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2020-12-13 南郭居士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文/南郭居士有人說,汪倫能在李白筆下千古留名是忽悠來的,這個我們權作戲言估且不倫,而又有人問,李白的《贈汪倫》是不是打油詩?而這首詩畢竟非常有名,到底是不是打油詩,這可真得好好理論一番。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因這句詩,汪倫的名字便幾乎盡人皆知了。「汪倫,字文煥,一字鳳林,歙州黟縣(宣州太平縣,今安徽黃山市黃山)人。唐開元間任涇縣令。」百度還說,汪倫是「詩人,著名詩人李白好友。」雖然未見其一首詩,卻也成詩人了,而且「名留青史」。一般地說,打油詩具有不講格律、通俗、幽默、嘲謔的特點,可用語俚俗,淺白顯露。而所謂正統詩主要指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朝初年的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的句數、字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不容易淪為打油詩。而古體詩除了用語雅致委婉外,要求比較寬鬆,因此容易被誤判。而兩者之間的相同處是都要壓韻。我們現在就全詩進行分析。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兩句,「將欲行」、「忽聞」其實都是典型的書面用語,首句起的直接,頷句承的生動,並帶了一點懸念,即有人踏歌而來。踏歌是唐代一種廣為流行的民間歌舞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頸句運用了誇張的手法,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尾句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動人的份量。看來,從章法上講,《贈汪倫》是符合古詩詞的寫作特點的。

那麼李白寫的《贈汪倫》這首詩又是怎麼來的呢?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翻譯過來就是,涇川豪士汪倫非常仰慕李白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修書一封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旅遊嗎?這裡有十裡桃花;您喜歡飲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等李白欣然而至,才知道十裡桃花是距此十裡外有一個潭叫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其實只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對汪倫善意的捉弄,李白哈哈大笑,為報汪倫的一番心意,他寫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贈汪倫》一出,竟名動一時,此詩把朋友間的友情描寫的情真意切,分別的場景又樸實無華,使兩人間的真情實感油然而露。雖然這首詩帶點民歌風味,是李白即興而作,卻恰恰因其自然入妙,清新流暢而歷來為人傳誦。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下面再從格律方面分析。全詩平仄如下: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正好就是仄起首句押韻格式的七言絕句。而押韻的韻腳是平水韻的「八庚」:李白乘舟將欲行【行:七陽(平),八庚(平),二十四敬(仄)】 押韻忽聞岸上踏歌聲【聲:八庚】 押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情:八庚】 押韻通過以上方面論證可知,這首詩其實原本就是非常正規的格律詩,而不是所謂的打油詩。

這樣的送別方式,也從側面表現了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都是不拘俗禮、快樂自在的人。山村僻野,也沒有上層社會迎來送往那套繁文縟節,李白走時,汪倫似乎不在家中,這才有「忽聞岸上踏歌聲」這句。李白浪跡天下,漫遊四方,走遍了名山大川,而當時隱居在涇縣山村的士人汪倫,也是不求功名,無心仕途之人,於是才有當年此地兩人的豪飲暢吟傳為了佳話。據說汪倫的子孫把這首贈詩一直當作無價之寶珍藏著,只有高朋好友來了,才願拿出,讓他們一睹詩仙的真跡。其實對詩的後兩句,後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接近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難怪會有人質疑是否為打油詩。本來我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然而,李白這首詩的特點卻是坦率,直露,其「語直」,「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是「直」中含情之自然流露,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也不能"定於一律"。而他家喻戶曉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是如此。

當然並不是說李白就不寫打油詩,比如他看杜甫寫詩苦思冥想很費神的樣子,就寫了一首《戲杜甫詩》:「飯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為問因何太瘦生,只為從來作詩苦。」又如,據說他在黃鶴樓見有塵鎖墨跡的崔顥(唐玄宗開元年間進士)題詩,就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那首,李白讚嘆不己,覺得不便再行題詩,恰巧欠老闆的酒錢未付,於是吟了一首打油詩撒氣:「一腳踢翻黃鶴樓,兩把抓破鸚鵡洲。眼前有景寫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旁有一遊人聽吟詩頗有氣魄,便買下此詩,李白方才付了酒錢。其後他寫了一首與崔顥的黃鶴樓詩類似的詩作《登金陵鳳凰臺》,其中的「吳宮花草埋幽境,晉代衣冠成古丘。」常被後人引用。只是《贈汪倫》這首,的確不是打油詩。

作者簡介:南郭居士,本名郭軍,男,漢族,籍貫甘肅徽縣。中國詩歌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狗尾草詩人原創藝術團隊主創人員。有數百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

