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朋友的「光屁股」作畫,大師齊白石的快樂,就這麼簡單

2020-12-25 有畫說藝術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句著名的哲辯之語告訴我們,別人的快樂並非我們可以真正感同身受的。

如今流行的網絡造句就有這麼一個格式,叫做「某某的快樂就這麼簡單」,或者「就這麼樸實」,而這些「快樂」往往是帶著一絲無釐頭的、難以被人理解的意味。

齊白石

有人覺得,即便是像齊白石這樣的大藝術家,一輩子幾乎是每天都畫畫,想想都覺得沒啥快樂可言。

但是,大師齊白石的快樂也同樣不是一般人可以感受得到的。暫且不說他老人家憑著這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養活了一家十幾口人,每畫一幅畫都就像印出了一疊票子,這樣的工作估計誰也幹不厭的。

當然,僅僅從賣畫得金錢的角度去體會齊白石的快樂,那無疑只不過是種膚淺而俗氣的快樂。

齊白石

畢竟就賣畫而言,齊白石也曾經歷過多段慘澹的時光,比如沒成名之前想要賣出去一幅畫並不容易,戰亂時期也不得不閉門自保一度中斷賣畫。

在不能作畫賣錢的日子裡,齊白石也能有辦法找到自己的快樂。藝術界流傳有這樣一件齊白石軼事,說他不僅潛心於傳統的筆墨,還曾腦洞大開嘗試過各種「實驗水墨」。

熟知繪畫的人大概都知道,「實驗水墨」大約是九十年代興起的一種嘗試性藝術,而齊白石卻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已經玩過類似的「實驗」了。

齊白石

據齊派弟子回憶,當時齊白石所居住的胡同裡有許多小朋友,齊白石很喜歡逗這些小娃娃玩,而小孩子們也很喜歡圍著齊白石看他作畫。

這天,齊白石剛畫完荷,覺得畫荷太麻煩了,正好見到一群光屁股三歲小孩在胡同裡打鬧,突然腦光一閃想出個辦法來:要是讓這些三歲小孩用屁股作畫,一屁股下去坐出來一片荷葉,豈不省事?

於是,齊白石把在胡同裡亂竄的小朋友們都給招呼了過來,然後挑了幾個光屁股的三歲小孩,再拿出一盆墨和一摞紙,再讓小孩子坐到染滿墨汁的宣紙上,小孩的「光屁股」瞬間就都變成了「黑屁股」。

齊白石繪畫

齊白石指揮著這些娃娃輪流往指定的宣紙位置上坐下去,每個「黑屁股」坐下去都會留下兩團墨團印,在齊白石的指揮下這些墨團印排列得錯落有致深淺不一。

最後,他再用筆在這些墨團印上「因地制宜」地勾出葉脈和荷梗來,一幅完全不同於傳統畫法的荷圖就畫好了。

這幅用小朋友的「光屁股」畫出來的荷圖,讓齊白石無不得意地哈哈大笑,圍著他的那群小孩子們玩得更起勁,一個個最終都是帶著黑乎乎的屁股回了各自的家。

齊白石

可想而知這些娃娃們的母親一定是氣惱得不行,而始作俑者齊白石卻是樂得前俯後仰很是開心。用小朋友的「光屁股」作畫,大師齊白石的快樂,原來就這麼簡單——畫畫能不能賣錢不重要,關鍵是畫畫好玩呀。

關於這個讓三歲小孩用屁股作畫的故事,雖然沒有出現在齊白石自己的記述當中,但真偽卻早已不再重要。

儘管人們可以想像得到用這種方式畫出來的荷葉將有多麼怪異,但人們還是願意相信這種奇怪的作畫方式必定是齊白石這樣的大師才能想出的「歪主意」,足見這位繪畫大師的童趣之心和創造能力是多麼強大的。

齊白石繪畫

不過,想必用小孩屁股畫出來的荷葉並不是那麼理想,不然,也不至於如今整個收藏界也找不出一幅這樣的齊白石畫荷之作。

也或者,是那些被齊白石「誆騙」的三歲小孩們回家之後都被他們的母親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再也不敢配合齊白石玩這樣的「實驗水墨」了吧。

