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過年冷知識:古代早已有元旦,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2020-12-19 春說

3個過年冷知識:古代早已有元旦,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終於,元旦就快要到了。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是對過去的一年的總結。雖然在我國,人們對元旦並不像對春節那樣的重視,但是,畢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多少人對這樣的一個節日還是非常期盼的。在今天,我見給大家進行一下科普,來告訴大家,那些你不曾知道的事情。

首先就是元旦。對於元旦,大家雖然都並不陌生。這是陽曆的新年,是每年的第一天,和我們傳統的春節並不相同。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大都是按照我們中國,即所謂了陰曆來過日子的。而元旦,通常在國外是非常的受重視的。所以,在不少人的心中,可能認為,這個「元旦」應該是一個比較新的詞語,或者是衝國外傳來的詞語。其實並不是這樣。「元旦」這一個詞語,在中國,其實已經有這4000多年的歷史了。追溯到具體的某一個時期,那邊是三皇五帝的時候了。

我們在古代的文獻上曾經發現過這樣的一句話「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在中國的古代,春節,其實並不是叫做春節,而是叫做元旦。在漢武帝時期之前,元旦的日子並不統一。有的時候是指十月一日,有的時候指的是十一月一日,有的時候確指的是一月一日。知道漢武帝的時候,才規定了一月一日叫做元旦。而後,人們便在正月初一這一天,過元旦慶祝新的一年,然而,知道辛亥革命推翻長達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政府方面才決定使用公曆,元旦仍然為一月一日,只不過指的是公曆的一月一日。

第二個,是賀卡。記得在上初中的時候,每每到了聖誕節或者元旦,都要相互贈送賀卡,尤其是聖誕節的時候。所以,我一直以為,寫賀卡是從國外傳來的一種習俗,或者只是新時代的產物。但是事實證明,我所以為的其實是錯誤的。原來呀, 這種通過寫賀卡來慶賀和互相祝願的方式,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非常的流行了。在北宋年間的時候,每每到了過年,官員們之間就要相互祝賀。

但是,畢竟同朝為官的人們太多了,一一親自登門拜訪那是肯定不可能的,畢竟各家還要有親戚需要登門拜訪。所以,為了減輕自己的麻煩,開始漸漸流行起讓僕人替自己送去賀卡來拜年的方式。到了明清時代,這一習慣仍然非常的受用。同時,身處地方的官員,不能隨意進入京城。便也通過送賀卡的方式來給皇帝送去祝福。

最後一個便是剃頭。你們那裡,是否有正月不能理髮的習慣。因為在古代流傳下來的 俗語中,認為正月剃頭是對舅舅非常不好的。但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說法的。這個習俗是從清朝時期開始盛行的。在滿清的軍隊入關之後,為了更快的對中原地區完成統治,便開始要求中原的人們剃髮並更換和他們相同的服裝。我們都知道,在很早之前,中國內地便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說法。輕易剃頭,被認為是對父母的不孝。

所以,在清政府推行這一政策的時候,便遭到了大規模的反對。但是,終究是鬥不過清朝政府,只能選擇妥協。為了思念漢族的文化,人們便以正月不剃頭的方式來進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發音的原因,「思舊」逐漸被傳為「死舅」。看完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大家是否會有一種學到新東西的感覺。其實,類似於這樣的情況還是非常的常見的,想要了解更多,那就需要大家對中國的傳統更深入的學習了。