相關焦點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賞析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汪倫:李白的朋友。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裡。《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不及:不如。 譯文: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鑑賞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譯文】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注釋】⑴汪倫:李白的朋友。⑵將欲行: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欲遠行」。⑶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裡。《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⑸不及:不如。
  • 桃花潭因李白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名揚天下
    桃花潭因李白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名揚天下桃花潭,位於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境內,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既有清新秀麗、蒼巒疊翠的皖南風光,可觀山川之靈氣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因唐代詩人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而名揚天下。
  • 讀詩人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是我們知道的最瀟灑的古代文人,這三篇七言絕句,分別為留別詩《贈汪倫》、寄遠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雖然題材不盡相同,卻都表達了李白對朋友的一片赤誠心腸。
  • 草書作品 李白《贈汪倫》一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李白留下的一首千古傳唱的送別詩。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朋友。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與當地人汪倫成為好友,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時間:2020-12-13 09: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處於我國的哪個省份?
  •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汪倫真的是個農民嗎
    最近刷視頻,看到某個近來很火的教授講唐詩,他講到李白的《贈汪倫》的時候說:「那個鬼汪倫走了狗屎運了,李白的一首詩讓他流芳千古了,後代人誰都知道唐朝有個農民叫汪倫。」我當時就有點奇怪了,李白是大詩人,人稱「謫仙人」,對待普通的文人都不屑一顧的,怎麼就對汪倫青眼相加呢?
  • 《贈汪倫》——被汪倫騙到「桃花潭」的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這首詩幾乎所有人都會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成為友誼的頌詞,但是,詩友們,你們知道嗎?李白是被騙到桃花潭的。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詩值100萬人民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都學過這首李白的《贈汪倫》,汪倫這位唐朝的小吏藉由此詩名留青史,成為了後人研究的對象。很多人都會好奇,這個汪倫之前官也不大,名聲也不響,住的地方又偏僻,他怎麼和當時的「全民偶像」李白交上朋友的呢?
  • 「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汪倫」究竟何許人也,當真是李白的道友?
    宋代胡瑗在《石壁》詩序中記載,是汪倫。汪倫又是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對,就是那個汪倫。宋代胡瑗在《石壁》詩序中記載,是汪倫。汪倫又是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對,就是那個汪倫。明末《唐詩解》作者唐汝詢評點《贈汪倫》: 「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 復臨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唐汝詢認為汪倫是一個普通的村民,送別李白的時候帶著一群村民踏歌送行。但仔細閱讀李白《過汪氏別業二首》,就會發現唐汝詢錯了。
  • 《贈汪倫》:桃花潭底的秘密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歷史上,汪倫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緣何會得到大詩人李白如此厚愛,不惜將其名字嵌入詩題,專門以詩相贈呢?李白看罷,拍手稱好,又能喝酒,又能賞花,趕緊去吧!於是他就樂顛顛地跑去了。去了之後才發現就是一個小村莊,啥也沒有,然後就問汪倫:「你這不忽悠我嗎?」汪倫說:「我沒忽悠你啊。你看,我們這兒有個桃花潭,就在不遠的地方,方圓十裡,但是沒有桃花。
  • 詩詞故事:「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背後故事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詩仙李白在宣城(今安徽宣城)一帶漫遊。涇川(今安徽涇縣)有位豪士名叫汪倫,久慕李白的大名,於是專門寫信邀請李白,信中說:「先生您不是喜歡遊覽嗎?這裡有十裡桃花;先生您不是喜歡喝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接信後,非常高興,立即前往。
  • 李白《贈汪倫》中的「汪倫」,到底是什麼人?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眾所周知,李白平生最喜歡的就是旅遊和喝酒,當他看到汪倫信裡描繪的十裡桃花、萬家美酒時,頓時陷入美麗的遐想:「那可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啊,一定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還有上萬家的酒店,我要一家一家的喝過去,將是何等的痛快啊」於是乎,李白欣然赴約,屁顛屁顛的趕到涇川,汪倫激動萬分地把自己的偶像領到在桃花潭畔的別墅中。
  • 汪倫「騙」了李白,李白為何卻深情賦詩《贈汪倫》?
    朗誦詩詞的古風雅韻  講述背後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唐詩,名叫《贈汪倫》,作者是李白。說起這首詩的創作,還有一個小故事。
  • 《贈汪倫》汪倫是誰?他和李白關係如何?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李白此人,我想,不需要我介紹,大家都知道。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可以說,我們是讀著李白的詩長大的。那麼你肯定知道這一首《贈汪倫》。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也就是這首《贈汪倫》的來由。說到這兒,你覺得汪倫和李白關係如何呢?
  • 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桃花潭在哪個省螞蟻莊園[多圖]
    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桃花潭在哪個省?這是今天螞蟻莊園12.14的題目,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贈汪倫》裡的桃花潭具體在我國哪個地方?當年學這首詩的時候肯定都記得,那麼時隔已久現在估計不少同學們都忘記了,那就一起來溫習下「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桃花潭」的桃花潭在哪個省吧!
  • 《贈汪倫》詩中汪倫是誰?與李白交情如何?我們可能被忽悠了千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詩中的一二兩句分明寫的是離別的場景,卻看不出一絲憂傷,其中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反而寫得十分喜慶。一般來說,摯交送別老友,都不會用這種歡送的形式。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朋友在送別我們之時,高興地一邊唱歌還一邊跳著舞,這樣的畫面誰能接受?
  • 李白寫千古名句贈汪倫,但你知道汪倫送出的是什麼?手筆大的驚人
    在李白眾多詩歌中,有一首詩叫做《贈汪倫》,相信有很多小夥伴可能還記得,原詩是這樣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從這首詩當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和這位叫做汪倫的人交情不一般,千尺的潭水都比不上他們的友誼,那麼這個汪倫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李白和他為什麼關係這麼好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汪倫。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李白贈汪倫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今天的螞蟻題目和歷史還有詩詞有關,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桃花潭現在屬於我國哪個省份呢?可能學歷史和對李白比較了解的小夥伴,已經知道了正確答案,並且領取了飼料,但是依然還有部分用戶,對這道問題不一知半解,拿不定主意,小編已經對這道問題整理了相關的答案和解析,大家一起往下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