相關焦點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我的師叔與國畫大師齊白石的故事
    我母親對他解釋怕影響他作畫,齊白石指著我母親的鼻子說:「我喜歡這個小孩!我喜歡他到我那裡去!反正我有錢,比你們家的錢多得多,我喜歡他吃我的糖!」我當時心裡直想,我母親是個身份尊貴的夫人,你怎麼這樣罵我母親?我爺爺是不要錢,要錢比你多多了。可是我母親像個小媳婦,不敢和他頂嘴,我爺爺一直在旁邊偷著笑。我母親問齊白石糖果在那裡買的,齊白石堅決的說:「不告訴你!
  • 齊白石將墨汁不小心滴在宣紙上,卻引得專家稱讚,只因他加了一筆
    就是因為齊白石對自己的繪畫要求很嚴格,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很大,同時在寫意花鳥畫上承徐渭、朱耷、揚州八怪以及吳昌碩,可以說是具有十分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力。而且再加上一直長期地作畫,據資料統計這個齊白石老先生把自己的一生七十多年都奉獻給了繪畫,自然就對畫畫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也就為什麼齊白石的畫可以賣的那麼貴了,他流傳下來的佳作可謂是數不勝數。
  • 齊白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花鳥畫大師
    瀟湘煙雨 2006年 136×68cm第一,齊白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花鳥畫大師大約5000年前的中國仰韶文化中,就有了疑似用毛筆以黑、紅色寫畫出的蛙形、水紋形、人物舞蹈圖案的彩陶;中國絹上繪畫也有千年;明代畫家始以宣紙作畫,中國水墨畫得以空前發展。
  • 打開一代藝術大師的朋友圈:真實的齊白石是什麼樣的?
    記者 | 何安安 從布衣木匠到繪畫大師,齊白石的一生堪稱藝術傳奇。但當齊白石的研究越做越細緻時,人們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真實的齊白石究竟是什麼樣的?正如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所說:「我們是否因為離得太近,太關心考據中的細節或『只緣身在此山中』,而越發看不清這位藝術巨匠」?
  • 知己有恩 齊白石與他的最強朋友圈
    11月13日,北京畫院美術館推出了「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特展,以書畫、文獻等106件套作品娓娓道出了這位中國畫壇大師與胡沁園、王闓運、陳師曾、瑞光、梅蘭芳、徐悲鴻六位師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翁似高僧僧似翁  作為齊白石的學生,梅蘭芳是名聞天下的京劇大師,無人不曉,而瑞光可能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薛良介紹瑞光是民國時期小有名氣的畫僧,齊白石初到北京時經常借住在寺廟裡,因此與瑞光結識。「當時北京很多人不認可齊白石的畫,瑞光本身有水平有聲望有身份,他覺得齊白石畫得好,就虔誠地去拜師。」
  • 齊白石作畫寫字刻印章,自成一派
    齊白石畫作體現了「寫」的功夫,這裡的「寫」既體現了「寫意美」的畫面效果,也體現造型過程中的「寫」的功力。齊白石先生早年對金石書法的研究下了很大的氣力。他的畫面配上自己撰刻的印章相互補充,達到了高度統一。
  • 湘潭杏花村,齊白石家鄉,什麼樣的風水寶地走出了世界級藝術大師
    說起齊白石,沒有人不知道的,他是人民藝術家,是世界文化名人,也是國畫大師,篆刻大師,還是詩人,書法家。齊白石的「詩、書、畫、印」被稱為四絕,是中國近代最傑出的大師。齊白石的家鄉在湖南湘潭縣白石鎮杏花村星鬥塘,他的故居現在保存完好。大師的故居看上去很普通,只是幾間土木結構的房屋,房頂還是用的茅草覆蓋,就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明初湖南鄉村民居建築。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
    于非闇還記一軼事:瑞光曾用一天時間臨完齊白石1925年為天津富商黃子林所作的山水十二條屏,並以200元賣給日本人,買畫者拿去請齊白石題跋,齊白石還以為是黃子林將自己的畫賣了。足見瑞光之畫得白石老人神髓。奇怪的是,雖然于非闇與瑞光一起「董理」白石印草之事,兩人卻未謀面,以至誤以為 「其人為北京人」。其實瑞光是河北衡水人。
  • 半世無名半世顯,墨葉紅花齊白石
    但成功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從湖南湘潭一個小木匠到享譽世界的一代大師,不只是轉變身份這麼簡單。一個農民,四十歲開始行萬裡路、五十多歲獨闖北京,不只是匹夫之勇這麼簡單。齊白石用一生的實踐告訴我們:「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翻譯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靜靜地做自己,讓世界發現你很快,齊白石這塊金子就被一個叫陳師曾的人發現了。
  • 繪畫大師齊白石:他的畫作得益於書法,好友求畫不給錢就絕交
