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媽在孕期的時候就開始瘋狂進補,目的就是希望小傢伙們出生時,能夠長得胖一點;而且喜歡胖寶寶這一點,在老人們身上更是顯露無疑,他們說,「寶寶長得胖有福氣」、「胖寶寶不容易生病」。
由此,寶媽們的奶水問題便也成了全家人關注的焦點,寶媽奶水充足更是被當成了寶寶最大的幸運。
於是在一波催奶和追奶的操作之後,有部分寶媽身上出現了母乳過剩的情況,那麼這種看起來皆大歡喜的局面,是否真的有利於小寶寶的健康成長呢?
小艾在孕期的時候就很注重進補,生怕自己補充的營養少了會影響胎兒發育,於是十個月的孕期過後,小艾的體重增長了好幾十斤,而事實也正如她所願,小傢伙出生的時候就很胖,而更加令她覺得驕傲的是,產後的她奶水十分充足。
母乳餵養後,小艾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給寶寶餵奶,這讓她覺得非常有成就感,人們都說奶粉餵養的孩子,要比母乳餵養的孩子胖一點,不過這種情況在小艾身上根本不存在,完全不擔心奶不夠喝的小艾,立志要把寶寶養成一個胖娃娃。
平時除了進補以外,小艾還會刻意地用吸奶器吸奶儲存,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刺激乳汁分泌。
就這樣,寶寶一歲了,小艾的奶水還是滿滿的。不久前,小艾將寶寶滿周歲時拍攝的視頻發布到了網上,只見視頻中的小傢伙胖得好像蓮藕娃娃,小胳膊和米其林輪胎有一拼,大腿處的肉肉更是了不得,一圈一圈的肉乎乎。
網友們看到這個胖娃娃直呼太可愛了,「好想伸手捏一捏寶寶身上的肉肉啊!」「真不敢相信這是母乳餵大的孩子,體重上完全不輸奶粉餵養的寶寶!」看到大家的好評後,小艾覺得特別高興。
可是沒想到在她帶孩子去體檢的時候,卻遭到了醫生的批評:「把孩子餵得這麼胖不是什麼好事,你這當家長的也實在是太無知了!母乳餵養也要小心母乳過剩的危害,孩子真不是被餵得越胖越好!」
很多新手寶媽在餵養上,常常會過分追求把寶寶「餵胖」的目標,而事實上,寶寶的體重增長也是有規律的,在合理範圍內增長才是最健康的。
新手寶媽有必要了解的寶寶體重公式:
1-6歲寶寶體重≈年齡*2+8kg;
7-12歲寶寶體重≈年齡*3+8kg
通過寶寶體重公式,寶媽們可以對寶寶是否存在超重的情況進行判斷,雖然寶寶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但是如果體重偏離健康體重較多的話,家長們就要有所重視。
寶寶不是越胖越好,這些隱藏的危害家長不得不重視。
1.影響動作發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先後習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如果寶寶的體重過重,身材過胖的話,那麼他們身體的靈活性就會受到限制,由此便會引發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發育緩慢,甚至還會影響孩子運動神經的發育。
2.增加慢性疾病的患病率
體重過重的肥胖寶寶患有慢性疾病的概率會更高,在其成年後也存在著更多的風險。在早前人們喜歡胖娃娃,那是因為生活條件有限,很多寶寶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而在經濟條件相對更好的今天,寶媽們反而要多提防營養過剩的不良影響。
3.影響寶寶的腦部發育,妨礙智力發育
在寶寶出生後,他們的大腦仍然處於發育的狀態之中,如果此時過胖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受到肥胖腦的困擾。有研究表明,大腦褶皺越多,個體的智力水平越高。如果寶寶腦中的脂肪過多,大腦皮層的溝壑較淺,那麼智力發育自然也就受到了影響。
1.飲食上避免吃得過於油膩
過於油膩的飲食結構,會通過母乳對寶寶的成長發育造成影響,哺乳過剩的寶媽,尤其要注意飲食搭配,寶寶吃得越多,母乳對寶寶產生的影響越大,少一點油膩,寶媽和寶寶身體更健康。
2.哺乳時避免過度餵養
寶媽們總擔心寶寶吃不飽,於是即便意識到寶寶吃飽了也會勉強多餵幾口,顯然,這樣的做法存在著過度餵養的可能,寶寶的胃被撐大了,自然吃得更多了。在發現寶寶吃飽後,寶媽們不要過分勉強孩子「再喝幾口」。
3.觀察寶寶的消化情況
如果寶寶已經出現了消化不良或者是胃脹的情況,寶媽們就要有意識地進行哺乳調整,因為過度的哺乳也會造成寶寶的消化負擔,發現寶寶有消化問題,寶媽們就要有所重視了。
母乳對於寶寶發育來說確實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如果寶媽母乳過剩的話,卻也有可能會對孩子成長發育帶來負面影響,多出來的母乳倒掉並不可惜,勉強孩子喝掉才是真正的錯誤。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母乳過剩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