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鐵1號線新增「國博專列」 乘客近距離了解國寶
2019年11月11日,北京,「遇見國博——5000多年中華文明在你眼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列正式亮相北京地鐵一號線,讓豐富的館藏文物以生動的形式陪伴乘客出行。中國搜索宋家儒攝國博表示,展覽是國博最核心的業務,「國博專列」集中展現了國博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三大展覽體系。其中,三大基本陳列包括「古代中國」、「復興之路」以及「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專題展覽包括「中國古代瓷器藝術」、「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宋代石刻藝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等。
-
國博地鐵1號線開「分館」秀國寶 專列預計每日上線運營8趟
今起,國博「分館」開進地鐵1號線,名為「遇見國博——5000多年中華文明在你眼前」的專列將開行3個月,百餘件國寶級文物通過圖文和AR等形式亮相,專列預計每日上線運營8趟。我們特意選擇了一個以馬為主題的車廂,讓古代交通工具和現代地鐵呼應。」百米長的車廂,宛若時空隧道,穿越中華五千年。前五節車廂以頗具代表性的館藏文物元素串聯中華璀璨文明。四羊青銅方尊、彩繪陶兵馬俑、三彩釉陶載樂駱駝、鈞窯玫瑰紫釉花盆、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等經典館藏文物亮相。車廂壁、地板上、車頂,乘客目光所及,均可與文物對視。
-
2020年第一天,國博帶觀眾登上地鐵專列
2020年元旦,國家博物館帶觀眾登上地鐵國博專列,通過「四羊青銅方尊」「彩繪陶兵馬俑」「青銅虎鎣(yínɡ)」等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對話」。列車在地鐵蘋果園站停靠,豐臺區長安新城小學三年級劉菁一興奮地跑上車,一眼看到了座位上的「四羊青銅方尊」。這位青銅界的大腕兒說:「在我這兒肯定有你上學的回憶。」背著藍色書包的劉菁一說:「我的第一堂歷史課就是在國博上的,通過老師的講述,我仿佛可以穿越時空,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
北京四中牽手國博,要把博物館「搬」到教室裡
到博物館上堂課,在北京算不上新鮮事兒。但在校園裡建一間博物館教室,算得上新創意了。最近,北京四中正在與國家博物館合作,計劃打造一座「國博教室」,通過科技手段和巧妙的設計將千年歷史濃縮,讓「文物」可碰可用。未來,這裡還可以將學生的文創落地。
-
北京地鐵1號線乘客手機電池爆炸
【北京地鐵1號線乘客手機電池爆炸】今早高峰8:51地鐵1號線一列車在公主墳站,最後一節車廂一乘客手機電池炸響,使車廂內部分乘客受到驚嚇,但無人受傷,現場有輕微冒煙現象。此事未影響正常運營。該乘客已自行離開。提示乘客出現這類情況不要驚慌,做出正確判斷,以防驚恐出現擁擠踩踏。
-
武漢:年底,我們坐6號線去國博中心看展覽
原標題:年底,我們坐6號線去國博中心看展覽 拍客期待坐6號線 去拍攝各大展會 10月26日,記者和拍客胡士明從琴臺驅車,前往6號線國博中心北站和國博中心南站。
-
探秘國博文保院:青銅器清洗用上超聲波潔牙機
經過半個多世紀摸索,國博文保院形成了獨特的文物修復經驗。尤其在金屬器物修複方面,如后母戊鼎之類國之重器保護修復,成為經典案例。日前,新京報記者前去探秘。新京報訊 記者日前從國家博物館文保院獲悉,「80後」文物修復師已成文物修復主力軍。國博文保院目前有40人左右,絕大部分都是文物修復師,有的精於分析,有的善於修復,每個人都有絕活。
-
記者探訪北京地鐵早高峰:部分車廂滿座 乘客自覺分散
原標題:部分車廂滿座 乘客自覺分散隨著北京復工企業日漸增多,地鐵客流逐漸回升。當前早高峰地鐵是否擁擠?今天記者親身前往探訪。今天7點40分,記者來到地鐵5號線天通苑站。儘管乘客絡繹不絕,但進站通道相對順暢,乘客無需排隊即可進站,該站也並未採取限流措施。進了站,可見站臺安全門前排起了五六人的短隊。記者在站臺上看到,列車從天通苑站開出時,車內已基本沒有空餘座位,但車廂內尚未出現擁擠情況,坐在座位上的乘客均自覺留出了一定空隙,一排可坐6人的長椅,往往只坐了4到5人,不少乘客自覺分散地站在了車廂各處。
-
北京新版地鐵乘客守則規定:行李寬高不得超半米
近日,北京地鐵各個地鐵站和車廂內陸續貼出《新版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試行)》,並註明條例已經於今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版乘客守則對乘客攜帶行李做出了嚴格的限制:在長度不得超過1.8米的基礎上,增加了「乘客攜帶的物品重量不得超過30公斤,寬和高均不得超過0.5米」的限制。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過高過重的行李對乘客安全造成很大隱患,所以新版守則有了更加明確的限制。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大客流情況下地鐵員工只能目測,也很難統一標準執行。如果不是特別明顯的超大行李,也能被帶入地鐵。新版乘客守則行李條款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
