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汪倫」究竟何許人也,當真是李白的道友?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詩中的汪氏汪生是誰?宋代胡瑗在《石壁》詩序中記載,是汪倫。汪倫又是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對,就是那個汪倫。

作者 拈花夢遊

《過汪氏別業二首》李白遊山誰可遊?子明與浮丘。疊嶺礙河漢,連峰橫鬥牛。汪生面北阜,池館清且幽。我來感意氣,捶炰列珍羞。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罍。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永夜達五更,吳歈送瓊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遠海明,軒車且徘徊。更遊龍潭去,枕石拂莓苔。

【直譯】

遊山誰可以同遊?陵陽子明與浮丘公。重山疊嶺擋住了銀河,連綿山峰攔住了斗牛星。汪生的別墅面朝北山,池臺亭館清幽。我來此感受到了主人的情真意切,殺豬烤羊陳列著珍餚佳羹。清掃石板等待著明月歸來,放水到池子裡提升水位。酒酣更有益於運氣修煉,快樂讓人忘記了身處秋夜。

過去不認識您,就聽說您喜歡結交賢才。您隨著山勢建起樓閣,鑿石營造池塘亭臺。火熱的五月裡,祥瑞的風從南方吹來。數枝石櫻開花了,一丈高的荷葉也開了。我很遺憾沒有在夏天趕到您的別墅,同飲共開懷。我來的時候已是樹葉凋落的深秋,月色昏暗,猿聲悲哀。宴會通宵達旦,唱著吳國的歌舉起玉杯。酒酣時正要起舞盡興,四座相催的歌聲已經唱了起來。太陽從天邊的雲海中升起,車馬仍在別墅內徘徊。大家相約一起去遊龍潭,枕石小憩,拂去石上的青苔。

【汪倫是誰?】

詩中的汪氏汪生是誰?宋代胡瑗在《石壁》詩序中記載,是汪倫。汪倫又是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對,就是那個汪倫。

明末《唐詩解》作者唐汝詢評點《贈汪倫》: 「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 復臨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唐汝詢認為汪倫是一個普通的村民,送別李白的時候帶著一群村民踏歌送行。但仔細閱讀李白《過汪氏別業二首》,就會發現唐汝詢錯了。

詩題中的別業,顯然不是一座小別墅,有山有水有園林,才可以叫別業。「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

再看李白做客的飲食,「捶炰列珍羞。」顯然是精美的盛宴。而且「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陪酒的人,都是通曉音律會跳舞的人。

再看他們準備去遊龍潭的交通工具:「軒車且徘徊。」軒車,不是普通的馬車,而是古代大夫以上所乘的有屏障的樓車。

李白從住食行三個方面給汪倫的身份貼了標籤:此人比普通村民富貴得多,而且有許多雅好:園林,歌舞,詩,好賢才,信道教。

【汪倫如何與李白結交?】

有人考證過汪倫的家譜:祖上汪華被唐高祖封為歙州總管。汪倫是汪華的五世孫,出生在太平縣,做過涇縣縣令,退休後舉家遷到了桃花潭。汪倫喜歡與名人交往,如王維,李白和劉復。劉復是個御史,也寫過一首《送汪倫》。網上有人推測,李白贈詩給汪倫,是因為汪家能給李白帶來仕途上的機會。這一點值得商榷。

《過汪氏別業二首》作於天寶十四載(755)秋,此時李白早已離開長安不做翰林了,他對官場已經灰心,一心一意訪仙求道。汪倫寫信到宣州,邀請李白到涇縣桃花潭做客,李白應邀前往,不是想找仕途機會,那又是圖什麼呢?拈花夢遊推測,主要是拜訪道友,一起修道。

御史劉復《送汪倫》詩中最後兩句是:「相思寄夢寐,瑤草空氛氳。」瑤草:即神話中的仙草,傳說能醫治百病,服之長生。氛氳:繁盛,陰陽二氣聚合之狀。從劉復詩中可以看出來,這是寫給一位修道之人的。

