一個短視頻裡,以大量傳播來形式佔領人們的心智,建立人們對節目的認知,再反哺主節目,從而實現1+1>2;還是被分銷,為他人做嫁衣,最終還是要回到內容層面。

可以明確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接受資訊渠道更加多元化,接下來將會有一批新內容形態的綜藝產生,迎來新一輪風潮。

結語:綜藝之路在原創

口碑和流量總是充滿了奶和蜜,都很誘人,但2019年綜藝現狀是幾乎沒有節目做到了魚和熊掌兼得。當然,這其實是整個影視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採訪中,幾位導演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未來,全民爆款綜藝的路只會更難走。相比較而言,圈層爆款、階段性爆款的可能性更大。原因在於,隨著大眾審美越來越分眾,感興趣的東西越來越垂直,而一個廣泛被傳播的節目,通常都具有一定爭議性,二者要達成共識,難度可想而知。

越是這樣,越考驗從業者的心態。需要明確的是,熱搜上得多並不代表這就是一檔好綜藝。回望過去,任何一檔爆款都不是刻意製造而成的。「不能為了爆款而爆款,做節目要不止眼前的熱搜,還要有遠方的長尾效應。」桑潔說道。

利好的是,回顧近十年綜藝發展歷程,行業在往前走。一方面,大大小小的綜藝製作水準有所提升;另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國產綜藝從以往借鑑日韓、歐美為主開始轉向真正的原創。打造除了包括《中國有嘻哈》《聲臨其境》《朗讀者》《見字如面》等原創節目,走出國門。

