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全國省市區教育大會精神,回應成都市「五育」並舉考核要求,引導學校「五育並舉」全面發展,落實其發展自主性和主體性地位,建設「優教龍泉·教育強區」,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城市能級提升提供更加強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區教育結合全區教育實際,搶抓改革機遇,制定《龍泉驛區學校「五育」並舉發展性評價指標框架(試行)》,形成3A、9B、50C三級指標體系。
01 聚焦「三個維度」,科學設定指標
一是設立「運行條件」指標。包括治理機制、人力配置、物資投入三個B指標,下設11個C級指標。「治理機制」包括黨的建設,辦學章程、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教職工參與民主決策,家庭、社區參與學校管理,學生「五育」發展校本評價和質量內控機制等5個C級指標。「人力配置」主要是「教師總數及分布」這1個C級指標。「物資投入」包括政府投入經費的使用,體育運動場館使用,美術、音樂和信息技術裝備配置與使用,必讀書目配置、生均圖書和實驗器材配備與使用,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建設與使用等5個C級指標。
二是設立「行動過程」指標。包括課程實施、課堂教學、科研助力3個B級指標,下含10個C級指標,「課堂實施」包括國家課程開設、學校「五育」校本特色課程開設、校長課程領導力3個C級指標,「課堂教學」包括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管理、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師生關係融洽程度等4個C級指標。「科研助力」包括校本教研、課題研究、成果運用與推廣3個C級指標。
三是設立「實施成效」指標。包括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三個B級指標,下含27個C級指標。「學生發展」包括心理健康,理想信念,人格品質,規則意識,行為習慣,課業負擔,體育鍛鍊時間保障,體育技能,體質健康合格率及優良率,近視率、肥胖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藝術展演活動參與情況和表現,審美能力及藝術技能,參加校內勞動情況,參加家庭勞動情況,參加社會服務情況等15個C級指標。「教師發展」包括師德師風,各類師資全員參培合格率,各類骨幹教師學科結構比,班主任隊伍建設,體、美、勞等教師隊伍建設,服務管理隊伍建設等6項指標。「學校發展」包括國家各級法律法規和教育政策的落實水平,學校教育目標和標準的達成度,學業質量和非學業指標水平(學前保教水平),師生進步程度,特色品牌建設,家長、社會滿意度等立項指標6個C級指標。
02 突出「四個強化」,彰顯教育特色
一是強化「四大工程十大行動」。將補短、強基、成鏈、示範四大工程和十大區域改革行動變成指標要點,引導學校主動落實。
二是強化「三個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以整體發展、全面發展、特色發展為基本的指導思想,在指標上充分體現區域教育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難點瓶頸問題、重點攻關問題。
三是強化「三大過程」。圍繞保障、過程、效果三個維度,強化課程實施、課堂教學和科研助力三大過程標準。
四是強化「兩個主體」。評價強化以「人」為核心,以發展「教師」、培養「學生」為重點,在保障中評價教師數量和分配,在結果中評價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及「師生共同進步程度」。
03 堅持傳承創新,助力品質教育
一是突出發展性,注重綜合性,兼融結果性評價。突出三個維度(保障、過程和效果),率先關注「五育」的過程性指標,突出綠色可持續導向。
二是融合傳統指標先進要素。比如吸納上海學業綠色評價指標裡面的「校長課程領導力」「師生關係融洽程度」「全校師生進步程度」等指標。
三是具備可伸展性和靈活性。伸展性表現在實施的細則可以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學校和幼兒園進行具體描述,靈活性表現在細則的分配權重和階段性重點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04 注重專家引領,贏得廣泛支持
在指標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得到國家省市多名專家的深度指導。在指標編寫成功後,累計徵求意見20餘份,得到國家、省、市級單位專家的高度評價,專家們充分肯定了指標框架的領先性和可行性。如,中國教育學會監測評估辦秦建平主任高度評價:「 龍泉驛區對學校五育並舉的教育質量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體現了貫徹落實中央不唯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政策,體現了落實成都市教育質量督導評價指標,體現了龍泉驛區的創新與特色。並且在建立五育並舉的區域落實機制和學校教育質量標準及其內控機制方面,處於全國領先行列,具有示範意義。」成都市政府總督學陳蕾指出:「龍泉的『五育』並舉指標體系全面、深入、細緻,反應了區域教育的追求,對學校有很強的指導性、引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