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取得初步成績之後,全國投入恢復經濟的工作上,各地也切實響應國家號召,實施各種稅費減免,為廣大企業和普通百姓紓解困難,減輕壓力,卸下顧慮,輕裝上陣,順利復工復產。但是在這段復工復產的時期裡,有一些問題相續出現,值得我們關注。
3月12日晚,四川南部一家長在網上報料,還沒開學,南部縣翔宇實驗小學已經開始多次催家長繳納學費了,老師在班級微信群內發布公告讓還沒交費的家長通過微信轉帳繳費,並稱是禁止人員聚集,只能通過微信轉帳方式收取學費。好在這種不正之風,很快被相關部門按下去了。3月13日,南部縣教科體局回復處理,疫情期間尚未開學,不得收取學費。
無獨有偶,今年2月初,廣州佛山的黃女士收到幼兒園的一條信息,要求在該幼兒園上學的小孩家長提前繳納2月份的幼兒學費。原因是,根據該幼兒園的規定:家長在每個月初都要提前繳納孩子當月的學費,最後幼兒園再根據孩子實際到校的天數多退少補。迫於無奈黃女士給兩個孩子提前交了2月份的學費。最終,園長向家長道了歉,並說明:費用會自動順延到下一個月。
在疫情期間,沒有開學卻遇到要收學費的問題,不僅以上兩個地方,其他城市也偶有出現,可見這樣的問題還是值得政府相關部門注意的。這個學費能不能收?很明顯,這個學費放在任何家長心裡都是接受不了的,因為學費的意義在於家長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接受了幼兒園的照顧和教育,付出學費是一種等值交換的事情。在沒有進入幼兒園的前提下,就要交學費,平心而論,有點巧奪豪取的味道。
當然,在疫情期間,由於不能正常教學,但是政府部門也提出要「停校不停學」,號召各類學校開展網上教學,在這樣的形勢下,不少幼兒園老師也參與了教學工作,比如每天在一些網絡平臺為學生講課,發布教學作業等等,大部分教師都是兢兢業業,比如從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9點到11點,每天兩個小時一周五天,跟原來線下職康站是一樣的。課程有手工、有數字遊戲還有成語接龍,還有健身操。練的同時由他們的監護人拍下照片發到群裡,證明他在練習。
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同時作為老師,首先要認識到自己職責和擔當,在疫情當前,切實履行人民教師的使命,雖然不是上前線抗疫,但是保障好孩子們居家接受教育,也是一大光榮的事。
至於付出的勞動,能不能作為收費的依據呢?能夠向家長索要學費嗎?顯然不太可行,不過換個角度思考,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也許可以發揮政府財政功能,對切實開展了網上教學的學校教師,可以發放一定的補貼,舒緩教學壓力,但絕對不是把這個矛盾放在家長身上。非常時期,每個人都會面臨每個人的壓力,這種壓力是普遍的,但是一定要合理疏導,不能把它演變成社會矛盾,挑起家長的敏感神經。這樣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各級政府部門肯定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