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怡彭 發布時間:
作者:怡彭 發布時間:
北方的冬天並不好過。十二月還未過完,北京市就已連續兩次啟動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措施。「單雙號限行」,中小學、幼兒園和校外機構的停課:孩子在家無人管、教學任務完不成、作業太多做不完。畢竟,很少有一個假期能夠讓「家、校、生」三方同時不開心。
不過,在家長們「呼籲學校安裝新風系統」的過程中,停課在家的孩子們開始在老師的安排下遠程學習,有說法認為「霧霾假」成為了在線教育擴展用戶的機會。確實,許多在線教育企業這些天紛紛推出免費公益課程,幫助學生在家「停課不停學」。百度搜索的數據顯示,在霧霾放假期間,K12等在線課程搜索量明顯上升,在線教育機構的用戶量也有所增長。由此看來,冬日嗆人的霧霾倒真成了在線教育的「春天」。
不過,在家學習對於學生和教師這兩個群體來說都是考驗:面對堆積如山的作業,大部分學生和平日一樣無法分出時間精力上網學習;缺乏互動的授課視頻也讓家長、老師對學習效果有所質疑。K12階段,離開老師的引導的在線學習,效果並不能因為霧霾放假就得到保證。更何況,如果在線教育的發展要靠重汙染天氣來幫忙,這就好像「治霾全靠風」一樣令人絕望。
事實當然不是如此,因為在線教育本身就與教師這個群體密切相關。在公立校內,網際網路工具與老師密切配合,也可以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這次「霧霾假」被延期至整整五天,芥末堆與一線教師交流,也發現了不少在線教育在公立校應用、「救火」的案例。
北師大二附中的語文老師何杰一直在以網際網路為工具進行教學。霧霾假期間,在「雙課堂教學平臺」輔助下,他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班級討論功能,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孟子•滕文公下》,引導學生在平臺上就各自的疑問自由討論。在利用投票和評論功能掌握學生學習的難點之後,何老師錄製了兩段微課視頻,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圖為「雙課堂」系統中學生們針對某一問題的討論)
就這一篇課文,何老師在討論組中發布了三個主題討論帖,僅其中一貼就有累計100次評論回復。學生在網上的討論數量與深度,已經遠不是幾節實際課堂所能承載的了。在事後的反饋調查中,有同學表示:「通過雙課堂教學平臺等進行交流和答疑,讓每個人的意見都得到充分的表達,對某些問題同學之間的討論也相對更深入。」
據了解,何老師所用的「雙課堂教學平臺」由同方知好樂教育研究院基於此前十五年的教育信息化應用經驗自主研發,目前已在全國多所學校實現常態化應用,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特、高級教師。
何杰老師對芥末堆表示,不論是否霧霾,他和學生們都在運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活動。基於網際網路平臺的互動交流,為課堂教學的深化提供了數據支撐和學生意見的反饋,也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供了工具上的可能性。
但是,對於基於網絡的自主學習,何杰老師並不認可。他強調:「這與網絡學習的方式無關,而與人性的懶惰有關。個別自主性強的學生可以運用網際網路進行自主學習,但在沒有教師組織的情況下,多數學生是不會主動學習的。這就是當下在線教育不能黏住學生的根本原因。」
作業、考試同樣是這次霧霾假中的高頻詞。朝陽區某中學英語老師楊芳告訴芥末堆,在這次的霧霾假期中,她給學生留的一部分作業題來自在線智能題庫產品「快樂學」。在較長時間無法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也無法通過傳統的作業來判斷學生學習狀況的情況下,快樂學系統及時的反饋為她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而在平時,她也會利用快樂學布置一些聽力作業,系統中豐富而不拘泥於考試形式的聽力材料,讓她感到很實用。
(高效的反饋是老師們願意使用快樂學的原因)
北京的另一所知名重點中學,將快樂學作為日常作業和練習的工具使用。該校的一位數學老師對芥末堆表示,不只是在霧霾假時的作業,因為快樂學為老師提供了快速的反饋和數據的積累,該學校每周一次的數學統聯測試都在使用這套系統。除此之外,這位老師還曾嘗試過為自己的學生錄製微課視頻,但學生在看視頻學習時的專注度並不高,實際效果不能令人滿意。
也正因如此,對於在霧霾假中利用網際網路自學,她並不看好。在她看來,學生的作業量已十分可觀,大部分學生無暇顧及網絡上的學習資源。對於學有餘力且仍有進一步提升需求的學生,在線自學是錦上添花。但大部分學生沒有精力與動力去做這件事。
當然,也並非所有學校都為學生準備了巨量作業。據楊芳老師透露,楊老師所在的中學對學生的作業量限制在了每科45分鐘/天,即使是在霧霾假中也是如此。若真有學習意願,在線自學客觀上沒有問題。但是,這樣的情況並不佔多數。
霧霾假期中,老師所面臨的最大難題還不是複課後批改作業的巨大工作量,而是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假後不得不「搶課」。一位從事教學多年的老師向芥末堆反映:」為了在假期過後補上教學進度,各科老師互相搶課的狀況非常嚴重,期末鄰近,真的不想再放假了。」
然而,影響教學進度的問題在北京八中、八一中學等學校的英語老師中並沒有發生。據報導,這些學校的英語老師使用了基於翻轉課堂理念開發的英語學習應用盒子魚。在霧霾假期時,老師在家中遠程布置學習任務,即時地接收到學生的練習數據反饋,並通過系統與學生交流、答疑解惑。
創始人黎小說曾對芥末堆表示,盒子魚是一個主要通過教師口碑傳播的在線教育產品。而取得教師的信任,主要憑藉的是迅速的反饋、豐富的材料和實用的教學法所帶來的提分效果。比起反人性的去引導學生學習,滿足老師的需求或許還要更加容易一些。
來自一線的教師們提供的一個事實是:即使是自身經常使用、對網際網路教學持肯定態度的老師,也依然無法信任利用網際網路自主學習的效果。所以,做在線教育,不能指望滿世界孩子都是學霸成就萬千「獨角獸」。
K12階段的教育,有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對於學習這件事情,一、二線城市的學生的最大問題並不在於工具、內容、資源的好壞,而是「學與不學」。而這也正是在線視頻課出現十餘年,坐擁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優勢,卻始終無法「顛覆」線下培訓的原因。
現在的一些在線教育產品專注在做的,是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資源、工具、平臺,卻想盡一切辦法幫學生「繞開老師和學校」。卻不曾想到,在青春期孩子們趨近與正無窮大的玩樂需求面前,沒有任何學習產品「剛需」。而這個問題,計算機、大數據無法解決,穹頂之下的霧霾同樣無能為力。
借用一位行業前輩的話說,「學習、提分不是學生的需求,是學生他媽(爸)的需求。」 在機器「智能」到能夠強迫學生去學習的地步之前,再好的學習產品也無法替代老師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既然如此,和目標一致的老師們「聯手」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在霧霾假期中,網際網路工具受到了部分老師的「重用」。而隨著在線的方式逐漸被認可,成為老師們手中的高頻剛需,或許是一條更寬闊的道路。
畢竟,學習不是剛需,解決學生「不學」的問題才是剛需。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