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一夜之間紅遍大街小巷,用「爆紅」來形容也毫不為過,浙江衛視也憑藉」好聲音「一舉翻身,成為各大衛視之翹楚,曾經的老大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快樂大本營》也黯然失色。「好聲音」能紅起來,當然是有新穎的節目形式、豪華的陣容和頂尖的製作水準、多方共贏的合作模式。
此外,《中國好聲音》還有兩大走紅護法:紮實的群眾基礎和強大營銷陣容。
群眾基礎
可以說一檔綜藝節目的成功離不開群眾基礎。從大的背景來講,這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中產階層迅速增長。中產觀眾普遍學歷較高,消費能力較強,對於他們來講,節目包裝更有時尚氣息的《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要比以《快樂大本營》為代表的傳統綜藝節目更有吸引力。可以如果《中國好聲音》誕生在十年之前,一定不會像現在這麼火。
我們直接拿數據說話,下面分別是通過百度搜索關注《中國好聲音》、《非誠勿擾》、《快樂大本營》及《百變大咖秀》的用戶屬性。我們可以看到,《快樂大本營》及《百變大咖秀》的觀眾普遍年齡較低,10到19歲的觀眾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中國好聲音》與《非誠勿擾》的觀眾重合度較高,20到39歲的觀眾佔據了絕大多數,而這部分年齡稍大的觀眾,很大一部分屬於中產階層。
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講,《中國好聲音》對《非常勿擾》的衝擊可能會更大一些。而湖南衛視推出《百變大咖秀》夾擊《中國好聲音》也是失策的,因為觀眾群體重合度低,《百變大咖秀》可能更多的是搶奪了《快樂大本營》的觀眾。
此外,浙江衛視王牌綜藝節目《我愛記歌詞》的熱播,為其積累了大批熱愛唱歌、熱愛音樂的觀眾,這批觀眾正是《中國好聲音》的種子觀眾,「好聲音」放到浙江衛視來播是再合適不過的,因為浙江衛視長期的觀眾培養為節目的熱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強營銷
《中國好聲音》的營銷非常成功。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網絡營銷工作,並在多家企業擔任網絡營銷顧問,所以當 《中國好聲音》 迅速走紅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對其營銷工作做一個分析。我發現,《中國好聲音》不僅有出色的營銷方案,還有完善的執行計劃,而正是「好聲音」在營銷上的成功,使得《天籟之聲》、《完美聲音》等同類節目完全失聲,湖南衛視重金打造的《百變大咖秀》也只能淪為陪襯。
說到《中國好聲音》的營銷,首先需要關注的是「事件營銷」。從「好聲音」開播起,各種話題與爭議便緊隨而來,可以這麼說,《中國好聲音》的每個學員都有故事,每期節目都有話題。拿人氣學員李代沫為例,下圖為李代沫的百度指數。從指數圖來看,網民對李代沫的關注度有幾個高峰,那麼這幾個關注高峰都發生了什麼呢?
上圖的高峰分別對應了以下的事件:
7月17日,李代沫翻唱《我的歌聲裡》,表現堪稱完美。
8月5日,曲婉婷起訴李代沫侵權。
8月18日,「好聲音」在節目中詳細介紹李代沫侵權風波。
8月25日,李代沫被淘汰,被質疑消極比賽。
8月28日,李代沫被傳同性戀。
9月8號,李代沫獻唱《二次曝光》主題曲。
可見,一個個單獨的「事件炒作」聯繫起來形成合力,促使李代沫的關注度居高不下,迅速走紅。同時這些事件更是一步步將《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推向高峰。而李代沫只是「好聲音」眾多學員中的一個,我們注意到,幾乎所有的「好聲音」學員都有自己的「故事」,並伴隨著各種爭議,這顯然是有組織有策劃的全方位炒作。
以下是我列出的《中國好聲音》開播以來關注度較高的一些事件:黃勇被質疑為「富二代」,徐海星被質疑裝純,吉克雋逸被質疑身份造假,李維真被質疑王子身份及被億萬富婆包養傳聞,那英怒斥劇透及對媒體代表發飆,張玉霞臨時遭節目組換歌落敗及遭假冒羽毛球國家隊隊員侮辱,楊坤與丁丁私情,吳莫愁離奇發揮晉級等等等等。這一個個事件,讓《中國好聲音》一次次登上各大媒體的頭條,一次次成為網民討論的對象,最終成就了席捲全國的「好聲音」風潮。
可以說《中國好聲音》對「事件營銷」的操作出神入化,在網絡社會時代,想要取得「事件營銷」的勝利,絕對離不開對社會化媒體的利用。作為一個營銷人,我願意為大家揭開一些「好聲音」躥紅背後的秘密。
下圖為《中國好聲音》與《快樂大本營》的新浪微博指數對比,看到這個數據,我馬上對其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我們知道,《中國好聲音》在7月13日開播,然而開播之後第三天的微博指數就達到30萬以上,將湖南衛視王牌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甩開一條街,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從之後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好聲音」的走紅和各種「爭議事件」的發酵,其微博指數也再沒有提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大家請看下面的幾張圖,分別是《中國好聲音》和《快樂大本營》的微博熱議地區分布及百度搜索用戶地域分布。
經過對比,我們發現《快樂大本營》的微博熱議用戶與百度搜索用戶地域分布情況大體相同,都是廣東以較明顯的優勢排名第一,浙江、北京等地排名前列。而《中國好聲音》的微博熱議用戶與百度搜索用戶地域分布相比,卻截然不同,「好聲音」百度搜索用戶中也是廣東第一,浙江、山東和北京分列二三四位,而在微博熱議「好聲音」的用戶中北京卻以46.3%的比例佔據第一,比廣東10.7%的四倍還多!
這數據顯然是有問題的,於是我打開一些關於《中國好聲音》的熱門微博,仔細觀察轉發這些微博的用戶,結果發現了數量不少的「水軍」,下圖就是一個水軍微博的帳號。進入該帳號的微博首頁,我發現,他從來不發微博,所有微博都是轉發與「好聲音」有關的熱門微博,而他關注的對象,也只有各種企業官方微博,當然也包括《中國好聲音》及「中國國家羽毛球隊李文軍」。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在開播初期,《中國好聲音》利用微博等社會化媒體上的大號轉發及「水軍」刷話題等手段,有效支撐了爭議話題及選手精彩表現視頻的傳播。使得「事件營銷」得以一步步成功實施,最終讓「好聲音」席捲微博,成為用戶逃避不開的話題。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對《中國好聲音》的營銷手段分析得更多一些,個人認為「好聲音」的「炒作」做得還是有些過了,尤其是「羽毛球國家隊隊員」事件,讓我感到很不舒服,這樣紅起來的節目,是否能在第二季、第三季維持人氣,恐怕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但是「好聲音」已經創造了奇蹟,而且奇蹟還在繼續,單靠營銷手段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最後還是希望《中國好聲音》越辦越好,也希望剩下的幾期節目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