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新聞網
龍泉驛區委宣傳部供圖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0日訊為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落實全國省、市、區教育大會精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營造新時代尊師重教良好社會氛圍,增進教育戰線崗位幸福感、事業成就感、社會榮譽感、職業獲得感、工作安全感,加快實施「五育並舉」,推進學位、質量、品牌「三大攻堅」,縮小「三大差距」,實現「五育並舉」成效一流、教育教學質量一流、教育發展水平一流目標,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城市能級提升提供更加強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經龍泉驛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建立龍泉驛區「五育並舉·優教強區」十項制度。
一、建立五育並舉項目激勵機制。設立「五育並舉」專項經費,提升「五育並舉」教育功能配套、打造特色項目課程、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實施校園文化建設、推進教育改革創新,培育一批「五育並舉」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學校。
二、建立五育並舉質量攻堅機制。加大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培育機制、招生工作、隊伍建設等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義務教育均衡優質、高中教育多元優質、職業教育高位優質發展。實施初中強校工程。設立「五育並舉」綜合質量獎,激勵學校、教師全面落實「五育並舉」,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建立五育並舉品牌攻堅機制。加大省級示範高中和市領航高中、特色高中、綜合高中、新優質學校創建力度,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名校(名園)培育工程,創建全國知名學校。設立龍泉驛區學校品牌創建專項獎,支持、鼓勵學校(幼兒園)、教師「單項爭冠軍、整體創一流」。
龍泉驛區委宣傳部供圖
四、建立學位攻堅優先保障機制。建立學位攻堅項目促建激勵機制。探索實施以轄區內實際居住人口為基數提前預判需求、提前規劃建設、提前落實供給的保障執行機制。探索城市學校挖潛擴容辦學機制、學位購買服務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提供教育基本公共服務。
五、建立卓越教師(校長)引育激勵機制。探索更加靈活高效的引才政策,建立學科領軍人才、品牌學校知名管理人才引進機制。完善卓越教師(校長)引進機制,為全國優秀教師(校長)到龍泉驛區發展搭建平臺。加大名優教師激勵力度,增強對教育人才的吸引力。
六、建立教師關心關愛激勵機制。建立完善職稱評聘、評優評先、職業成長等隊伍激勵機制。完善「龍泉驛區教育局特困教職工互助金」制度,提高教師重大疾病扶助標準。依法維護教師懲戒權,堅決制止「校鬧」行為,不斷增進教師「五感」。
七、建立教育經費調整優化機制。依法建立中小學、幼兒園生均教育經費調整機制,建立績效工資、班主任工作津貼等動態調整機制。優化投入結構,加快教育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依法落實教師工資保障。
八、建立現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設立區政府總督學、副總督學、督學,暢通區內外名優老校長、老教師、教育專家從事教育督導工作的渠道,擴大專職督學比例,強化督導問責機制,確保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職能。
九、建立現代教育治理激勵機制。實施品牌學校集團化辦學等現代治理模式,壯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擴大覆蓋面和受益面。探索擴大「兩自一包」辦學體制改革範圍。健全完善民辦教育獎勵扶持機制,引導民辦學校公平競爭、規範辦學、提升內涵、創立品牌。設立學校治理獎,激勵校長擔當作為、幹事創業。
十、建立教育隊伍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加強正向激勵,進一步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價值導向。完善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和收入激勵機制,績效工資增量主要用於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完善約束機制,用好「紅黃牌」,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作為、不擔當的教師亮「黃牌」,提醒警告,幫助整改;對不服從工作安排,不完成工作任務,有重大師德師風問題的教師亮「紅牌」,適時進行崗位調整和相關待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