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的汪氏汪生是誰?宋代胡瑗在《石壁》詩序中記載,是汪倫。汪倫又是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對,就是那個汪倫。
作者 拈花夢遊
《過汪氏別業二首》李白一遊山誰可遊?子明與浮丘。疊嶺礙河漢,連峰橫鬥牛。汪生面北阜,池館清且幽。我來感意氣,捶炰列珍羞。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二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罍。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永夜達五更,吳歈送瓊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遠海明,軒車且徘徊。更遊龍潭去,枕石拂莓苔。
【直譯】
一
遊山誰可以同遊?陵陽子明與浮丘公。重山疊嶺擋住了銀河,連綿山峰攔住了斗牛星。汪生的別墅面朝北山,池臺亭館清幽。我來此感受到了主人的情真意切,殺豬烤羊陳列著珍餚佳羹。清掃石板等待著明月歸來,放水到池子裡提升水位。酒酣更有益於運氣修煉,快樂讓人忘記了身處秋夜。
二
過去不認識您,就聽說您喜歡結交賢才。您隨著山勢建起樓閣,鑿石營造池塘亭臺。火熱的五月裡,祥瑞的風從南方吹來。數枝石櫻開花了,一丈高的荷葉也開了。我很遺憾沒有在夏天趕到您的別墅,同飲共開懷。我來的時候已是樹葉凋落的深秋,月色昏暗,猿聲悲哀。宴會通宵達旦,唱著吳國的歌舉起玉杯。酒酣時正要起舞盡興,四座相催的歌聲已經唱了起來。太陽從天邊的雲海中升起,車馬仍在別墅內徘徊。大家相約一起去遊龍潭,枕石小憩,拂去石上的青苔。
【汪倫是誰?】
詩中的汪氏汪生是誰?宋代胡瑗在《石壁》詩序中記載,是汪倫。汪倫又是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對,就是那個汪倫。
明末《唐詩解》作者唐汝詢評點《贈汪倫》: 「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 復臨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唐汝詢認為汪倫是一個普通的村民,送別李白的時候帶著一群村民踏歌送行。但仔細閱讀李白《過汪氏別業二首》,就會發現唐汝詢錯了。
詩題中的別業,顯然不是一座小別墅,有山有水有園林,才可以叫別業。「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
再看李白做客的飲食,「捶炰列珍羞。」顯然是精美的盛宴。而且「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陪酒的人,都是通曉音律會跳舞的人。
再看他們準備去遊龍潭的交通工具:「軒車且徘徊。」軒車,不是普通的馬車,而是古代大夫以上所乘的有屏障的樓車。
李白從住食行三個方面給汪倫的身份貼了標籤:此人比普通村民富貴得多,而且有許多雅好:園林,歌舞,詩,好賢才,信道教。
【汪倫如何與李白結交?】
有人考證過汪倫的家譜:祖上汪華被唐高祖封為歙州總管。汪倫是汪華的五世孫,出生在太平縣,做過涇縣縣令,退休後舉家遷到了桃花潭。汪倫喜歡與名人交往,如王維,李白和劉復。劉復是個御史,也寫過一首《送汪倫》。網上有人推測,李白贈詩給汪倫,是因為汪家能給李白帶來仕途上的機會。這一點值得商榷。
《過汪氏別業二首》作於天寶十四載(755)秋,此時李白早已離開長安不做翰林了,他對官場已經灰心,一心一意訪仙求道。汪倫寫信到宣州,邀請李白到涇縣桃花潭做客,李白應邀前往,不是想找仕途機會,那又是圖什麼呢?拈花夢遊推測,主要是拜訪道友,一起修道。
御史劉復《送汪倫》詩中最後兩句是:「相思寄夢寐,瑤草空氛氳。」瑤草:即神話中的仙草,傳說能醫治百病,服之長生。氛氳:繁盛,陰陽二氣聚合之狀。從劉復詩中可以看出來,這是寫給一位修道之人的。
李白《過汪氏別業二首》開篇就說了:「遊山誰可遊?子明與浮丘。」李白把陪同他遊山逛水的汪倫,比做子明與浮丘。《列仙傳》:陵陽子明上黃山採五石脂,沸水而服之。《黃山圖經》:黃帝與容成子、浮丘公合丹於此山,故有浮丘、容成諸峰。子明與浮丘是得道仙人。
由此可見,汪倫應是一位道行高深的修道之人,他退休後,精心選擇了一個「上應天象,下合地理」的修道佳處長居,他約李白一起來修道,這符合李白此時的人生目標,李白欣然赴約。
【從修道的角度解讀】
從修道的角度解讀李白這兩首詩,會發現汪倫別業所在之地,是一個聚天地之精華,日月星宿之靈氣的風水寶地。
「疊嶺礙河漢,連峰橫鬥牛。」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即「鬥牛女虛危室壁」,形狀類似蛇繞龜體,即玄武。鬥宿位於北方七宿(玄武)之首,由六個星組成,位於中天偏南行似鬥杓,相對於北鬥而稱南鬥。在道教信仰中,南鬥主司延壽度人。
「掃石待歸月。」前不久拙作《李白「月下獨酌」與修道》中談過修道與月亮的關係,在《過汪氏別業》這首詩中,李白具體寫到了一修道的細節,在月亮到達適合修道者存想的位置之前,李白和汪倫把打坐的石頭清掃乾淨,等待月亮歸來。
「開池漲寒流,」往園中池子裡放水,提高水位,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亮,把月華引入身邊的水中。
「酒酣益爽氣,」借酒運氣練功。
「為樂不知秋,」進入了一個愉快的境界,忘記了這是在寒冷的秋夜。
「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景風是祥和之風,瑞風,八風之一。《符瑞圖》:「翔風者,瑞風也,一名景風。」佔象家認為,風為天之號令,是上天所遣以告人君者。
「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道教用石榴來驅趕三屍,鍾馗頭上戴的就是石榴花。荷花,象徵著修道者,於五濁惡世而不染,在《太乙救苦護身妙經》中,救苦天尊步攝蓮花,法身變化無數。
「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罍。」李白很遺憾不是在夏天到這個地方來修道,他認為此地修道和飲酒,更適合在夏天進行。從下文看,李白到達時,已是落葉紛紛的秋天,他跟汪倫一起修煉的時候並不多,多數時候遊山玩水,甚至通宵達旦歌舞宴樂。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