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尋李白》余光中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為「大李杜」。
李白此人,我想,不需要我介紹,大家都知道。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可以說,我們是讀著李白的詩長大的。
那麼你肯定知道這一首《贈汪倫》。
唐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裡外潭水名也,並無十裡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
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端。
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
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也就是這首《贈汪倫》的來由。
說到這兒,你覺得汪倫和李白關係如何呢?
其實,汪倫是李白的粉絲。
作為一個偶像,雖然他的身影是遙遠的,但追星的力量是強大的。今有粉絲為偶像成立希望小學,古有汪倫為偶像開發桃花潭休閒度假山莊。
山莊建好了之後,汪倫就寫信給李白,想邀請偶像來自家度假,但,粉絲對於能見到偶像的這種複雜心情,就像我們見心上人一樣,激動又惶恐。
剛好在這時,下人來報,李白已經到了南陵他叔父家裡。南陵,那不是和涇縣桃花潭近得很嗎?也就30公裡的距離!汪倫內心十分激動,不動聲色地把剛寫好的信掩起,派人取來筆墨,重新寫了一封信。
這也就是上面說的那個故事了。
那麼,汪倫是誰呢?
其實有很多版本,有的說汪倫是一個普通百姓,有的說是萬家酒店老闆。不過比起這些,人們更傾向於是他詩人李白的好友汪倫。
汪倫,字文煥,歙州黟縣人,唐開元間任涇縣令,詩人,著名詩人李白好友。 汪倫卸任後,由於留戀桃花潭,特將其家由黟縣遷往涇縣,居涇縣桃花潭畔。也因此,有了後來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故事。
桃花流水三千尺,這是多麼沉重、多麼厚重的一份情感啊!
從古至今,關於友情的故事,我聽得不少,比如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覓知音;比如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比如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這些友情,無一不熱烈,無一不真摯,無一不深厚,但是比起李白汪倫的桃花流水三千尺,顯然,我更喜歡後者。
我們常常說,友情,不如親情,血脈相溶;不如愛情,熱烈真摯。但我卻覺得,友情好似融合了這兩種情感,有深厚的生死之交,有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友情,其實恰恰是最特別的一種情感,也是人類最需要的情感之一。
當所有一切一切都已經遠去,當故人不在,山河已改,我想,李白的桃花流水三千尺,是最好的回憶錄。而追星一族汪倫,也因此跟著偶像的詩和名字,流傳千古!
李白是不幸的,賜金放還,壯志難酬;李白是幸運的,因為,他有桃花流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友誼。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