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一本黑作者:一本黑老黑
這屆大學畢業生可太難了。人多就算了,還碰上全球經濟低谷,工作也找不到。
不僅是工作不好找,有的人工作還沒著落,就被各種內推培訓機構割走了一大筆錢。
這麼說吧,社會的毒打從踏出象牙塔的那一刻開始,就如狂風驟雨般襲來。弱小的應屆生們根本無力招架,只能被各種鐮刀翻來覆去的割。
社畜的生活就是這麼開始的。
找工作比農民工還難
有數據統計,2020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達到了874萬。這個數字看起來十分龐大,但其實也就比去年多了40萬而已。
不幸的是,今年剛好碰上疫情,小微企業幹不下去了,老闆帶著小姨子跑路的事頻發。別說大學生了,老社畜們為了能繼續在公司苟著,也不得不向 老闆 生活低頭。
老闆一說近期項目趕,立馬主動加班。老闆一說公司經營困難就主動要求降薪
雖然心裡的草泥馬多到能踏平呼倫貝爾大草原,但嘴裡說出的都是「對,您說的都對、我也是這麼想的」諸如此類求生欲極強的話。
卑微社畜,在線求生。但再卑微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公司實在頂不住了,該失業的還是失業。社會不會因為你卑微而對你產生任何憐憫。
6月份,5000萬人靠領失業金度日。失業人群的增加給準社畜們帶來了更大的就業壓力,為了緩解就業難的問題。國家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研究生、專升本擴招。
此外留學、村官、公務員等方向也吸納了一大批人,剩餘的590萬大學生不得不在這輪浪潮中艱難求生。
2019年農民工的增量才241萬,和大學生比起來,農民工的就業壓力可小多了。
為了幫助畢業生找工作,高校發出了倡議書,希望已經畢業的學姐學長們能夠多多推薦滯銷的學弟學妹們,給他們介紹一些就業機會。
原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動不動就100%,如今各大高校也已經不再介意就業率低這回事了,只希望趕緊把畢業生們送上崗位,接受社會毒打。
找工作只是就業的方式之一,靈活就業是畢業生們的另一個歸宿。打電競、做主播、擺地攤,就業的形式多種多樣,只要願意嘗試,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當然自主創業也是一種極好的方式,雖然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僅5%,但是只要動起來就有希望。
送外賣、賣保險成為一些人過渡時期的選擇,而互金行業的畢業生則紛紛走上了催收的道路。
僧多粥少,是這屆畢業生們面臨的殘酷現實,企業為了生存仍在不停的縮減開支,破產的破產、裁員的裁員。
金三銀四,被疫情給攔住了。即將到來的金九銀十還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景象。
來自知乎@卡卡
但不管怎麼樣,都不能放棄自己。
天道酬勤,好自為之。
毒打從求職開始
為了獲得工作機會,大家在網上尋找各種渠道。如果可以的話,進大廠自然是第一選擇。
大廠永遠自帶光環,但是大廠的容納度有限,如果你是畢業生中的top1層級,當然會有大把公司搶著給你遞offer。
對於絕大部分的畢業生來講,實習經歷不夠豐富惹眼,甚至連簡歷都寫的極其含糊,1秒出局是必然的結果。
除了社招和校招,大廠們近年來還流行內推這種招人方式。
所謂內推就是內部推薦,老帶新的意思。根據內推人不同,求職者享受到的福利也不同。
比如知乎上廣為流傳的內推碼、內推連結,對於求職者而言,這種方式或許可以獲得:簡歷優先查看、免簡歷篩選、免群面、或者免筆試直達等福利。
但更為靠譜的則是部門直招、簡歷直達HR這種方式。
不過,內推的王牌依然在大佬手裡,高層直推是所有內推裡保障率最高的,CTO、CEO直推這種就不說了。
都認識CEO了,還怕沒工作機會?
