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產業網際網路是目前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之一,不少傳統行業都開始涉足。但是,很多運營人在工作中發現,之前積累的經驗在產業網際網路上似乎匹配不上。本文作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提出了一些看法,與你分享。
繼消費網際網路後,產業網際網路和工業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行業並駕齊驅的兩大發展趨勢之一。
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企業開始接觸網際網路進行產業升級和平臺建設,很多做運營的朋友從傳統網際網路企業進入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後,發現之前的運營崗工作經驗似乎和新的運營崗匹配不上,一些已經成熟的用戶、活動、內容等運營玩兒法似乎無法套用,導致一些運營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心有餘而力不足」。
那麼,作為產業網際網路模式下的運營人,該如何做才能為平臺添磚加瓦呢?
一、如何理解產業網際網路?
「產業網際網路」:顧名思義,「產業」是根,「網際網路」是提效賦能的工具。
網際網路在這裡,不再是玩兒流量,也不是簡單的搭平臺這些常見的套路,而是需要與這個行業的本質規則融為一體。一方面來自產業本身的剛需和市場體量,另一方面來自與網際網路結合重塑後的質變和給企業帶來的效率和收益提升。將線上線下一體化後的網際網路形態,才是真正的產業網際網路。
和消費網際網路相比,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目標是通過網際網路工具幫助企業實現自身生產的效率提升、業務流程和資源配置的線上化、智能化,從而提高交易效率和收益的提升。
所以,和消費網際網路的「眼球經濟」相比,產業網際網路以「價值經濟」為主。
二、運營如何做?
1)洞察企業所屬行業的發展態勢,深入理解業務的生長規則,搭建初期的運營策略和路徑
每個傳統行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會沉澱出很多墨守成規的規則。很多一來就打著網際網路的旗號要創新、要顛覆、要革命這個行業的企業往往活不久。因為它的本體,是「產業」,不是網際網路。客戶核心訴求的解決,也仍然需要靠傳統行業自身來完成。
企業在接觸和結合網際網路進行升級改造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為傳統企業或傳統產業的從業人員提供信息化服務的工具或平臺,更多的是如何為企業的產生經營活動提提效和賦能。
做運營的朋友在接觸一個新的行業或進入一個新的企業中,首先要快速了解企業的業務活動,以及企業所屬行業的發展態勢,不僅僅是業務本身,而是業務活動背後的「為什麼」。無論公司是一個工具型產品,亦或是搭建一個連結上下遊資源的平臺,都需要快速了解業務動作和業務流,結合業務規則和產品形態充分思考用戶的使用場景,進一步思考用戶的使用路徑,在每一個路徑上思考刺激和觸達用戶的點,在點上去提供產品價值和影響用戶,從而提高品牌效應和獲得收入。
這一套完整的路徑梳理下來,基本可以完成初期的運營策略,再依據公司整體戰略規劃和產品形態可以進一步細化每一階段的運營手段。
2)幫助企業內部全員建立網際網路的基礎結構思維
我相信每一個進入產業網際網路的朋友一定或多或少都有過「陣痛期」。傳統行業出身的人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行業的很多教條框框、環境、人、規則和習慣也根深蒂固的烙印在身上。當有一個新的工具、新的產品、新的平臺出現,需要改變以前的作業模式,無論能提高效率,還是幫助企業各個層級的管理者進行實時進行在線管理,亦或是需要其他從業人員使用工具進行作業,對於傳統行業的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障礙」。此「障礙」非貶義詞,如產業網際網路一些核心的思維方法,對沒接觸過的來說會有一定的學習和理解門檻。
但企業要進化,一定是要內部認知先融合和統一。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運營的朋友站出來,或者某些程度上的主導,幫助企業塑造內部的認知環境。為什麼是運營來做?
因為在產業網際網路企業中,除了後端職能部門外,運營部門往往牽涉和協調的團隊最多,前端的業務線、市場線;中臺的產研線等,運營都在其中搭線和銜接及組織配合各個項目和產品的推進。
內部的融合和統一,除了要了解行業和業務本身的規則之外,還需要持續給大家傳遞用戶思維、產品思維、用戶體驗等基於網際網路體系下的一套結構化思維模式,幫助內部改變思維方式和思維理念,幫助老闆從企業的戰略部署到組織架構都要進行適應網際網路的改造,也許需要更為開放的心態,組織結構也需要更扁平化。
如果僅僅是口號,企業的發展之路必定不會長久。
3)建立一套完善的基於業務形態的平臺運營體系
傳統網際網路行業的運營體系,一般會包含產品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新媒體運營、渠道運營等幾個運營職能板塊。在產業網際網路企業中,可以根據公司業務情況,在以上運營板塊的基礎上進行優化。
如:企業開發的業務工具需要行業其他的市場從業者來使用時,往往線下的銷售或者市場團隊是無法去進行有效推廣和引導用戶上線的。我之前就遇到過很多,組織過多次培訓,培訓時大家都認真學習和理解,但在實際推廣時,也會忘記一些功能或者被用戶的問題給難住。
這個時候,就需要建立起一支線上的「市場運營」或者「運營BD」職能的崗位,配合線下的市場團隊進行線下任務的用戶引導和拉新,承擔了包括培訓、客服、用戶體驗反饋、線下活動執行和落地等多項關鍵職責,才能保證產品的正常運營,否則始終缺一個齒輪,無法形成良性運轉。
其他的運營板塊,比如產品、新媒體、活動等,無論是什麼樣的運營策略和節奏、內容的搭建,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點,就是和線下業務的動作一致性。和O2O的電商模式不一樣,電商平臺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剝離進行獨立運營是沒有問題的,但在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因傳統的實體業務的根是從下往上生長的,那麼線上平臺的內容建設一定要和線下業務的推進動作保持步調和節奏一致,無法剝離,一定是基於業務形態的統一線上線下運營。
線上運營這個時候更多的是發揮了網格狀的營銷布點任務,通過內容、渠道、活動等方式,在各個渠道口進行傳播,最終引導成為線下的營銷和交易轉化。
4)搭建一套線上線下一體化的SOP作業模式
新的產業結構,決定了新的分工與協作邏輯,甚至是一種生態思維,更關注內生增長的造血功能。
如何把傳統業務的作業方式進行打破和改造,利用線上的工具和平臺,將業務流通過改造升級,再重新鍛造出來,完成新的作業模式轉型升級。這個是運營團隊需要和產研團隊、前端的市場業務團隊共同去建設的過程。
這需要不斷試錯,需要時間沉澱,需要產品在業務流程中,不斷去針對某一個能解決核心問題而進行功能匹配和不斷迭代,切忌照搬各種形而上的網際網路框架、理論或者思維,最終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SOP,無論企業要開疆拓土或者組織結構優化,都是非常好的無形資產。
未來的傳統產業加網際網路,線下和線上的邊界會逐步模糊,任何一個動作幾乎都是線下和線上配合完成的。
三、寫在最後
要轉型成為產業網際網路企業,起步階段一定是打造企業級的網際網路平臺,而不是行業級的網際網路平臺。
運營崗在這類企業中的價值和作用毋庸置疑,如何利用網際網路運營策略來嫁接傳統業務,這是每一位運營的朋友需要持續思考的過程。
一起加油。
本文由 @danayhg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