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過年冷知識:古代早已有元旦,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終於,元旦就快要到了。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是對過去的一年的總結。雖然在我國,人們對元旦並不像對春節那樣的重視,但是,畢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多少人對這樣的一個節日還是非常期盼的。在今天,我見給大家進行一下科普,來告訴大家,那些你不曾知道的事情。
首先就是元旦。對於元旦,大家雖然都並不陌生。這是陽曆的新年,是每年的第一天,和我們傳統的春節並不相同。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大都是按照我們中國,即所謂了陰曆來過日子的。而元旦,通常在國外是非常的受重視的。所以,在不少人的心中,可能認為,這個「元旦」應該是一個比較新的詞語,或者是衝國外傳來的詞語。其實並不是這樣。「元旦」這一個詞語,在中國,其實已經有這4000多年的歷史了。追溯到具體的某一個時期,那邊是三皇五帝的時候了。
我們在古代的文獻上曾經發現過這樣的一句話「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在中國的古代,春節,其實並不是叫做春節,而是叫做元旦。在漢武帝時期之前,元旦的日子並不統一。有的時候是指十月一日,有的時候指的是十一月一日,有的時候確指的是一月一日。知道漢武帝的時候,才規定了一月一日叫做元旦。而後,人們便在正月初一這一天,過元旦慶祝新的一年,然而,知道辛亥革命推翻長達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政府方面才決定使用公曆,元旦仍然為一月一日,只不過指的是公曆的一月一日。
第二個,是賀卡。記得在上初中的時候,每每到了聖誕節或者元旦,都要相互贈送賀卡,尤其是聖誕節的時候。所以,我一直以為,寫賀卡是從國外傳來的一種習俗,或者只是新時代的產物。但是事實證明,我所以為的其實是錯誤的。原來呀, 這種通過寫賀卡來慶賀和互相祝願的方式,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非常的流行了。在北宋年間的時候,每每到了過年,官員們之間就要相互祝賀。
但是,畢竟同朝為官的人們太多了,一一親自登門拜訪那是肯定不可能的,畢竟各家還要有親戚需要登門拜訪。所以,為了減輕自己的麻煩,開始漸漸流行起讓僕人替自己送去賀卡來拜年的方式。到了明清時代,這一習慣仍然非常的受用。同時,身處地方的官員,不能隨意進入京城。便也通過送賀卡的方式來給皇帝送去祝福。
最後一個便是剃頭。你們那裡,是否有正月不能理髮的習慣。因為在古代流傳下來的 俗語中,認為正月剃頭是對舅舅非常不好的。但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說法的。這個習俗是從清朝時期開始盛行的。在滿清的軍隊入關之後,為了更快的對中原地區完成統治,便開始要求中原的人們剃髮並更換和他們相同的服裝。我們都知道,在很早之前,中國內地便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說法。輕易剃頭,被認為是對父母的不孝。
所以,在清政府推行這一政策的時候,便遭到了大規模的反對。但是,終究是鬥不過清朝政府,只能選擇妥協。為了思念漢族的文化,人們便以正月不剃頭的方式來進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發音的原因,「思舊」逐漸被傳為「死舅」。看完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大家是否會有一種學到新東西的感覺。其實,類似於這樣的情況還是非常的常見的,想要了解更多,那就需要大家對中國的傳統更深入的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