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元旦,國家博物館帶觀眾登上地鐵國博專列,通過「四羊青銅方尊」「彩繪陶兵馬俑」「青銅虎鎣(yínɡ)」等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對話」。
列車在地鐵蘋果園站停靠,豐臺區長安新城小學三年級劉菁一興奮地跑上車,一眼看到了座位上的「四羊青銅方尊」。這位青銅界的大腕兒說:「在我這兒肯定有你上學的回憶。」背著藍色書包的劉菁一說:「我的第一堂歷史課就是在國博上的,通過老師的講述,我仿佛可以穿越時空,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半個月前,劉菁一剛到國博參觀了甲骨文展,展覽裡的互動展示讓她印象深刻。「歷史很有意思,但是可以聊天,能觸摸的歷史更能吸引觀眾,尤其是小觀眾的興趣。」劉菁一的母親安陽說,我們特意報名參加這次「遇見國博 駛入新春」活動,感覺很有意義。「新的一年,我們的小目標是儘量多的走進博物館,也希望博物館可以推出一下小觀眾導覽。」
國博專列上,沒有真文物,但是一張張文物的圖片會說話,五千年歷史「醒過來」。國博觀眾們掏出手機,仔細探尋每一件「文物」的身影。新入藏國博的載人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隊徽只有1元硬幣大小,算得上是最秀氣的文物之一,它「藏」在兩節車廂的連接處,「發言」頗有氣勢:「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值得國博收藏。」一位國博工作人員說:「我們流行一句話,叫『時代物證進國博』。中華民族在奮鬥史中留下的時代物證,是值得博物館珍藏的。地鐵上的人們懷揣夢想,踏上了自己的徵程,我們希望乘客能感受到陪伴,感受到陪伴。同時也呼籲更多人願意將珍藏捐贈博物館。」
列車座椅上,C形玉龍「傲嬌」地宣告:「坐在這兒,你就是C位。」回歸文物虎鎣暖心地說:「這一次,我陪你回家。」鸛魚石斧彩繪陶缸為乘客送上鼓勵:「生活對你來說,應該遊刃有『魚』。」一位從河北趕來參加活動的國博觀眾說,新年第一天來參觀國博專列,形式很特別。
一位來自河南的北京地鐵安全員正在車內巡視安全。他說:「我每天都盼著這列車,因為工作比較忙,來北京一年多了我路過天安門東站無數次,卻從來沒有走進過國博參觀。這趟車讓我圓夢,一件件文物就是我的『同路人』,陪著我和乘客們出行。新的一年,我一定要走進博物館,去看一看這些熟悉『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