    繪畫大師齊白石:他的畫作得益於書法,好友求畫不給錢就絕交文/文涓作為一名繪畫大師,齊白石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而且齊白石不只是會作畫,他也會作詩。不得不說,齊白石是半文盲,但是他很快就用自己的方法熟讀了《唐詩三百首》,從此以後便開始嘗試作詩。令人吃驚的是,齊白石還在短時間內創作了數百首詩,可惜很多都沒有保存下來。
  • 齊白石的「病貓」,只有屁股沒有臉,卻值三千萬,貴就貴在尾巴上
    齊白石本是一位非常接地氣的國畫大師,在他的筆下沒有九層雲霄沒有高樓萬頃,有的只是自然世界裡那些最原始最純真的東西:山水花鳥,魚蝦蟲蟹,瓜果蔬菜。但由於齊白石聲名遠播於世界,其作品拍賣成交價居高不下,活活把他捧到了高處,儼然有了不勝寒的姿態。
  • 國際著名繪本大師告訴孩子的事:就算光著腳丫,也可以很快樂
    他的獨創性和幽默性、輕鬆靈動的畫風以及對圖文的和諧處理,使他成為大師級人物。他重視人的感情,關心孩子,它帶給孩子們的,不僅是文字的喜悅還包含了圖畫的快樂,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有趣,故事中的主人公,總是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可愛的文字和充滿趣味的繪本筆觸,告訴孩子簡單而又重要的人生觀,價值觀。
  • 齊白石紀念館特邀畫家-湯發周分享:齊白石後人齊由來《百蝦圖》
    齊由來1934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白石故居寄萍堂老屋,是我國傑出的藝術大師齊白石的第10孫。其父齊子如乃白石三子,工筆草蟲堪稱一絕,深得老人厚愛。白石老人常與他合作,白石老人畫花、子如畫蟲,父子搭檔傳為畫壇佳話。
  • 齊白石——不教一日閒過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最初,他不過是個書畫店的小學徒,後來,他慢慢對繪畫產生了興趣。應該說,齊白石並不具備過人的繪畫天賦,但是,他憑藉著刻苦勤奮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國畫大師。當他成名以後,並沒有得意忘形,反而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規矩:每天至少作五幅畫。
  • 大器晚成齊白石
    1951年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伊始,87歲的耄耋老人齊白石先生即被聘為館員,成為了中央文史研究館最早的館員之一,這是齊白石先生晚年獲得的無數榮譽當中又一項重要榮譽。中國書畫界曾普遍認為,如果齊白石只活到六十歲,那麼中國藝術史上將不會這麼鄭重其事地記錄下他的名字。齊白石先生也認為,自己七十歲前後的畫「方可一看」。
  • 齊白石:從鄉下木匠逆襲成藝術大師,長壽最關鍵?
    就是因為它是齊白石的畫,如果換成一個無名無姓的畫匠的畫,那麼這幅畫可能僅能買輛自行車。當年齊白石家裡缺蔬菜遂讓夫人用畫換一車白菜,而賣白菜的人卻說:你當我真傻啊?可見當年齊白石的畫也是生不逢時,但時代變了,商品化的時代中,藝術品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齊白石作為中國現代頂尖的藝術大師,他的畫不貴誰的貴?
  • 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後人——樸喆手繪花鳥畫作品欣賞
    國畫大師齊白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始終以一顆純真的心,沉浸在藝術之中。這也造就了他筆下的一幅幅名作,飽含自然的鄉土氣息,不被世俗所汙染。但是可想而知,想要得到齊老的真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如退而求其次的收藏其後人的作品,不僅風險小,而且升值潛力大。
  • 最「調皮」的畫,齊白石專門畫來罵人的,卻成為經典名作
    有關傳記中載有齊翁晚年的兩件趣事,其一是當「孩子王」,老頭兒帶著一幫小屁孩們撅起屁股圍著趴在地上,教胡同裡的小娃娃們捉蛐蛐;其二是曾異想天開,要三歲小娃坐在墨糰子粘上一屁股的墨水,然後往白宣紙上坐出兩團墨印來,再添上幾筆就畫出一幅荷葉來。
  • 齊白石的蝦盡人皆知,俊東老師說:大師冤枉,這只是個美麗的錯誤
    因為全天下人,或者差不多五分之四點九的人都聽說「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無論是畫蝦還是畫馬,都是這些大師每個人傾其一生努力的代表作,大家都認為好,而你卻說不好,腦子進水了?還是被黃胄畫的驢給踢了?之所以這樣說,絕對不是譁眾取寵,而是有證據滴。提醒各位看官要注意這麼幾個關鍵點。
  • 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湯發周趣談:張德文與齊白石的師生情緣!
    不知道這是張德文75載歲月中第幾次回憶與齊白石的這段師生情,作為齊白石的入室弟子,張德文與齊白石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照顧他的起居生活,在他身邊學習繪畫。這段經歷對張德文來說,不僅僅學到了白石老人的真傳,也看到了這位大師對藝術的孜孜追求,對他的藝術生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雖然那年與白石老人分別成了永別,但齊白石的藝術精神一直伴隨著張德文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