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賣龜,年入千萬
前幾日,網上盛傳淘寶主播李佳琦花1.3億買了一棟豪宅。消息的真假尚未可知,但著實讓主播這一職業再次進入公眾的視線。
的確,近年來電商直播日益火爆,李佳琦、薇婭的追隨者也越來越多。直播賣衣服的、賣零食的、賣化妝品的,種類應有盡有,層出不窮。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還有人靠直播賣龜發了大財!
85後女主播張靜,從2018年5月開始在淘寶直播賣龜。起初,她因為孩子上了幼兒園,自己在家閒來無事,便直播來打發時間。
後來漸漸發現了門道,把直播賣龜做成了一門大生意。 她賣的龜,多是像中華草龜一類的半水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龜。
由於丈夫從事龜鱉養殖工作,所以貨源不用操心,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直播當中。
每天上午,張靜都會把待售的烏龜們按品種、大小分類,放入不同的水盆中,調好鏡頭等設備,開始一天的直播。 在直播中,張靜要給講解烏龜的品種、特點、生活習性以及養殖方法。
同時也要積極和彈幕互動,及時解答觀眾的疑問,並想方設法講些趣味段子,好讓過程沒那麼無聊。
「陸龜吃菜,水龜吃肉,半水龜啥都吃,我們賣的這種就是半水龜,特別好養。」
「養龜要換水,自來水放太陽底下曬一會兒除氯就行了,水體越小換的越勤。」像這樣的話張靜每天要重複很多次,因為總有新的觀眾進來提問。
和其他主播一樣,張靜一旦打開直播間就不能輕易關掉,否則數據就會重新結算。
不過直播賣龜有個好處就是不太需要主播本人出鏡,把烏龜拍好就行了,因此免去了許多麻煩事。 張靜的直播強度很高,平均每天要播十個小時,一天播下來嗓子都是啞的。
但沒辦法,咽喉炎是她們這行的職業病,只能靠飲食和藥物調節。 在張靜直播一年多的時間裡,她的粉絲從2000多人漲到20000多人,去年淘寶店的銷售額高達千萬,相比於沒開播時足足翻了三倍。
不僅如此,她還在與直播間裡的一些粉絲成為了朋友,經常交流養龜心得。 接下來的日子裡,張靜打算從銷售普通的烏龜品種轉型到銷售高端品種。對於直播賣龜行業的未來,她滿懷期待。
選對細分領域,就成功了一半
張靜直播養龜能火,其實並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養龜這一行業自身的優勢使然。
首先,寵物龜的消費市場遠比一般人想像中大。
據統計,龜類是除了貓、狗之外飼養人數最多的物種,平均每十個中國人裡就有一個人養過龜。有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就不愁直播賣龜沒人看了。
其次,養龜的門檻非常低,不像養貓一樣要鏟屎、絕育、打疫苗、更換貓糧,只要定時換水就行了。
烏龜食量小,活動範圍也小,不需要很大的空間就能養,非常方便。
如此低的飼養門檻,再加上經濟實惠的價格,大大提高了直播中購買的成交意願。人們買只貓可能會因為成本問題考慮再三,但買烏龜只需要幾十塊錢,很容易當成體驗型消費下單。
再者,龜類作為一種爬寵,比同類的蛇、蜥蜴更通人性,對主人的行為有一定理解能力,適合當伴侶型寵物。
另外,龜類的生命力頑強,某些品種壽命比人還久,不會出現「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尷尬。
最後還有一點,龜類不僅能當做寵物飼養,還能食用。「我們這賣的都是些小龜,小龜好養,那種很大一隻的老龜適合你們拿回去煲湯。」
在直播中,張靜也偶爾用玩笑般的語氣講出業內的共識。 由此看來,雖然張靜是偶然踏入直播賣龜行業的,但她未必沒有對這一行進行過系統的研究。
別看主播們看起來很輕鬆,鏡頭外的付出往往鮮為人知。 而且,養龜賣龜並非沒有風險。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某些龜種如巴西龜、鱷龜差點被列入禁食禁運名單,這不禁讓養殖戶和主播們捏了一把汗。
所以,從事任何行業都要有抗風險意識,指不定哪天就因為「降維打擊」而血本無歸了呢。
做主播,不一定要成為李佳琦
最近幾個月,有一大批新人湧入主播行業,其中不乏「一哥」李佳琦的模仿者。
但能復刻李佳琦當初成功之路的,一個都沒有見到。 李佳琦之所以能爆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味的模仿是沒有用的。做主播想要成功,必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而張靜就為我們演示了一條不同於李佳琦的路線。
復盤張靜的經歷,不難發現她的成功來自於以下幾點:
第一:全身心的投入。
很多人做主播,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做的。雖然這種方式無可厚非,但兼職主播和全職主播的心態是有很大差別的。
全職主播身後沒有退路,因此會更加賣力,更加認真,更加富有激情。 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自然也難以獲得與之相符的回報。
第二:專業性。
不可否認的是,在養龜方面,張靜擁有遠高於常人的專業度。有關烏龜的各種知識,她像執教多年的老教師一樣熟記於心。嫻熟的業務能力,讓她更容易獲得買家的信賴。
也許我們不能像李佳琦一樣對各個類目的商品如數家珍,但我們可以像張靜一樣,專攻一個品類,成為某領域的專家。專業能力過硬的人,在哪都吃得開。
第三:持之以恆。
主播這個職業,是一門熟練工,每天都要重複相同的工作。張靜這種單品類的,同質化就更加嚴重了。
不少入行的新人,都因為無法堅持這種單調的工作內容半途而廢。 即使是李佳琦,也不是一出道就爆紅的,在他直播初期同樣是門可羅雀,堅持播了幾個月才有好轉。
找到讓自己持之以恆的動力,可能比專業技能更重要。 總而言之,做直播不一定要成為「下一個李佳琦」,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並堅持下去,誰都有可能成為耀眼的直播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