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汪倫本是一小縣令,靠著打賞李白而留名千古,你猜他有多大的手筆?
李白此生有兩個愛好,遊與飲,他不是在去景區的路上,便是在去酒館的路上。李白生於盛唐時期,人生也不過區區六十餘載,但他對於後世影響,足足上千年,甚至會一直流傳下去。
李白靠著豪邁的詩風與放蕩不羈的性格,俘獲了大量粉絲。一襲白衣,一柄長劍,一個酒葫蘆,我們所幻想的」執劍走天涯「或許最初的靈感便是來自於李白。李白雖在官場的名氣不高,但他在唐朝詩圈卻頗負盛名,一生中作詩幾千首,有著」詩仙「之稱。
李白從小博覽群書,文採斐然,人又開朗隨性,結交了眾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李白四處遊蕩,極大的增長了自己的見識與學識。
李白是一個自信且又有點自負的人,常人渴望當官,完全可以走科舉這條路,而李白卻選擇了另一條路。他想靠著自己的名氣,獲得內推名額,一路免試直接進入仕途。他或許感覺這樣才能讓自己顯得不一樣。
李白曾先後向唐玄宗獻上《明堂賦》與《大獵賦》,之後又拜訪了賀知章,獻上自己的得意作《蜀道難》,獲得了賀知章的垂青之後,二人結為好友。李白如法炮製,靠著自己的詩詞與才氣,在唐代文壇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唐玄宗李隆基治理出一個「開元盛世」,他亦是一個風流天子。晚年的唐玄宗便漸漸將朝政讓李林甫打理,自己則與楊貴妃過上了甜蜜的生活。除此之外,他還派人網羅天下英才,在宮中擔任翰林,陪著他享受生活。
李白仗著自己在詩詞圈子裡積累下的名氣,經過賀知章與玉真公主推薦,得以被唐玄宗召見,擔任翰林職位。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在得知被唐玄宗召見之後,心情舒暢可見一斑。但他擔任的翰林與他的從仕的觀念並不契合,他想為國出力,而唐玄宗只不過是找了一個玩伴。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作詞讚美楊貴妃,誇她像仙女一樣,楊貴妃高興,唐玄宗也高興,但李白貌似不太高興。這樣的日子並不是他喜愛的。於是本就愛好飲酒的李白更加放肆,以至於每天都酒氣燻燻。
李白也越來越放肆,接連鬧出「力士脫靴」,「貴妃磨墨」的事件之後,即便是唐玄宗愛才,可也超過了他的忍耐限度,於是,在李白提出辭職之後,唐玄宗順水推舟「賜金還山」,李白再次過上了雲遊天下的生活。
在古代封建社會,李白在唐玄宗身邊這幾年所做的事,打破了許多人的認知,在他們的想像中,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做這樣的事情,但李白做到了,並且還被「賜金還山」。李白徹底火了,見過李白的沒見過李白的都想見見這個人。
不管人還是物品,但凡是和皇帝沾過邊了,都會變成搶手貨。李白在當時也會面臨這樣的煩惱,畢竟如果誰能夠得到李白的贈詩,這不就相當於享受了帝王的特權。就這樣,李白被炒起來了,他走到哪裡就成為了哪裡的熱點。
李白朋友多,除了前期他主動結交的那些,後來者衝著李白的名氣主動結交的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達官顯貴。但是,汪倫是一個小知縣,又如何靠著打賞李白而留名千古?他有多大手筆呢?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想要約李白的人多了去了,如果不用點套路,你以為李白是那麼隨便的人嗎?汪倫是李白的鐵粉,粉絲見偶像的狂熱,自古以來便是如此。
天寶年間,汪倫在得知李白即將旅居叔父李冰陽家,心中激動無比。古時的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可能也碰不到偶像一回,汪倫不想再錯過這個好機會。但桃花潭這裡並無盛景,也無美酒佳釀,他該如何相邀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汪倫寫了一封信,在現在看來就是典型的「標題黨」,他寫道:
「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李白收到信之後,欣然前往,但到了之後發現自己被汪倫騙了。汪倫搬出了自家的桃花釀與李白在潭邊的桃樹下共飲。李白瞅了半天,也沒看到那十裡桃花,更沒有看到萬家酒店。汪倫解釋道:「十裡桃花指的是十裡潭邊的那棵桃樹,萬家酒店是指的姓萬的那一家酒店。」
既來之則安之,李白並沒有因此生氣,反正有酒就對了。李白在汪倫這呆了好幾天,汪倫包下當地最大的畫舫與酒店與李白吟詩飲酒,周到極了。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被感動了,臨別贈送汪倫一首詩,但就是這首詩,讓他留名千古。那麼問題來了,招待李白的人多了,為何偏偏贈汪倫一首?汪倫就舉行了個歡送儀式,李白就被感動了?很顯然事實不是這樣的。
汪倫除了舉行了歡送儀式之外,他還送給李白八匹良駒和十段官錦。馬在古代代表著什麼?相當於現在名車,八匹馬加起來的價值,最少也比得上一臺瑪莎拉蒂了。十段官錦呢?差不多也得相當於現在的十套路易威登。
敢問,什麼是鐵粉,這樣的鐵粉讓李白能不感動嗎?除了感動與感激,李白又看到那盛大的歡迎儀式,內心有感而發,一首《贈汪倫》贈給這位親愛的粉絲。
#贈汪倫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