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不僅標誌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關鍵之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累計減少9300多萬貧困人口,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當前,我們既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跑好「最後一公裡」,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切不可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安於現狀,也不能覺得脫貧摘帽「清零」就可以停一停、歇一歇,而是要「從零開始」,努力把鄉村振興作為脫貧攻堅的升級版接續好、打造好,跑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接力賽」。
發揮主體作用,跑好內生動力的「接力賽」。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不僅要靠外部資源的投入,還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和接續傳承脫貧攻堅的先進理論和優秀經驗,用以指導接續的鄉村振興工作,用以激發鄉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使鄉村振興獲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推動從「被動扶」向「主動興」轉變。
統籌政策銜接,跑好鞏固提升的「接力賽」。脫貧攻堅是一項艱巨複雜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鞏固好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和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要適應轉變形勢需要,分類確定需要取消的、接續的、完善的、強化的扶貧政策,進一步完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制度框架。要轉變政策供給方式,推動「特惠政策」向「普惠政策」轉型。要逐步構建和完善鄉村低收入群體的社會保障政策,將單純針對貧困戶的扶持政策向鄉村低收入群體全覆蓋。
強化升級打造,跑好產業發展的「接力賽」。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經驗,也是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持續動力。要下大力將產業扶貧機制、資金、資源等引向產業振興,構建大產業扶貧格局,促進鄉村振興持續發展。要培育發展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等多元化鄉村產業形態,延長產業鏈、價值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和資源優勢產業,深入進行農產品產銷分析和產業發展預測,調整產業結構、穩定產業規模、促進產業升級。
補齊人才短板,跑好隊伍建設的「接力賽」。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過渡時期,要及時出臺和完善脫貧攻堅扶貧幹部晉升的激勵政策,形成「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人才機制。要通過「內育」和「外引」,加強科技能手、「土專家」等鄉土人才的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引進懂電商、懂市場、懂經營管理的現代化人才,補足鄉村振興人才短板,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貧困縣的「清零」不是終點,而是新的奮鬥起點。廣大黨員幹部要「從零開始」接續奮戰,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跑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接力賽」,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乘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海藍之迷)
[ 責編:王宏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