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來源:基教司
2015年1月,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承擔隨班就讀實驗項目。雙流區以「行政保障+專業支持」為支撐,開展基礎教育各學段隨班就讀實驗工作。目前全區隨班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建檔學生208人,建成資源教室37個,學前資源教室有7個,普通高中試點資源教室有1個,職業高中「職特聯動」辦學點有1個。
一、精準施策,確保隨班就讀實驗工作有序推進
「行政+專業」是雙流區高質量推進隨班就讀工作的基本思路,貫穿融合教育政策制定、任務落實、督導評估整個過程。近年來,雙流區出臺了特殊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制度,組建了區域融合教育集團。
特教聯席會議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牽頭,先後研究制定保障類、指導類、實施類等10餘項政策文件。2017年起,雙流區普特學校特殊學生生均公用經費就按義務段普通學生10倍執行,2020年增至每生每年1.4萬元。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由相關部門聯動運轉,將特教聯席會議中形成的決議細化落地,並對融合教育集團進行督導評估。融合教育集團由教育局副局長牽頭,形成了以特教資源中心為龍頭、7所融合學校為骨幹、轄區內所有融合學校為成員的融合教育集團,成立了集團辦公室、融合教育診斷評估安置中心、學生適應性行為支持中心、融合課程支持中心、融合教師發展中心、融合教育改革與研究中心、融合環境無障礙與安全支持中心、融合教育資源組織與建設中心的「一室七中心」融合教育集團支持服務平臺。
區教育局加強對隨班就讀工作的組織領導,由教育局副局長牽頭,主管科室具體負責,行政與專業人員組成考核組,按照《雙流區隨班就讀資源中心評估細則》《雙流區隨班就讀規範化學校評估細則》等文件要求,對區資源中心和各融合學校履行融合教育目標任務進行年度專項考核,並將考核結果納入教育局對學校整體工作的目標考核,在區域融合教育年會上對融合教育先進學校和教師進行表彰。
二、全面發力,推進區域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建好用好各層級資源教室
區特教資源中心作為一級資源教室,是龍頭,其專業團隊在教育局的行政賦權下,承擔區域隨班就讀日常管理和指導工作;5所中心學校建成二級資源教室,是骨幹,輻射片區,發揮融合教育示範和引領作用;所有開展隨班就讀工作的普通學校建成三級資源教室,是主體,為特殊學生提供「適合+融合」的教育。根據區教育局安排,一級資源教室主要督導5個二級資源教室,5個二級資源教室督導所屬片區的所有隨班就讀學校。
(二)開發「學科+特需」的融合教育課程
區特教資源中心巡迴指導教師與融合學校資源教師、學科教師等合作,從普特課標中提取出符合融合學生個體學情的學科教學目標,依此調整學科教學內容,形成學科課程調整方案,並在課程實施中進行動態評估,不斷優化完善學科課程調整;同時根據融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現實需求、融合學生家長的期望,在對融合學生進行教育評估的基礎上,融合學校還要「一人一案」實施以學科補救、潛能開發、康復訓練為核心內容的資源教室特需課程。
(三)構建區域融合教育常態研訓模式
一是圍繞「精準服務隨讀生,提高資源教室運作效能」,雙流區推出了區域資源教師系統培訓課程模塊,含《資源教室建設與運作基礎》《融合教育通用教學設計》《隨讀生學習質量評估》等專題,現已成為區域普特教師培訓教材之一。二是聚焦個案,形成「1+1+1」師生結對服務模式。1個區級資源中心巡迴指導教師和1個融合學校教師共同跟蹤1個融合學生個案,從教育診斷著手,針對融合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制定、課程設置、課程實施、教育教學評量等全流程進行實踐研究,並定期交流改進。
三、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創新特殊教育服務供給模式
雙流區特教資源中心建成「線上+線下」融合教育資源系統,向區域內普特教育管理者、一線教師及特殊學生家長開放。線上包括融合教育網際網路管理平臺與雙流特教網、雙流區特教網絡資源庫;線下重點打造區域特教期刊《雙流特教》和特教圖書室、輔具室「一刊兩室」平臺。「線上線下」資源系統更好地實現了區域特教信息管理自動化及優質資源共建共享。
(責任編輯:姚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