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於10月10日7點16分在華山醫院經搶救無效過世,享年88歲。
任桂珍,生於山東臨沂,3歲來到濟南,16歲踏上南下革命的路。她曾在革大文工團工作,進入上海歌劇院後,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紅霞》《劉三姐》《洪湖赤衛隊》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曾是引起轟動的上海第一代「江姐」。她首唱的《唱支山歌給黨聽》《誰不說俺家鄉好》《解放軍同志請你停一停》《美麗的哈瓦那》等歌曲廣為流傳,久唱不衰。
1996年四代「江姐」的合影,從左至右唐群、任桂珍、江燕燕、李小燕
在採訪中,她曾說起扮演江姐的感觸。「江姐是個地下工作者,她身上帶有的革命氣息使得她不同於平常女性,她熱愛黨、熱愛生活和工作,所以是個充滿朝氣、富有生命力的形象,一出場就很有氣場,我在飾演時也會注重表現她堅定、樂觀的眼神。尤其是江姐為了讓人民徹底得到解放,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帶著任務到淮陰山,那種興奮、幸福、急迫的心情都是我需要理解和體會的。」任桂珍說,雖然她是演「江姐」,但不能抱著是在「演英雄」的想法,而要想著「我就是江姐,我就是黨的女兒」。
一座城市,一段記憶。1949年5月27日,上海,天亮了。
去年5月,文匯報曾特邀老藝術家任桂珍追述往事,她親歷了南京路上打腰鼓的盛況,見證了改天換日的時刻。
《任桂珍:革命路上凝聚信仰的力量》
上海人真淡定、真開放
1949年5月底上海解放,我們文工團打著腰鼓進上海。那時我才16歲,對上海的印象只來自幾部老電影,那是傳說中的「花花世界」。之前,我們從微山湖一路步行南下,一天走100多裡路。累了我們睡在豬圈旁邊,吃的是摻了沙子的米飯,出了一身汗沒條件洗澡,每個人身上都有蝨子。老白蝨新陳代謝,每天都有小蟲出現,我們戲稱它們「革命蟲」。不過大家並不在乎,把蝨子篦一篦,扎兩根辮子又上路了。
部隊的戰友們就像親人一樣,你生病了,戰友會為你去老百姓家裡熬點米湯,幫你去搞一點藥。當大家齊唱「團結就是力量」的時候,感覺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就都顧不上想家。行軍路上,我們還要抓緊學習,熟讀「入城守則」,我記得紀律條例非常細緻,有「不住民房店鋪」、「無事不上街」……當時,《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入城紀律》都被印刷成口袋書,還有介紹大城市裡公共設施、電器、市民生活的《城市常識》。
剛到上海那會兒,我們住在四川北路上的復興中學,那是一棟漂亮氣派的大洋房。第一次住洋房特別新鮮,連玻璃窗都要去摸一摸。到了晚上,我們二十幾個女同志就在教室裡打地鋪,比起行軍時已經像天堂了。復興中學往北就是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我們每天吃飯要穿過公園。上海人真淡定啊,解放完全沒有影響到正常生活。公園裡什麼人都有,女人挎著男人的手臂談戀愛,在山東很少見過這麼開放的情形。我們穿著軍裝、排著整齊隊列,從談戀愛的小年輕跟前經過,他們好奇地盯著隊伍看。夥伴們都高高昂起頭,我心裡也有著一股自豪勁兒,「我們是來解放你們的」。
部隊管得很嚴,不允許個人行動,所有時間不是學習政治和時事,就是排練。一個小組11個人,一起在大廁所間裡洗頭、洗澡、洗衣服。吃飯時,一個小組一大盆菜,主食是白米飯,也有饅頭、肉包子,盆菜是我們山東特色的蒜苗紅燒肉、燒豆腐、燒蘿蔔。我天生閒不住,行軍去食堂時跟朋友落在最後,溜進路邊一家賣零食的小鋪子,糖果啊、花生仁啊真叫一個琳琅滿目,把我們饞的喲。我們買了一小包花生路上偷偷吃,結果違反「入城守則」被抓到了。小組會上,領導狠狠批了我們倆一頓,「你們兩個思想不對頭,自由散漫,要認真寫檢查。」
排演《白毛女》眼淚止不住往下淌
剛解放那幾天,上海每天都有大遊行,那是我們文工團大顯身手的時候。我們百來號人打著腰鼓、扭著秧歌從四川北路一路跳到南京路,高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熱火朝天,氣勢很足。群眾從街道兩邊高樓的窗戶裡探出頭,看著我們這支特殊的隊伍。
文工團要參加遊行,也要在固定舞臺為群眾和戰士們演出,《婦女解放歌》《夫妻識字》《兄妹開荒》都是我的拿手節目。如果有時間,我們還要到工廠體驗生活,為職工進行慰問演出。印象最深的是在申新九廠演出,廠方特別熱情,天天給演員送饅頭、紅燒肉。在申新九廠,因為我們要以勞動模範楊富珍為藍本創作節目,我還當過她的學徒。她只比我大一歲,步伐特別快,在紡織機前不停地走來走去,走一步,頂平常人兩步。
2016年7月1日,上海歌劇院「第六代」江姐何曉楠與「第一代」江姐任桂珍同臺獻唱《紅梅贊》
學習結束後,我們在海軍司令部排演《白毛女》。導演跟我們說臺上演的都是真人真事,舊社會把喜兒折磨成那個樣子,排戲時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淌。《白毛女》在司令部禮堂演出,市民和解放軍戰士都來看,到了劇情高潮,觀眾群情激憤。當演到楊白勞被迫自盡,喜兒被搶走時,臺上臺下一同為喜兒哭訴;演到鬥爭黃世仁的場面,觀眾控制不住激動,把磚頭瓦片橘子皮往黃世仁身上砸。行軍、進城一路上聽到看到的事物、學習過的知識、背熟了的紀律在這一刻融在了一起,我的思想在演出中又再一次升華。(《任桂珍:革命路上凝聚信仰的力量》刊登於2019年5月26日《文匯報》口述:任桂珍 整理:宣晶 )
作者:宣晶
編輯:周敏嫻
責任編輯:李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