採訪末徐晴也直言:今年是綜藝小年,無爆款問世,但大家可以期待明年的綜藝行業,尤其是原創節目。

說到底,優質的原創力才是一個行業續航前行的核心。

相關焦點

  • 《奇葩說6》扳回一局的背後,是網綜反超電視綜藝的一大步
    2014—2019年,六年六季,可以明確的是,《奇葩說》早已進了觀眾必看綜藝的清單中。但回望六季節目,《奇葩說》也一直在與綜N代的宿命作鬥爭,去年明顯有些吃力。不誇張的說,新一季的《奇葩說》身上,承載著許多觀眾期待,同時,也伴隨著雙倍的壓力。繼《奇葩說5》的失利之後,不知有多少的嘲諷和看好戲在等著《奇葩說6》。目前看來,壓力成了《奇葩說》的威力,正在一期期釋放。
  • 承包八成月度流量冠軍,騰訊視頻爆款綜藝背後的「創造力」洞察
    如果說2014年是網絡綜藝的」「啟航之年」,那2017年絕對稱得上「盛世之年」,黑馬節目不斷湧現,變現能力不斷增強,網綜的市場表現已與電視綜藝比肩。在高播放量和強話題熱度的背後,是騰訊視頻基於各類用戶的洞察,不放棄任何人群,做最廣譜受眾的視頻平臺的布局,正如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我們立志於讓用戶可以一直在我們平臺上看到他們喜歡的綜藝節目,周一到周日、一月到十二月,總有內容去滿足他們的觀看(需求)。」
  • 對話冷凇:「圈層熱款」綜藝正逐漸比肩「大眾爆款」實現融合式傳播
    ,並誕生出一批新爆款節目。此外,央視與湖南、浙江、東方、北京、江蘇五大衛視共播出了105檔綜藝(含上星網綜),與2019年基本持平,其中湖南衛視以27檔節目領跑,《嚮往的生活》第四季、《中餐廳》第四季等中生代綜藝(已創作2~4季)表現亮眼;浙江、東方、北京、江蘇衛視數量各有15~20檔,以老牌綜N代和創新綜藝居多。 網絡綜藝方面,從總量上來講,幾乎與2019年持平,並未發生明顯縮水現象。
  • 解密優酷綜藝的爆款方法論:「七個小矮人與白雪公主」
    這是楊樂樂從主持人轉型的第一部綜藝作品,整個團隊打磨了將近一年,拍了三個樣片。這檔節目開播豆瓣評分9.0,這樣的結果又讓楊樂樂感到欣慰。而這兩個綜藝節目最終能爆並非偶然,而是背後有一整套的「爆款方法論」。作為MAD工作室的負責人,宋秉華稱這支團隊的目標就是要做爆款,而且隨著優酷上綜藝爆款不斷產生,宋秉華也總結了套成功經驗,並稱之為:「七個小矮人與白雪公主」,而也將為優酷源源不斷生產爆款「保駕護航」。
  • 2019綜藝半年鑑:12檔養成觀察霸屏,體量決定聲量?
    鋒芒智庫丨玖肆爭奪C位的遊戲還在繼續,pick小哥哥的熱潮仍是粉絲圈層狂歡;說唱、樂隊、唱作、競演、美聲,音綜類型進一步細分;垂直品類繼續拓維,小眾文化探尋大眾化表達;情感觀察真人秀數量井噴,上半年已超越去年的總量,同質扎堆問題顯現;頭部綜藝衍生節目矩陣擴大,但商業價值依然有待發掘;網綜反哺臺綜藝,甚至出現趕超的態勢……這基本上是上半年綜藝市場呈現的整體特徵
  • 電影《金字塔之連鎖反應》——揭露詐騙集團背後的「驚天陰謀」
    這部電影也將成為安徽本土電影行業的一次新的嘗試。近年來,《幕後玩家》《記憶大師》《催眠大師》等作品將懸疑題材帶入觀眾視野,並紛紛收穫了驚喜的市場反饋。自此之後,《嫌疑人X的獻身》《唐人街探案》系列等一批懸疑題材影片接連問世。懸疑電影成為市場爆款,也成為了新的票房靈藥。《金字塔之連鎖反應》便是這樣一部澤深影業按照電影工業流水線產出的高質量懸疑題材影片。
  • 綜藝節目助力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成「爆款」
    ­  上海音樂學院2019年本科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近日開考。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音藝術類招生報名人數為2908人,創下歷史新高。除歷年來頗受考生青睞的聲樂演唱等專業以外,今年音樂戲劇系成了「爆款」——報名者從去年的232人上升至339人,同比增長46.12%,為所有專業之最。
  • 2019螢屏綜藝流行以巧博大,真人秀盡顯疲態,能否擺脫明星依賴?
    2019年的螢屏綜藝依然熱鬧,《幸福三重奏》等慢綜藝繼續營造「詩和遠方」,《我家那閨女》等觀察類綜藝開始搶佔市場。老牌綜藝熱度不再,《極限挑戰》《奔跑吧》大換血也難以挽回口碑頹勢。高以翔事件令人痛心,《追我吧》停播對難以擺脫明星路線的國綜製作帶來的影響還需繼續觀察。
  • 2019,你愛的那些綜藝都是誰做的?
    擁抱網絡平臺,綜藝公司也要年輕化 2019年的綜藝市場,有人歡喜有人憂。面對量少質優的行業競爭,不少綜藝製作公司都試圖尋找一條更接近年輕人的新路徑,而一次成功的轉型或突圍,很可能在2020年,為其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
  • 從《少年》到《燕無歇》,爆款歌裡管窺2020音樂江湖
    這一年,一名叫夢然的姑娘把《少年》唱成了官方認定的「抗疫金曲」,而另一邊,新版《驚雷》的走紅卻引來楊坤的公然diss和樂評圈的集體群嘲。 這一年,舞曲火了《迷失幻境》《忘川彼岸》,古風歌火了《燕無歇》《浪子閒話》,慢情歌火了《執迷不悟》《飛鳥和蟬》,各類型爆款歌全面開花。 爆款歌曲始終是衡量一個音樂市場的核心指標。
