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擔任臺「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圖片來源:中評社)
海外網3月10日電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中華文化總會」改選風波昨日(10日)落幕,蔡英文正式接手並擔任會長。據悉,蔡致詞時讀到「中華文化總會」這幾個字一度「卡卡的」,念成了「中國」。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指出,蔡提到「文化總會」未來三大任務,但首要是深植臺灣文化,次要才是持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這與馬當局時代,任務上優先定位不同。最後能否真的善意成功推動兩岸交流?還是只把兩岸文化掛嘴邊,最後落實時還是「卡卡的」。
文章摘編如下:
蔡英文在「中華文化總會」談話內容,透露出希望藉由兩岸文化交流成果深化到其他領域。這與蔡提及下半年調整兩岸論述似乎相呼應,既然兩岸政治、經貿走不動,可藉由文化交流開始和大陸接觸,再藉此轉往其他面向。
但就以臺北故宮7月舉行的「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展為例,故宮院長希望刪除「萬世師表」這幾個字,這不就是要切斷與中國文化連結?蔡英文不能檯面上講一套,想要兩岸文化交流,又要切斷與中國大陸連結的中華文化。
蔡英文本周中常會上也提及要用全黨的力量,幫忙完成「治史起造臺灣國-張炎憲全集」募印計劃,在歷史上闡述臺灣歷史,這是認同以臺灣為歷史發展的史觀,也在切斷臺灣與中華文化的淵源。
蔡英文擔任「文化總會」會長,藍營的前會長劉兆玄幾度杯葛。藍營擔心蔡藉由「文化總會」搞「文化「臺獨」。蔡上任已10個月,兩岸官方交流仍停擺,蔡拿不出實質的作為,為兩岸真正解凍,反而在其他方面的作為,與「文化「臺獨」不謀而合。
臺「中華文化總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活動廣告牌上仍寫著「中華文化總會」,新任秘書長林錦昌面對媒體詢問「文總」是否會改名時說 沒有改名的問題。但這一切的發展最後是否會變調?是否會走向扁時期把文總改為「國家文化總會」,甚至變成「臺灣文化總會」,這都可以觀察蔡英文想要借著兩岸文化交流,對中國大陸釋善意是真還是假。
早前報導:蔡英文今接掌臺「文化總會」 網友諷:搞騙術文化
海外網3月9日電 據臺灣媒體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日(9日)下午在陳建仁的陪同下出席臺「文化總會」會員大會。據了解,蔡英文將正式接任臺「文化總會」會長,並闡述兼任「文化總會」會長的意義。
據報導,臺「中華文化總會」下午在臺灣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召開第七屆執委諮委會,出席人數過半,會議約在2時13分召開。蔡英文預計在3時55分致詞,將首次以會長身份發表致詞。
據了解,蔡英文在致詞時,將闡述「文化總會」的任務,以及她兼任「文化總會」會長的意義,就是在施政優先級當中,臺當局對文化工作紮根、發展及推廣,有最高程度的重視。
另外,先前,外界關注,臺「文化總會」是否將在兩岸交流扮演重要角色。臺媒稱,蔡英文可望提到,兩岸之間的互動,深刻影響兩岸人民的生活,彼此雖然有分歧,但更有互利合作的空間,文化就是彼此認識、溝通交流最好的橋梁。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中華文化總會」上月順利舉行臨時執委會後,通過蔡英文、陳建仁及臺文化部門負責人鄭麗君等258位新會員的入會案。「文化總會」下午舉行會員大會,中國國民黨大佬、前「考試院長」許水德也出席。被問到會不會擔心蔡英文擔任會長後,兩岸文化交流中斷?許水德表示,文化很重要,比經濟重要,他勸蔡英文要重視中華文化,「不要搞那個」。
「文化總會」下午在臺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召開會員大會,票選新任執委、諮委,也將選出蔡英文擔任會長、陳建仁為副會長,秘書長將由蔡的核心幕僚林錦昌接任。
對於蔡英文接任臺「文化總會」會長,島內有網友表示「蔡英文搞騙術文化?」也有網友諷刺,「自自冉冉的文化」。
早前報導:蔡英文任會長?洪秀柱擔心臺「文化總會」面目全非
海外網2月16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中華文化總會」15日下午第4度召開執行委員會會議,快速通過蔡英文等258位新會員入會案,蔡英文可望成為新任會長。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15日晚間受訪時稱,「這個當局整天就是在『去中國化』,我真的怕,以後『總會』會變成什麼樣?不要面目全非了!我們非常地擔憂。」
臺灣「中華文化總會」15日下午舉行第6屆第10次執委會議,會中通過了包含蔡英文、陳建仁,以及被外界認為將接任秘書長的林錦昌等共258位新會員的入會案,還確定了276位舊會員的資格。對此,蔡英文辦公室發布新聞稿表示感謝。
洪秀柱15日晚間出席國民黨臺北市黨代表聯誼會舉辦的春酒餐會。洪受訪時稱,「不知道他們意欲何為啊?大家都知道這個當局整天就是在『去中國化』、去中國化,你想,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責大任,放在他們的肩膀上,可能嗎?我真的怕,以後『總會』會變成什麼樣?不要面目全非了!我們非常地擔憂。」
對於「釣魚島被日本納入固有領土並寫進教科書,以及日前的美日峰會宣示將釣魚島納入《日美安保條約》」,洪指出,「對於自己領土主權的堅守與保護,是當局當仁不讓與刻不容緩的事。我們非常不能理解,太平島本來是島,卻讓他們(蔡當局)搞成了礁。洪還質疑:蔡當局也不知道如何去很大聲地堅守主權的完整,並且表示抗議。」
據臺媒早前報導,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成立於1967年,原名「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其宗旨號稱是「維護、宣揚中華文化」,此前一直由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兼任該會會長。陳水扁執政時,為「去中國化」,一度更名為「國家文化總會」。2010年,馬英九決定改革,舉薦前臺「行政院長」劉兆玄出任會長。劉兆玄就任後,該會改名為「中華文化總會」。
自2016年臺政黨輪替後,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成為蔡當局「洗綠」的目標,2016年8月,有親綠媒體發文稱,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應回歸過去慣例,由臺灣地區領導人擔任會長,並對馬英九任內任命的會長劉兆玄提出批評,認為劉「賴著不走」。2016年11月,民進黨當局曾動員623人加入臺「中華文化總會」,是原本會員的兩倍以上。劉於2016年底請辭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曾表示,原本希望選出一個好的文化人接任新會長,讓「文化歸文化、政治歸政治」。劉沉痛呼籲,若蔡英文任會長,大陸恐不會和她溝通,這條路就斷了,他「因此不再玩下去了」。
因出席人數不足,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執行委員會流會三次,會員名單遲遲無法確認,蔡英文入會案也難以順利通過,使新會長難產。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新會員順利入會後,3月1日將再召開會員大會,由會員選出執委、諮委,再由執委、諮委推派出新任會長,據臺「中華文化總會」發言人楊渡透露,執委名單由蔡英文當局所建議,名單除了蔡英文外,也包含來自企業界、文化界等各方共35位正式執行委員,以及候補6名執委名單,諮委則有11名。楊還稱,待會員大會召開時,蔡英文也將親自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