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計算和大數據之後,區塊鏈技術成為了本屆貴陽數博會的最大亮點。一場圍繞區塊鏈的高峰對話也再次將區塊鏈的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最引人注目的觀點來自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張首晟,他認為,「如果今後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結合,必然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區塊鏈行業發展體量,將是網際網路的至少十倍。」
與此類似的還有,數字經濟之父、《區塊鏈革命》作者Don Tapscott。他表示,「區塊鏈是網際網路的升級,會是網際網路的第二個時代,可以帶來繁榮,給社會帶來公平正義。」
通過這些觀點,我們不難看出產業界對區塊鏈的期待值是非常高的。可是,從區塊鏈實際落地的情況看,短期內的前景似乎並不樂觀。大多數所謂區塊鏈創新,都將目標放在了虛擬貨幣,必須承認比特幣讓我們更快的認識到區塊鏈的魅力,同時也扭曲了部分人對區塊鏈的認知。
任何技術路線的成熟與發展,必然經過技術的積累期,應用的落地期和全面的普及期。所有希望一蹴而就的主張都是投機而不是投入,唯有那些抱著長期投入區塊鏈技術,並熱心於區塊鏈應用落地的企業和項目才能成為這個市場的主導者。
這就是為什麼,由浪潮發起的「質量鏈」能夠成為當今為數不多的正面區塊鏈價值樣板的原因所在。
區塊鏈,創新與泡沫僅一線之隔
在本屆數博會上,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常務副理事長何寶宏在報告中透露一項數據:目前全球有8萬多個區塊鏈項目,但只有8%的項目有人在維護,平均壽命為1.22年。
這是多麼可怕的一組數據,也說明了當下絕大多數區塊鏈項目都是「泡沫」。是技術創新,還是新的泡沫,這兩者之間仿佛只有一線之隔。
實際上,如果用相關契約和帳本記錄價值的流動,在未來虛擬社會包括未來人工智慧環境過程中,記錄和確認價值的流動、分割甚至相互交易,區塊鏈可能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底層的基礎設施。從這個角度來說,區塊鏈的應用對整個社會的意義是非常之強大的。
但前提是,首先區塊鏈技術需要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比如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其次區塊鏈需要具體的應用場景,並基於場景進行創新。有了這兩點標準,就不難理解,脫胎於區塊鏈的虛擬貨幣的確存在泡沫,而區塊鏈技術本身必然有多樣化的潛力值得挖掘。
以浪潮牽頭的質量鏈為例,它是利用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結合政府監管部門、檢驗檢測服務機構等組織的共識認證,進一步提升整個質量體系的公信力,打造企業宣誓品牌質量的權威性平臺。
正如浪潮集團副總裁肖雪在數博會上的發言,「相比較金融領域,浪潮更專注於將區塊鏈服務於實體經濟,比如我們與中國檢驗檢疫學會、中檢創新聯合體、國投集團共同推動的質量鏈,一個第三方公信的專業的質量生態體系。以誠信企業為主體,打造長效機制,來實現質量提升的最大化、消費者權益的最大化、品牌發展的最大化。」
從這個案例,不難得出結論,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價值也許有限,但區塊鏈的特徵與應用場景相結合,則會誕生出許多新的價值。與此同時,區塊鏈並不會像雲計算一樣,產生少數幾個巨頭,而會從行業應用的角度切入,催生出細分領域的領導者。浪潮明顯在這條路上,領先了一個身位。
區塊鏈落地,是場景驅動的技術創新
Siri 的創始人之一的Winarsky曾說過,「一種改變世界的產品必先找到市場痛點,再去尋求技術解決方案,而不是反過來有了技術再找場景。」這句話,其實已經為區塊鏈的商業落地提供了理論的註解。
區塊鏈的落地,必然是場景驅動技術創新。甚至於,不需要區塊鏈的場景沒必要生搬硬套。
肖雪就認為,「在實際場景的選擇中,不是每個場景都適合使用區塊鏈,比如目前的電子支付領域,中心化的應用已經能保障數據安全和使用的便捷,沒必要將區塊鏈生搬硬套上去。還是要從區塊鏈他的價值出發,我們認為一個需要協作、需要共治的領域才是區塊鏈最適合的領域。」
以質量領域的應用場景為例,質量的監管就是一大痛點。儘管有關部門在過去做了大量質量監管工作,但受制於人力、財力、物力等客觀條件,再加上電商等不斷出現的新經濟構成,使得質量監管的效果還有待提升,如何能夠建立一套科學又有效的質量監督體系?