李白《過汪氏別業二首》開篇就說了:「遊山誰可遊?子明與浮丘。」李白把陪同他遊山逛水的汪倫,比做子明與浮丘。《列仙傳》:陵陽子明上黃山採五石脂,沸水而服之。《黃山圖經》:黃帝與容成子、浮丘公合丹於此山,故有浮丘、容成諸峰。子明與浮丘是得道仙人。

由此可見,汪倫應是一位道行高深的修道之人,他退休後,精心選擇了一個「上應天象,下合地理」的修道佳處長居,他約李白一起來修道,這符合李白此時的人生目標,李白欣然赴約。

【從修道的角度解讀】

從修道的角度解讀李白這兩首詩,會發現汪倫別業所在之地,是一個聚天地之精華,日月星宿之靈氣的風水寶地。

「疊嶺礙河漢,連峰橫鬥牛。」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即「鬥牛女虛危室壁」,形狀類似蛇繞龜體,即玄武。鬥宿位於北方七宿(玄武)之首,由六個星組成,位於中天偏南行似鬥杓,相對於北鬥而稱南鬥。在道教信仰中,南鬥主司延壽度人。

「掃石待歸月。」前不久拙作《李白「月下獨酌」與修道》中談過修道與月亮的關係,在《過汪氏別業》這首詩中,李白具體寫到了一修道的細節,在月亮到達適合修道者存想的位置之前,李白和汪倫把打坐的石頭清掃乾淨,等待月亮歸來。

「開池漲寒流,」往園中池子裡放水,提高水位,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亮,把月華引入身邊的水中。

「酒酣益爽氣,」借酒運氣練功。

「為樂不知秋,」進入了一個愉快的境界,忘記了這是在寒冷的秋夜。

「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景風是祥和之風,瑞風,八風之一。《符瑞圖》:「翔風者,瑞風也,一名景風。」佔象家認為,風為天之號令,是上天所遣以告人君者。

「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道教用石榴來驅趕三屍,鍾馗頭上戴的就是石榴花。荷花,象徵著修道者,於五濁惡世而不染,在《太乙救苦護身妙經》中,救苦天尊步攝蓮花,法身變化無數。