對於企業而言,內推是一種省時省力的招聘方式,畢竟和人海戰術比起來,老員工的推薦已經提前給質量把了關,而且人情關係在,往後離職率也低。
一旦內推成功,公司會給予員工一筆獎勵。
公司省事,員工拿錢,可謂雙贏。
對於求職者而言,內推不佔社招或者校招名額,有內推名額就意味著多一個渠道,多一份機會。
對於大學生而言,大廠實習經驗同樣是一塊極佳的敲門磚。
大廠鍍金成為大部分人職業生涯中最具含金量的跳板,就算只是在阿里巴巴當了個前臺,跳槽以後依然可以大大方方地說:我曾經在阿里巴巴就職,每天都能與馬雲面對面交談。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各種付費內推求職/實習也應聲而出。
早在2018年,就有某券商機構實習機會被賣出5位數的天價,內推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機構推出各種培訓套餐,要麼是買內推送培訓,要麼買培訓送內推,不管是實習還是求職,都是推薦實習崗。
雖然實習幹的都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事,往後求職的時候,面試官也不會因為你在大廠實習過就一定覺得你牛逼,但這不妨礙大家刷簡歷增加光環的初衷。
在知乎、二手交易網站以及各大技術論壇,遍地都是內推機會。有些是友情推薦,有些則明碼標價。
以閒魚為例,在平臺搜索【XX實習】,會出現大量的內推名額,財稅、廣告、投行,各行各業都有。
摩根大通的戰略分析實習生機會,只需666元;藍色光標的AE實習生,100元/天;
當然,不方便實地實習的,還有遠程實習的機會供選擇。
騰訊、京東、德勤各大企業應有盡有,崗位囊括產品經理、產品運營、市場營銷、管理諮詢。這份遠程實習的機會,售價1500。
實習結束後,賣家(也就是中介)會提供500字以內的簡歷內容、實習證明以及大廠P6導師1對1輔導。
聽起來十分誘人對不對,可實際裡邊坑多著呢。
所謂的實習的確是真實的,項目也是真實存在的,不過經歷不是你的,而是別人的。
你得到的是別人實習經歷的複製粘貼版,為了讓這份經歷看起來更真實,賣家還會給你提供5-10個項目文件。
說的不好聽一點,這就是造假,編造實習經歷。
同樣的說明,同樣的崗位,你能在閒魚搜到幾十個賣家。實習證明、推薦信也可以單賣,費用在300-800不等。
這些所謂的遠程實習大部分都是騙局,這份「實習」唯一留給你的不過是一紙證明,然並卵,證上的章是蘿蔔章。
只要你去到所在的公司面試,立馬就會露餡。
但閒魚上的賣家從來不保證包offer,其他渠道比如某寶的一些賣家則寫著包offer。
實際上沒寫出來的下半句是【不過,退xx%的費用】。
假使一份內推實習收費4萬,賣家保證包offer。但最終你沒有如願拿到offer,賣家退你50%的費用,那麼賣家賺2w。
不管怎麼算,賣家還是賺的。因為人本身就只想賺你2萬塊,萬一你憑實力拿到了offer,他們還能多賺2萬塊,何樂不為呢。
至於實習機會是怎麼來的?
賣家收取多份簡歷後統一投遞至大廠招聘郵箱,其中優秀者順利通過面試並獲得實習機會,那麼這就是賣家「內推」的功勞。
就算你是憑實力獲得的機會,但簡歷不是自己投的,你根本不知道內情,只能乖乖給賣家打錢。
還有些實習則是暗箱操作,公司本身有招聘需求,反正是實習生,招誰不是招。賣家和內部人員串通好,搞些暗箱操作,把人招進去。
反正實習幹的都是瑣事,出不了啥大錯,自己還能賺點。多好。
但這種方式風險太大,萬一被公司發現,那後果就嚴重了,所以市面上這種情況少之又少。沒有誰願意為了點小錢搞丟自己的前程,這不划算。
而有些所謂的遠程實習機會,從始至終都和大廠沒關係。
賣家和大廠員工(內鬼)私相授受,內鬼本身在大廠熟悉一切流程及項目,根據近期項目內容給實習生發些任務或者編造任務,比如簡單的搜集資料或者做做表格之類的,機密、核心內容你根本沒機會接觸,這種俗稱小黑工。
就,付費給大廠員工打雜,等實習期結束之後,再發一張實習證明。賣家說證明可以背調,實際上根本沒用。
反正這種線上實習不需要通過人事備案,就算東窗事發,最後只要否認三連就好。
最終你交的內推費,中介和內鬼一起分。
也有些付費內推的確是真的,比如走人事備案、有基本工資或者實地實習這種。但這種一般都是非核心崗位,想學東西的就算了,大廠一月遊,就當留個紀念。
另外,靠裙帶關係買賣offer這種事也不是沒有,不過那種收費就貴上天了,幾十萬一個offer。大廠是進去了,但是有句話叫「打鐵還需自身硬」。
如果花錢進了大廠,最後被發現能力不行或者被發現靠不正當關係得到工作,照樣會被趕出來。
內推是大廠樂意見到的,但是付費內推則是各個大廠極力抵制的。
德勤、中信證券、中金、普華永道等多家公司都曾發文表示從未與任何付費內推機構達成合作,而付費內推這種方式也並不被公司認可。
再說了,如果付費內推能得到的機會,那麼免費內推也一樣能得到。
內推說到底是一種熟人推薦,靠的是員工與公司的關係,想要避免被套路,就看對方到底是要啥有啥還是只專注某家或某幾家。
領英、知乎上的多得是五百強和網際網路大廠的精英,真的想獲得內推機會,不妨先去勾搭他們。如果你真的能力不錯,人家會很樂意幫你做引薦。
但要記住的一點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家培訓機構能夠保證內推100%包offer。
如果花錢就能拿offer,那就是花錢買崗位,沒有哪家公司會允許這樣的情況存在的。這種行為同時也是違法的。
不過網上仍然有很多大學生們願意花幾萬塊買大廠的實習機會,這種行為俗稱刷簡歷,你也可以說是人傻錢多。
畢竟大廠們招實習生,官網會發通告,自己投簡歷就能搞定的事情,非要給中介塞錢,這不是傻是什麼?
如果你只是想通過培訓獲得一些面試技巧或者簡歷修改的指導,那還不如去找你的學長學姐們,熱心又耐心。
既不用花錢還能拉進彼此的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內推是一種正常的招聘方式,是一種合理利用熟人關係的手段。
但付費內推不是,付費內推本質上是在販賣焦慮,在情緒的唆使下一個不小心你就在違法的邊緣試探。
年輕人要謹慎,一份穩妥的關係能抵萬金,但如果能用金錢來買賣的那一定不是關係,是生意。
既然是生意就一定有賠有賺,指不定分分鐘被毒打。
想用金錢換前程,還不如專心修煉內功。
畢竟,
欲練此功,必先自宮;就算自宮,未必成功;不必自宮,也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