五一乘客爆滿 北京西直門和動物園地鐵封站
昨日(5月1日),地鐵2號線西直門站及4號線動物園站,因客流過大,實施封閉,列車通過不停車。地鐵公司提醒市民請提前做好出行準備,可選其他路線出行。昨日,北京地鐵運營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4月30日,公司所轄8條線路客運量達到近56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
探秘!太原地鐵有個「最強大腦」,運營調度全靠它
探秘!牛晨陽 李濤 攝 這裡就是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控制中心,指揮地鐵列車的一道道指令,都是從此處發出的,它無疑是太原地鐵的「最強大腦」。走,記者帶您前往「探秘」。地鐵指揮調度全靠它 地鐵列車怎麼跑、間隔幾分鐘發車、每個站停留多久……地鐵列車這一系列「動作」,都要聽從指揮。
-
地鐵北京西站改造站內導向標,乘客進站不再「傻傻分不清」
一邊是往北走的9號線,另一邊是往東走的7號線和往南走的9號線,此外還有個站臺只下不上……「一個站臺、兩條線路」的地鐵北京西站,曾幾何時讓不少乘客「傻傻分不清」。今年,地鐵北京西站完成站內導向標誌改造,新設計更加直觀,乘客抬頭低頭都可以看到清晰的線路方向和換乘信息。
-
北京地鐵將全路網推行測溫,上午發現4名體溫異常乘客
記者從北京地鐵公司了解到,根據北京市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北京地鐵公司高度重視,成立專項領導小組,自1月24日首班車起陸續在北京西站、北京站、首都機場航站樓等39座車站,由專人穿戴防護服對進站乘客體溫進行測試,遇體溫異常將進行隔離並及時撥打120或999送醫。
-
北京地鐵停車鳴笛3次 列車鳴笛乘客肅立哀悼
今天10時整,北京地鐵公司所轄16條線路運行列車就地臨時停車,鳴笛3次。「各位乘客,為悼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10時起列車將臨時停車3分鐘、並鳴笛,請廣大乘客起立、默哀。」早上9時58分,復興門站廣播響起,工作人員從車站各處匯集到站臺,一起在為做著準備。
-
北京地鐵:方便外國乘客區分「關莊」
北京地鐵八通線管莊站的英名站名標註此前被多位乘客質疑有錯,5月26日北京地鐵官微回應稱,管莊(Guaan Zhuang)之譯是為方便外國乘客區分漢語發音近似的「關莊」站。「管莊的拼音是錯誤的,還是就是這麼寫的呢?」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北京地鐵乘客可刷手機進站
Payment by phone available on Beijing Subway 從今天起,北京地鐵乘客可刷手機進站乘車,近160款手機支持 Commuters in Beijing are now able to
-
乘客死亡,地鐵無責:4 年猝死 5 人,北京地鐵配置 AED 為何這麼難?
這樣的悲劇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包括小張在內,北京地鐵 4 年內已經有 5 位乘客猝死。 早在 2016 年,北京地鐵呼家樓站,34 歲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倒在站臺上,雖有 3 位乘客參與急救,但現場沒有配備 AED,該患者最終不治身亡。
-
探秘國內採用地鐵車輛最快城軌!它的誕生有些與眾不同
探秘國內採用地鐵車輛最快城軌!說起壓力波控制技術,兩個字,「舒服」,就是讓乘客在高速運行的城軌快線列車中不會有耳鳴耳脹的感覺。據介紹,由於車輛的高速運行,在隧道這種密閉空間內將產生空氣壓力波,壓力變化速率傳導至車廂內部,將影響乘客的乘坐體驗,通過對壓力波的專項研究,可以判斷空氣壓力波的大小和變化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緩解壓力波效應,提高乘客的舒適度。小科普
-
北京地鐵開通40年,每天運送千萬乘客,為什麼卻沒有一家便利店?
1994年起,百萬莊園漢堡商亭出現在地鐵裡,乘客可以在23個站臺買到不同口味的漢堡。在此之前,地鐵站內只有西單站的服裝商鋪和各站的報攤兒。1992年11月28日,西單地鐵站售票廳層的商鋪市場開業。這個500多平方米的市場由北京地鐵商貿公司主導建立,主要經營男女服裝、鞋帽、皮包、小飾品、化妝品等商品,是北京第一個地鐵商城。
-
北京地鐵限流測溫!各大公園景區暫停開放!
加強疏導控制地鐵、公交車廂內乘客密度假期結束後,地鐵部門採取站外限流、加強疏導等措施。常態化限流車站增加疏導人員,每站增加5人到10人進行疏導,並控制進站速度,引導乘客分散進站。同時,在站廳層、站臺層也將進行管控。將控制滿載率,車輛也將保持最小運行間隔,並增發車輛,確保車廂內適度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