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昨天在滬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88歲。任桂珍曾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天門島》《紅霞》《紅珊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江姐》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她是上海歌劇院第一代「江姐」,直到耄耋之年還時常與年輕人同臺。住院期間,她身體日漸虛弱,病房裡仍然日日有歌聲;當聽說為迎接建黨百年《江姐》要復排時,她眼裡有光,充滿期待。
「先要做江姐這樣的人」
任桂珍出生於山東臨沂。1948年,她離開家鄉,隨解放軍一路南下,在革大文工團投身革命文藝工作。行軍路上,任桂珍經歷過風餐露宿、槍林彈雨。她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段經歷,後來很大程度上幫助我理解了『江姐』這個角色,理解了什麼是『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耄耋之年的任桂珍,還時常參與指導《江姐》復排。上海歌劇院第六代「江姐」何曉楠記得,作為藝術指導的任桂珍第一次給她講戲時,問她:「曉楠,你相不相信這是真實的事?你相不相信江姐是真實的人?」何曉楠點點頭:「我信。」於是,任桂珍開始跟她講戲。講戲不是講唱腔或走位,而是講江姐的故事。
「要把江姐演得生動鮮活,先要做江姐這樣的人。」何曉楠覺得,這是任老師最珍貴的感悟,也是對她最大的鞭策,她希望能用實際行動在臺上臺下傳承江姐的精神。
去年,華東師範大學歌劇實驗中心民族歌劇《江姐》在美琪大戲院上演。演出前夜,任桂珍特地趕到現場指導彩排。看完演出,她激動落淚:「孩子們的演出太棒了,我太感動了!」
離不開舞臺和老百姓
「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上海歌劇院的發展,離不開任桂珍的名字。」得到任桂珍去世的消息,導演張遠文翻出相冊,在黑白照片裡回憶起一幕幕往事。
任桂珍的愛國精神和敬業精神也讓張遠文感佩。1953年,任桂珍曾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戰壕裡,一把二胡、一把三弦為她伴奏,張口就唱,不怕苦不怕累。她曾說哪裡需要她就去哪裡。」 1958年、1959年,任桂珍在長江沿線巡迴演出,為學生、工人唱歌。「她兢兢業業,有時候一天演兩三場,每一場都情緒飽滿,發高燒也堅持上臺。」
不管舞臺大小、不管是演出還是教學,不管有沒有報酬,只要有需要,只要身體允許,她都會參加。「她一唱歌就快樂,她離不開觀眾,離不開老百姓。」認識任桂珍多年,張遠文覺得她越活越像「江姐」:「她一輩子『演江姐、學江姐、做江姐』,在臺上臺下傳承著江姐的精神,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