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以來,我省高溫日數多達11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而來自漳州市氣象臺的數據顯示,漳州市區5月以來,35℃以上(含35℃)的高溫日數竟達21天,超過歷史同期4天,為漳州市區有氣象數據以來同期高溫日數最多的。
熱浪襲來,高溫疾病驟生,醫院的中暑患者開始增多。第909醫院急診科接診了13名重症中暑患者;漳州市第三醫院急診科接診了十多名中暑患者,其中5名重症中暑患者得了熱射病,住進了重症病房ICU。
6月24日晚上10時許,漳州市第三醫院的急診醫生蔡志忠,隨救護車急急出診至鐵皮廠所在的龍文區朝陽街道。鐵皮廠房異常悶熱,塵土飛揚,陳某躺在地上,何時暈倒在地,現場沒人說得清楚。初步檢查,陳某頭部、鼻子等身體部位沒有明顯外傷,神智不清原因是什麼?鼻血從何而來?
陳某被馬上抬上救護車,此時他身體滾燙,呼吸有呼嚕聲,一測體溫嚇人一跳,體溫竟突破了水銀溫度計的42℃上限,估摸躥到了43℃!不僅如此,車載心電監護儀顯示,陳某存在嚴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動過速,且血壓偏低,存在休克情況,結合患者病史及初步查體,初步考慮患者為熱射病,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生死營救隨即在救護車上展開,醫護脫了患者上衣散熱,吸氧,補液,注射抗心律藥物。到了醫院,醫生立即採取各種措施降體溫,冰鹽水點滴,胃灌冰鹽水,冰袋冷敷腋下、額頭等散熱快的部位,空調、風扇一起上。同時予行氣管插管、深靜脈置管等搶救措施,搶救了20多鍾,患者體溫降到41℃,隨後被送入ICU更進一步治療。
經過相關檢查及結合患者情況,熱射病可確診,並考慮患者並發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多臟器損害。而患者鼻血,疑是熱損傷引起的鼻黏膜出血,也不排除昏迷倒地引起。
經過精心治療,目前陳某體溫回到了正常值,37℃。27日,陳某拔掉氣管插管,度過了危險期,正在進行保肝保腎等後續治療。
陳某在ICU治療
第909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吳燕生進一步解釋說,人體正常體溫的維持依賴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對機體產熱與散熱的適當調節,對於年老體弱多病者和在室外工作的人,當外界環境溫度升高時,高溫會使機體產熱及獲熱增多,引起產熱與散熱失衡,進而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發生障礙而中暑。
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重症中暑常會出現抽搐、休克、昏迷、腦水腫、肺水腫、肺衰竭、腎衰竭等,甚至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死亡率較高。
從熱射病的類型來看,漳州市第三醫院急診科蔡醫生說,通常情況下熱射病分為勞力型和經典型。前者為高溫環境下高強度工作引起,如消防員、建築工人、清潔工等等,在鐵皮廠工作的陳某就屬於這類情況;後者則不一定是高溫下勞作,比如,在高溫高溼環境下,在老房子密閉空間裡長時間呆著,或者大中午外出走路,也可能導致中暑,甚至引發熱射病。這種類型常見於體質較弱的老年人,醫院這段時間收治的熱射病患者中,就有兩個60多歲老人暈倒路上,被人送進來救治。其中一名65歲的女性患者,昏迷路邊,送到醫院治療時體溫高達42℃,已出現神經系統受損、體內臟器功能損害等危及生命的症狀,患者目前還在ICU進一步觀察治療。
而在臨床診斷上,蔡醫生說,在高溫高溼天氣條件下,排除其他身體疾病原因,只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之一:體溫達40℃以上;中樞神經受損,神智不清,抽搐,手腳硬邦邦等;多個臟器功能損害;凝血功能障礙或DIC,就可以考慮診斷為熱射病。
海都記者 周小春 通訊員 黎斌 張曉玲
值班編輯 陳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