浪潮是行業中第一個敏銳的抓到了這一痛點的科技公司,「質量領域,他需要企業、消費者、監管者、服務機構多方共同協作、形成質量的共治模式,這個場景就非常適合用區塊鏈去做,它能夠幫我們提高協作效率、降低溝通成本。」肖雪說。
事實證明,浪潮自推動質量鏈落地之後效果就非常顯著。在今年1月19日,格力、美的、東鵬和華帝等九家廣東品牌首批加盟質量鏈。到4月26日,東阿阿膠、青島啤酒、景芝酒業、張裕股份、魯花集團等成為第二批上鏈的企業。
在如此短的周期內被這麼多頂級品牌認可,也證明了質量鏈能夠解決困擾整個行業多年的質量問題。
肖雪以東阿阿膠的案例舉了個例子,從阿膠生產之前,生產階段,出廠之前,物流運輸環節,銷售過程中和最終用戶的體驗,這六個環節都與質量的保證有著密切的聯繫。
這說明,一件產品的質量保障過程是動態的,需要區塊鏈發揮它的能力讓這些建設主體攜手進行產品質量的協同治理,而當這種體系建立起來時,質量治理的長效機制就建立起來了,這也就間接解決了標準化的問題。
「質量鏈做的一件事就是嘗試將我們現有的產品追溯體系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重構,舉個例子來說,老百姓現在在市面上買到的東阿阿膠,用我們質量鏈掃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這盒阿膠專屬的質量信息,這些信息是由多個獨立主體基於區塊鏈技術來共同維護的。」肖雪說。
客觀的說,浪潮所定義的質量鏈,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區塊鏈行業落地的典範,正是因為浪潮對場景創新與區塊鏈結合做了很好的聯接。我相信,隨著質量鏈在中國各地的深入,浪潮在區塊鏈場景驅動創新的路上會越走越遠。
通過數博會,質量鏈的意義將再次升級
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25年全球GDP當中有10%用區塊鏈保存,前景值得期待。在我國十三五信息化規劃政策文件中已經明確將區塊鏈列入了戰略性前沿技術的範疇。可見區塊鏈技術對國家、行業和企業未來的影響巨大。
而數博會是我國當下最有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大會,從本屆數博會上對區塊鏈的熱議,必定會讓正確的區塊鏈價值觀和落地成為下一步的具體方向。
那麼,浪潮質量鏈作為最具典型性的行業方案,也是已經做到落地的項目,它所傳遞的價值就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肖雪認為,「區塊鏈帶來的最大的價值是提供了一種多主體間協作的基礎,讓共治模式成為了可能。拿質量鏈來說,本質上,質量鏈就是在用區塊鏈做質量領域的共治,我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質量建設的主體,區塊鏈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個質量全民共治體系。」
顯而易見,這種動態的帶有反饋機制的長效的質量共治體系,所實現的就是質量提升的最大化、消費者權益的最大化、品牌發展的最大化。這將質量監管的第三方行為,直接將質量保證打造成了一種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
質量鏈的成功也證明了,區塊鏈不應該是實驗室的「溫室花朵」,也無須等待技術的徹底成熟,在行業應用當中,在具體的場景當中,區塊鏈已經可以釋放光芒,走向落地。如今浪潮已經將質量鏈的運營,作為一項長期的,持續的事業,未來也會在區塊鏈生態的正規化起到積極的作用。
文/鄭凱
科技正能量,推動新科技
本文來自科技正能量,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