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引領傳統產業轉型「蛻變」:
如今,傳統的大型紡織企業面臨著內外部競爭、用工成本不斷上升的巨大壓力。在這樣產業環境下,不少企業紛紛陷入了倒閉的「魔咒」,或是採取將工廠搬遷至低成本地區的「笨方法」,但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有著特別的破局之道。
「自動化生產」早已不是新鮮事,見過一雙雙智能的「手」造出汽車、高鐵和飛機,但你聽說過自動化生產服裝的設備嗎?來自這家企業的工程師和一線製衣員工們抓住機電一體化所帶來的「機遇」,助力企業實現就地轉型升級,彰顯出極具影響力的灣區工匠形象。
產業升級,大有秘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襯衫成為了備受青睞的時尚單品,但即使是一件普通的襯衫,製作過程也並不簡單。襯衫袖口有一個等腰三尖形狀的車縫部位,業內行家管它叫「封三尖」,手工縫製大概需要一分半的時間,而要想確保縫製後的品質,還得是從業多年的熟練工出手。
斥巨資自主研發的可供服裝生產的自動化設備,就完全改變了員工的工作內容和方式。他們只需擺放裁片,輸入調整參數,自動化設備就能在十幾秒的時間內,高品質地完成這項複雜的縫製工序。過去在車間唱主角的一線「藍領」製衣工人,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白領」般的技術員。
自動化不是為了替代人,而是為了把人解放。如今廣東溢達的一線製衣工每天只需要工作8到10個小時,沒有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又能保持有競爭力的生產;自動化製衣將工作效率提升3倍,將產品的一次通過率提高到90%以上,讓消費者享受到物美價廉的高品質服裝。
成功背後,全員軍師
柔軟的布料在車縫過程中十分容易走位,因此,自動化改造對於零件的精度、設計與加工的要求都十分高。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學系,如今是電氣工程師的林廣川負責「封三尖」自動化改造的信號控制部分,讓設備擁有「靈活大腦」;而另一位機械工程師黃淑菲則負責機械設置部分,讓設備擁有「靈活四肢」。
但要想讓3D圖形上完美的零件變成現實,他們還要求助有著30多年經驗的高級技師林延榮。不論多大難度的配件,到了林師傅的手上都是信手拈來,也只有行業中人才能明白,這是多少年的實戰才能磨練出的硬功夫。對於林師傅來說,他最常用的單位是「絲」,而在計量系統中,一百絲才等於一毫米。
歷經半年多的時間,「封三尖」的自動化改造終於完成,林廣川和夥伴們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給一線的製衣員工進行演示。在推進自動化改造過程中,溢達鼓勵工人根據自己實際操作、不斷提出新的改進建議,也將一批經驗的熟手女工「改造」成為企業實施自動化改造戰略的人才,實現「全員皆軍師」。
這個「自動化生產」的改造到底有多厲害?林廣川和夥伴們接下來的改造目標又是什麼?12月22日(周日)21:10,敬請關注廣東衛視《2019技行天下——灣區匠人》第七期《機遇》,帶你看廣東服裝製造業如何把握機遇、全新升級!
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廣東衛視承制的職業技能類品牌節目《2019技行天下》,推出8期紀錄片《2019技行天下——灣區匠人》,11月10日起逢周日21:10在廣東衛視播出,敬請期待!
海報/梁無悔 撰稿/羅燕珊 編輯/張嘉韻
責編/張瑞祥 主編/蔣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