  • 泰劇爆款的背後竟是中國公司?
    泰劇爆款竟是中國公司拍出來的 「白船CP是我的白月光,不過看了那麼久泰劇,像BrightWin這麼對我胃口的好少!」 在豆瓣泰娛小組圍繞泰國腐劇的入坑調查中,33%的用戶選擇了2014年的《為愛所困》,《一年生》以21%緊隨其後,今年的爆款《假偶天成》也高達19%。
  • 小年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2019年小年是哪一天?2019年1月28日臘月二十三是北方人的小年,而南方人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為什麼南北方小年夜只差一天?小年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小編整理小年夜來源及傳說故事,過小年有哪些傳統習俗?小年夜節日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移動端成綜藝消費主場景,西瓜視頻開啟互動綜藝新玩法
    移動時代:西瓜視頻平臺價值持續成「長」完美進化  隨著用戶媒介使用習慣的轉移,短視頻在2017年再次成為內容領域的最熱風口,整個中國短視頻市場一片繁榮。  在今年上半年,短視頻更是發展迅速,直追即時通訊與在線視頻,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第三常用的應用品類,移動視頻行業的滲透率更是高達95.3%。
  • 從《幻樂之城》到《大冰小將》 「小飛俠娛樂」助力綜藝新爆款
    2019年開年,一向不被業界和廣告客戶看好的運動類節目玩出了新花樣。眾所周知,要想打造爆款綜藝除了要依仗內容致勝的硬實力,還不能忽視節目中藝人明星的重要性。但這不代表著只要明星夠多夠大牌就能創造爆款。陣容如何搭配?藝人明星之間的良好「化學反應」?節目與藝人的關係?
  • 小年祝福語簡短四字詞語 春節手抄報內容小年快樂資料詩詞
    小年祝福語簡短四字詞語 春節手抄報內容小年快樂資料詩詞  #小年快樂#今天,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小年是春節的前奏曲,從今天開始,就意味著進入過年的節奏啦!
  • 《這就是灌籃》橫空出世,體育綜藝距離爆款還有多遠?
    近日,匯聚了林書豪、郭艾倫、周杰倫、李易峰等明星的《這就是灌籃》橫空出世,再度帶給我們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的體育綜藝節目,能夠真正成為爆款呢?但在號稱是「直男聚集地」的虎撲論壇中,評論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很多籃球迷則表示,想要感受籃球魅力,不如直接去看直播比賽呢。因此,單憑目前的成績來說,這檔節目是否是中國綜藝的熱血代表作,還有待進一步播出與口碑的驗證,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
  • 推出《TOP影遊改編價值書單》背後:閱文IP開發生態的探索
    IP經濟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從資本熱捧,到去偽存真的行業整合。擺在內容行業參與者面前的問題,已經從如何打通IP的泛娛樂產業鏈,建立IP開發的商業模型,向更細緻深層的方向轉變,即如何找到真正優質的IP,並在全產業鏈開發的每個環節,都充分釋放IP背後的文化與商業價值。
  • 《和平精英》創新爆款綜藝,打開年輕人社交新大門
    而《落地成雙》獲得了口碑熱度兼具的成績,觀眾以平視的視角參與進來,因「CP」走向牽動情緒,代入感十足。 那麼這樣一檔獨特的電競真人秀綜藝究竟好看在哪裡?和其他電競綜藝有什麼不同?又將給電競綜藝市場帶來哪些啟示呢?
  • 小年詩詞四首農曆小年經典詩句 2020朋友圈小年祝福語小年諺語俗語
    縱筆三首·其三  宋·蘇軾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鬥酒定膰吾。  獻 壽  宋·孫緯  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送 灶  唐·羅隱  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  使東川·漢江上笛  唐·元稹  小年為寫遊梁賦,最說漢江聞笛愁。  今夜聽時在何處,月明西縣驛南樓。
  • 芒果互娛攜新品亮相CJ,玩心怒FUN掀芒果風暴
    從由爆款影視劇、綜藝IP改編的影遊聯動作品《獵場》、《捕魚大本營》和《英雄使命》手遊,到創新玩法的MOBA類手遊《小米超神》和棋牌休閒遊戲《指尖天天鬥地主》,在手遊全民high玩的時代,芒果互娛憑藉強大的資源整合運營能力、遊戲研發發行團隊和芒果生態圈優勢,打通電視和網際網路資源,實現影遊互動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