「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罍。」李白很遺憾不是在夏天到這個地方來修道,他認為此地修道和飲酒,更適合在夏天進行。從下文看,李白到達時,已是落葉紛紛的秋天,他跟汪倫一起修煉的時候並不多,多數時候遊山玩水,甚至通宵達旦歌舞宴樂。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賞析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汪倫:李白的朋友。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不及:不如。 譯文: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 讀詩人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是我們知道的最瀟灑的古代文人,這三篇七言絕句,分別為留別詩《贈汪倫》、寄遠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雖然題材不盡相同,卻都表達了李白對朋友的一片赤誠心腸。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鑑賞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譯文】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鑑賞】  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因這句詩,汪倫的名字便幾乎盡人皆知了。「汪倫,字文煥,一字鳳林,歙州黟縣(宣州太平縣,今安徽黃山市黃山)人。唐開元間任涇縣令。」百度還說,汪倫是「詩人,著名詩人李白好友。」雖然未見其一首詩,卻也成詩人了,而且「名留青史」。
  • 草書作品 李白《贈汪倫》一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李白留下的一首千古傳唱的送別詩。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朋友。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與當地人汪倫成為好友,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汪倫真的是個農民嗎
    最近刷視頻,看到某個近來很火的教授講唐詩,他講到李白的《贈汪倫》的時候說:「那個鬼汪倫走了狗屎運了,李白的一首詩讓他流芳千古了,後代人誰都知道唐朝有個農民叫汪倫。」我當時就有點奇怪了,李白是大詩人,人稱「謫仙人」,對待普通的文人都不屑一顧的,怎麼就對汪倫青眼相加呢?
  • 桃花潭因李白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名揚天下
    桃花潭因李白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名揚天下桃花潭,位於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境內,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既有清新秀麗、蒼巒疊翠的皖南風光,可觀山川之靈氣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因唐代詩人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而名揚天下。
  • 詩詞故事:「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背後故事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詩仙李白在宣城(今安徽宣城)一帶漫遊。涇川(今安徽涇縣)有位豪士名叫汪倫,久慕李白的大名,於是專門寫信邀請李白,信中說:「先生您不是喜歡遊覽嗎?這裡有十裡桃花;先生您不是喜歡喝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接信後,非常高興,立即前往。
  • 《贈汪倫》——被汪倫騙到「桃花潭」的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這首詩幾乎所有人都會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成為友誼的頌詞,但是,詩友們,你們知道嗎?李白是被騙到桃花潭的。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 李白《贈汪倫》中的「汪倫」,到底是什麼人?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但當時到底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李白留下了這樣的詩篇呢?讓我們穿越千年時光,回到唐朝看一看。唐天寶年間,當時在大唐有著廣泛影響、圈粉無數的國民大詩人李白來到了南陵,旅居在他的叔父李冰陽家中。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時間:2020-12-13 09: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處於我國的哪個省份?
  • 汪倫「騙」了李白,李白為何卻深情賦詩《贈汪倫》?
    世人都知道李白喜好飲酒,「李白鬥酒詩百篇」的盛名天下皆知;李白又喜歡絕美的風景,見到美景必然流連忘返。汪倫正是抓住了李白的喜好,用美景加美酒吸引他。見李白一臉蒙圈,汪倫一邊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一邊笑著告訴他:「桃花者,十裡外潭水名也,並無十裡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自己被愚弄了,他不僅不生氣,反而被主人汪倫的盛情所感動。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詩值100萬人民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都學過這首李白的《贈汪倫》,汪倫這位唐朝的小吏藉由此詩名留青史,成為了後人研究的對象。很多人都會好奇,這個汪倫之前官也不大,名聲也不響,住的地方又偏僻,他怎麼和當時的「全民偶像」李白交上朋友的呢?
  • 《贈汪倫》詩中汪倫是誰?與李白交情如何?我們可能被忽悠了千年
    比如: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寫道「勸君更飲一杯,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南浦別》中的「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許渾《謝亭送別》的「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李叔同的「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以及徐志摩寫給日本女友詩句「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 李白寫千古名句贈汪倫,但你知道汪倫送出的是什麼?手筆大的驚人
    在李白眾多詩歌中,有一首詩叫做《贈汪倫》,相信有很多小夥伴可能還記得,原詩是這樣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從這首詩當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和這位叫做汪倫的人交情不一般,千尺的潭水都比不上他們的友誼,那麼這個汪倫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李白和他為什麼關係這麼好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汪倫。
  • 贈汪倫:為何李白對汪倫情有獨鍾,還寫詩給他,杜甫:我都沒有!
    贈汪倫:為何李白對汪倫情有獨鍾,還寫詩給他,杜甫:我都沒有!: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樣的詩句,可見兩人的感情很深,於是就有人會問:為何李白對汪倫情有獨鍾,還寫詩給他,而李白和杜甫的關係很鐵,而杜甫:我都沒有!李白,我們都知道他是詩仙,在盛唐的時候,他的名聲已經很大了,但他一生都沒有實現最初的夢想。
  • 《贈汪倫》汪倫是誰?他和李白關係如何?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李白此人,我想,不需要我介紹,大家都知道。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可以說,我們是讀著李白的詩長大的。那麼你肯定知道這一首《贈汪倫》。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端。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
  • 【漲姿勢】李白筆下的汪倫是什麼人
    汪倫聽說此事後便寫信邀請李白來家中做客在信上還把李白套路了一番親愛的白:見字如晤。迷弟:小倫倫天寶十四年X月X日李白看了信以後我的天哪有這麼多桃花,這麼多酒這時汪倫解釋道:桃花者,十裡外潭水名也,並無十裡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
  • 《贈汪倫》僅僅是李白送給汪倫的一首詩,為何卻會被廣為流傳?
    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個叫汪倫的人的來信,這封信上寫著:「先生您喜歡玩嗎?我們這個地方有十英裡的桃花。先生您喜歡喝酒嗎?我們這裡有一萬家的酒店。我邀請您到我們皖南涇縣來遊玩。李白很高興看到這封邀請函。他立刻準備行李,出發前往涇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