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決定,授予周永開、張桂梅同志和追授於海俊、李夏、盧永根、張小娟、加思來提·麻合蘇提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他們是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湧現出來的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堅守初心使命、敢於擔當作為的黨內先進典型。
李夏同志是我的傑出校友,是我優秀的學習榜樣,更是我前行路上的標杆。「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這是他的微信籤名,也是他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如今卻成了他短暫但不平凡一生的真實寫照。我始終記得,他對黨忠誠守初心、對職責使命能擔當、對人民群眾有感情、對紀檢工作敢較真、對各項工作講認真。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李夏同志為我照亮了前行的路。
生如夏花,做一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仰之花。李夏同志從大學畢業後入職銅陵市地震局信息中心,工作生活可謂一帆風順,但2011年,他響應國家號召,到農村基層,書寫青春夢想。「媽,我早就想好了,我想趁著年輕做點事情。」這是他對他母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下基層後,他喜歡被「壓擔子」,幾乎把鄉鎮所有的崗位都輪了一遍,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將自己的根向基層越扎越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選調生,我們就應該學習他舍小家顧大家,勇於奉獻自己的精神,在紛繁複雜的工作中鎖定方向,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勇挑重擔,在培植精神家園的徵程中行穩致遠,在洪水襲來時,用人用身軀的堅強去壓制洪水的怒吼。
生如夏花,做一朵心繫群眾,不負人民的情懷之花。「李夏這孩子跟我們親,他對我們的幫扶,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發自內心的。」李夏生前幫扶的高楊村貧困戶馮蘭香有感而發。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直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小事當自己的大事,以一心為民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父老鄉親的衷心擁護。「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人民群眾離不開共產黨。」在我工作的新邵縣龍溪鋪鎮田心村,也有著一支由村黨支部書記領頭,由黨員幹部組建的「雁陣」,他們和李夏一樣,既是信息員又是服務員,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要要走基層、沾地氣,在日常的調研走訪、民情懇談、扶貧幫扶中,要和群眾身挨身坐、心貼心聊,傾聽群眾意見,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把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為最大的快樂。
生如夏花,做一朵清正廉明、格盡職守的作風之花。「想一想對大誘惑有沒有動過心,小意思有沒有沾過邊兒,對微腐敗有沒有黑過臉」李夏在工作筆記中這樣反思。從事紀檢監察工作以來,他敢於較真碰硬,鐵面執紀執法,突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這個重點,主辦或參辦問題線索77條,立案審查32起,給予黨紀處分31人次,而組織上從未收到有關他的任何不良反映。「打鐵的人」必須是「鐵打的人」。我們作為年輕幹部,就要嚴守思想防線,築牢紀律堤壩,堅持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以謹慎之心對待權力,以警惕之心對待誘惑,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系好人生中的「第一粒紐扣」。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死時如同靜美的秋日落葉。李夏同志雖然走了,但「崇德博智、扶危定傾」的防災人精神永遠不會離去,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李夏式的人民好幹部不斷湧現出來。讓我們銘記夏之光,比照看齊,讓我們點亮心之光,時刻警醒。
(作者簡介:潘益中,防災科技學院2019屆畢業生,2019年湖南省選調生,湖南省新邵縣龍溪鋪鎮人民政府組織幹事、團委負責人、駐田心村幹部兼任田心村村支部書記助理)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