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涼市通過開展以「強化政治建設,推進組織創先、機制創新、作風創優」為主要內容的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與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深度融合、滲透貫通、協同推進,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把黨員幹部鍛造成新時代擔當作為的先鋒隊伍。
通過一系列制度措施的落實,平涼市壓緊壓實了黨委、黨委書記、黨委班子成員「三個責任」,建立起覆蓋全市所有基層黨組織的任務、問題、責任「三項清單」,靠實了各級黨組織抓基層黨建的政治責任,一個個基層黨組織成了脫貧路上的先鋒隊。
基層黨組織成為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華亭市安口鎮的朱家坡村是從「軟弱渙散」完成「組織創先」的典型代表。這個曾經的後進村,群眾一度致富困難、民心渙散、脫貧信心不足。近年來,朱家坡黨支部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實施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為抓手,聚焦問題短板,探索建立「民心黨建」模式,通過強化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方式,村黨組織的組織力有效提升,民心有效凝聚,如今已成為產業發展「明星村」、農村春晚「品牌村」、黨建引領「示範村」,群眾人均收入增加到4800元,集體經濟由「空殼村」變為鎮域經濟強村,集體經濟積累達到了50萬元。
近年來,平涼市牢牢抓住黨支部建設標準化這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金鑰匙」,採取整頓後進與典型引領同步推進,堅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持續抓好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提升全市144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全部得到了整頓轉化,主題教育中確定的136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目前已集中解決各類突出問題126條。同時,平涼市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先進黨支部、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樣板黨支部、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綜合示範黨支部、新型城市社區機制創新黨支部」四種類型,形成了以「一強三創」總品牌為統攬,以100多個特色典型為支撐,覆蓋各行業領域的黨建特色品牌體系。
通過堅持高質量實施黨建項目,平涼市圍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個帶頭人」扶持培育、「黨建 」引領脫貧攻堅、新型城市社區等重點任務,各級黨員領導幹部主動研項、定項、立項、實施黨建項目。近年來,市縣每年分別列支1000萬元、500萬元黨建工作專項經費,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360多個,培育「黨建 」引領脫貧攻堅項目85個,建設村級和社區活動陣地295個。
朱興明是土生土長的安口鎮朱家坡村村民,做了近20年的汽車修理工。2018年8月,在村「兩委」的支持下,他承包了4個大棚種植草莓、禮品西瓜等時令瓜果,收入達8萬元,解決了村上不少貧困戶務工問題,還通過繳納承包費為村集體增收4萬元。從設施農業的「門外漢」搖身變為瓜果種植的「土專家」,朱興明高興地說,通過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借力村上發展休閒觀光旅遊產業的春風,終於實現了回鄉創業致富的夢想。
「黨建 脫貧」抱團發展模式初見成效
今年75歲的莊浪縣嶽堡鎮吳家村村民範文旭是村裡的貧困戶,兒子、兒媳常年在外務工,家裡12畝土地因為缺勞力、缺技術,一年到頭除去成本外,幾乎沒有額外收入。自從加入吳家村種植合作社後,範文旭以6畝土地入股縣農發公司,除了每畝每年能領到1200元的保底土地入股紅利外,在合作社務工每年收入3000多元。經營的土地少了,收入卻增加了。不只是範文旭,吳家村的其他貧困戶也通過加入合作社、入股公司,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莊浪縣組建縣農業產業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鄉鎮設立分公司,行政村組建種植、養殖、林果業3個類型的專業合作社,同步成立合作社黨支部,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大戶帶頭、吸納貧困群眾參與,實現了富民產業規模快速擴張、貧困村和貧困戶全覆蓋。兩年來建辦各類專業合作社879個,參與群眾2.46萬戶,其中貧困戶1.56萬戶,實現分紅4652萬元。
這是平涼在脫貧攻堅中推行「黨建 」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平涼市主動適應經濟基礎、體制環境、社會條件的新變化,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在農村全面推行「四鏈」建設模式和「黨組織 」的莊浪模式、靜寧模式、靈臺模式,構建了黨組織引領下的農村利益聯結機制,把黨組織的組織優勢與龍頭企業(合作社)的技術、信息、資金、市場優勢結合起來,解決了貧困戶和產業、市場的對接問題,形成了規模化、抱團式發展的農村產業發展新格局。
「黨建 」引領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四鏈」黨建引領農村產業發展機制、「一核多元」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機關單位「6 X」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機制、事業單位「雙培雙促」黨建融合推進機制、「兩新」組織、「三崗聯創」黨建質量提升機制……在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中,平涼市逐步探索形成了不同領域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的「六種模式」,為推動基層黨建工作任務落地見效提供了強有力的機制保障。
打造一支永不離開的幫扶工作隊
靈臺縣的北張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年脫貧抓勞務」,貧困發生率從47.43%下降至0.91%。北張村的變化在於選對了帶頭人。村黨支部書記姚軍福是個能人,他帶領村民養牛、栽果「兩條腿走路」,創辦合作社。目前,全村養牛的農戶達到50%以上,有果園的農戶達到了70%以上。
「各級組織對公司發展這麼支持,貧困群眾又對我這麼信任,我有信心把企業做大做強,讓貧困戶入股的基礎母牛多產牛犢,讓大家真正分紅受益。」對於未來發展前景,姚軍福滿懷信心。
平涼市緊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圍繞建強一流隊伍、培育一流作風、爭創一流業績,對照黨支部建設標準化「隊伍建設標準」,在全市組織實施了「脫貧攻堅人才保障工程」、農村「三個帶頭人」隊伍建設工程和村幹部專職化管理試點工作。
「擔當、創新、突破、提升」這是平涼市委對全市黨員幹部提出的總體要求。
對此,平涼市選派市直部門27名優秀年輕幹部到莊浪縣12個鄉鎮、靜寧縣15個鄉鎮掛職,提拔18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擔任縣(市、區)黨政班子成員和市直部門領導職務,9名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擔任副縣級職務。貧困村集中增派駐村幫扶幹部1424名,全市各級駐村幫扶幹部達到2257名,其中第一書記748名。在蘋果、蔬菜等主導產業領域建立院士工作站6個,柔性引進高端人才62名,培養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黨員致富帶頭人、群眾致富帶頭人1.82萬人,幫帶貧困群眾7.6萬人,打造了一支永不離開的幫扶工作隊。
只要措施務實,效果就會顯現。平涼市通過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真正把黨建統領的效應體現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以黨建工作質量的大提升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崆峒、涇川、靈臺、崇信、華亭5縣(市、區)脫貧摘帽,莊浪縣榮獲了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朱宇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