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7月31日南通訊 「學必期於用、用必適於地」,南通籍清末狀元、著名愛國實業家張謇提出的教育精神,穿越百年,至今依然在激蕩迴響。南通理工學院秉承先賢理念,在教書育人中,緊貼地方需求,面向現實問題,引導大學生「真題真做、融合創新」,既為經濟發展大局解決一批「難點」「痛點」,又在實踐中提升了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我的作品是利用虛擬實境交互技術,在虛擬空間中展示餘東古鎮的立體場景,配合音視頻,藉助數位化劇場,向遊客展示和傳遞古鎮文化。」前不久,在南通理工學院2020屆畢業作品展上,該校畢業生為海門餘東古鎮設計的數媒設計作品,讓體驗者直呼過癮。
南通理工學院2020屆畢業作品展上,像這樣具有現實應用價值的創意還有很多。環境設計專業畢業生張晗雪的畢業作品,為上海一家企業解決了貨櫃在景觀設計中模塊化運用手法的問題。「這個設計的亮點是提出了『城市像素』的理念,符合當下文化和時代氣息。」企業負責人介紹,這一設計將有望運用到他們正在做的江陰臨港新城「貨櫃碼頭」公園設計項目中。「大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所學的知識『落』了地,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專業指導老師龔蘇寧評價。
在辦學中,南通理工學院一向重視校地合作,緊貼地方發展需要,打造各類平臺,為經濟發展培養緊缺和熱門人才。學校是國家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實訓基地、機械工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擁有國內一流的3D列印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國內領先的機械加工、數控技術、機器人、汽車維修、電子電工、風力發電、船舶、建築、物流、財務、軟體設計等實驗室,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鼓勵各學院根據自身學科的特點,在校地合作中融合創新,在畢業(論文)設計以及其他教學環節的改革,面向實際問題,真題真做,提升本土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提升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競爭力。
汽車工程學院四位畢業生對燃料電池系統冷熱啟動研究和燃料電池電堆振動分析,為燃料電池性能檢測、認證提供新的測試方案;新能源專業畢業生為企業生產中的溼法刻蝕工藝進行設計優化,明顯減少了黑斑不良片的產生,提升了電池片產品的合格率和質量;京東物流作為商學院校企合作示範基地,近幾年已吸納逾百名畢業生實習、就業。物流管理專業李秋豪等四位畢業生實習期間,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為企業進行了逆向物流回收網絡設計及激勵機制研究,成果得到了企業技術負責人的高度肯定,團隊畢業設計也獲評校優秀團隊畢業設計;機械工程學院畢業生在老師指定下對某空壓機關鍵零件方缸體和傳動箱體加工工藝、加工夾具進行設計和研究,為企業解決了產品質量穩定性問題……一位位畢業生以產業鏈相關專業為聚合,出色完成了各道「真題」。
據了解,近兩年,南通理工學院參加校企合作共同指導畢業設計的學生,將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就業融為一體,實現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順利對接。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學校更好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及時根據市場需求加強教學環節中知識的填充,滿足產業發展需要。(侯紅梅 秦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