相關焦點

  • 三個過年冷知識:元旦並非新事物,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全球華人的大狂歡——「過年」馬上就要來臨了,不知大家是否都已到家,每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或多或少的接受一些過年的科普,本文用三個關鍵詞也給大家科普一下過年的一些知識。和主流不太一樣的,這裡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些稍微冷一點的過年關鍵詞,讓大家在忙年之餘或是在旅途之中也能增長一下知識,等到過年的各種聚會中,「炫耀」一下自己淵博的知識。關鍵詞一:元旦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元旦」,咱們現在把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而我們馬上就要過的「年」稱為「春節」,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元旦」一詞是個新詞,是個舶來品。
  • 農村流傳近百年的「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究竟有什麼講究?
    這不馬上要過年了,臘月正月一年中的頭和尾,在這兩個節日中有很多習俗,尤其是農村。在很多的農村地區,一直有「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這樣的說法,並且已經流傳了上百年,這個習俗究竟有什麼說法,為何人們能一直遵守這麼多年?
  • 「正月不剃頭」其實緣起古人「思舊」
    為了這個事,家住在棲霞區的仲先生感覺有些鬧心,眼下這年也過了、節也過了,本想著理個髮就能開工大吉了,新的一年精精神神地到單位,也有個開個好頭的寓意。可沒有想到頭髮剛理,發了個朋友圈就被舅舅看到了,無釐頭地被舅舅大罵了一頓。原因就是流傳的「正月不能剃頭」。面對這樣的民俗,仲先生感到自己有些冤枉,並不知道有這樣的民俗。
  • 俗語「正月剃頭死舅舅」是什麼意思?正月剃頭,為何舅舅要倒黴?
    但是在現代之時就有很大的不同了,現代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方式、生產效率並不像之前那麼的單一,人力反而成為最廉價,最廣泛的方式,因此需要女性的地方也逐漸增加。女性的能力也逐漸的被認可,因此社會地位就逐漸提高,與之前的封建社會大大不同,有著翻天覆地的改變。除了這個俗語之外,我們尤其經常在過年期間會聽過這樣一句話:"正月剃頭死舅舅"。
  • 農村俗語「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為什麼?有道理嗎?
    「正頭不剃頭,臘月不定親」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村裡的長輩談起過,這句俗語現在其實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習俗,一種風俗存在。 「正月不剃頭」的習俗,其實古代和現在的訛傳是不同的,我為什麼說「正月不剃頭」的含義在現在是訛傳呢?
  • 為何老人都講臘月不搬家,正月裡不準剃頭
    關住保定微評說,給你不一樣的視角,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又有56個民族的大融合,我們國家又是禮儀之邦,這麼多年下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都有自己國人的忌諱。保微在前面的文章裡面說過,正月不讓剃頭,因為老話裡面表正月裡面剃頭死舅舅,雖然這是一個以訛傳訛的風俗,但是也流傳了幾百年之久,所以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都會在臘月的最後幾天督促我們剃頭理髮,以免在正月裡面頭髮太長不好看,為了自己的親人也不能去理髮。上一篇文章說過正月裡面剃頭是在清朝時候,前朝的人為了懷念大明王朝不願意去理髮,寓意思舊,久而久之被傳成了正月裡面剃頭死舅舅。
  • 古人也叫「春節」嗎?過年在古代另有稱呼,其起源也多種多樣
    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都正式進入了過年的節奏。其實在我國古代,由於一直採用農曆年曆法體系,所以如今的元旦與春節在古代其實是同一個節日,都是新舊年更替的標誌。但自民國以來,由於公曆年成為官方曆法,元旦也逐漸成為慶祝公曆年更替的節日,南京國民政府更是在後來廢除了農曆年的「春節」。
  • 大年初一過年有哪些禁忌 正月為什麼不剃頭
    你知道大年初一過年禁忌有哪些,大年初一習俗各地又有什麼不同嗎?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掃地等等,這些你都知道嗎?大年初一過年禁忌  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才不會將財富與財運洗掉。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早上忌吃稀飯、葷食、藥。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難道臘月沒有好日子嗎?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難道臘月沒有好日子嗎?在我國歷史上流傳下來很多的俗語,這些都是我們的祖輩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在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俗語流傳,雖然這些俗語看上去通俗易懂,但是其中的含義也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實像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祖輩根據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總結而來,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今天給大家講的俗語是「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這句俗語到底有著怎樣的含義呢?
  •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為何農曆二月二才是「剃頭日」?
    農曆二月二,舊稱龍抬頭,古今都有哪些習俗?「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二月二龍抬頭,才是「剃頭日」! 農村有個舊俗,就是正月裡不能剃頭,也就是俗語所說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其實,「正月剃頭死舅舅」並非迷信之語,而是源自一段血腥的歷史。
  • 【真相】除了正月剃頭死舅舅,這些習俗也不靠譜!
    「正月理髮死舅舅」是民俗文化的變異,也是一種誤傳。」正月不剃頭」的習俗,最初壓根就和舅舅沒關係!!!後來這種習俗在流傳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舊」。後來,「思舊」被訛傳為「死舅」,以訛傳訛,也就有了後來「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 文化:春節習俗之正月為什麼不能剃頭?
    導讀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古人敬天地鬼神,所以在民間有很多流傳的禁忌,春節期間特別出名的一句話就是「正月剃頭死舅舅」,那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有了這樣的說法呢?關於正月剃頭那點事兒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諧音。據民國二十四年出版的《掖縣誌》中記載:「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 為什麼過年前要剃頭,正月裡不許剃,原因在這呢
    關注保定微評說,給你不一樣的視角,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在我們保定有正月裡不讓剃頭的風俗,後來知道了原來全國很多地方也有。從我有記憶起,每到過年之前,總會被爸媽催著去剃頭,哪怕不是很長。有一次,我出於好奇問了母親為什麼?她說正月不能剃頭。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知道了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中國古話為「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也就是說正月剃頭會害死自己的舅舅。甚至在王自健的脫口秀上曾有「舅舅一到正月就把我接到他家玩」的幽默段子;但現在已經9102年了,正月剃頭真的有那麼大的魔力嗎?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的家鄉有這樣的說法嗎?
    在我的家鄉,就有「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的俗語,這是什麼意思呢?正月不理髮正月不理髮是為了舅舅考慮,因為「正月剃頭死舅舅」——我相信這句俗語的流傳更加廣泛吧?我家小外甥正月要理髮,我就愣是不同意他去,我的命多金貴啊是吧。以前還看過新聞,說某地一外甥用「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句話去敲詐舅舅,要是舅舅不給錢,他就去剃頭,真是笑死我了。不過獨生子女這一代不用擔心了,盡情剪頭,反正也沒有舅舅,你們根本不懂我作為一個舅舅,心裡有多苦。
  • 過年前後,記得剃頭!
    而從古至今關於春節的風俗傳統數不勝數,大到神話故事,小到稱呼禮儀,都是有說法有講究的。但是其中最有意思的在我看來還是關於剃頭的那些事兒。有道是年前剪頭好運留,正月剪頭「死舅舅」。前因後果,各中緣由,還是要從兩千年前說起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元旦過後便是新年,古人也有春節聯歡晚會,也會放假,你知道嗎?
    元旦將至,先給大家拜個早年了,喜歡歷史的朋友,期待您的關注,小古將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優質內容。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所以在每年的正月一日新一年的開始之日,便是元旦了。
  • 古人為什麼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有什麼說法?
    春節是我國民俗中最盛大的一個節日,全國人民以及海外華人,從年三十到正月期間,都在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下度過。問題來了,古人為何把春節定在正月初一呢?要了解這個問題,就要了解春節是怎樣產生的?古代春節的出現和古人祭祀有關。古人為了感恩祖先和上天的保佑,一般在豐收之後和年終歲尾舉行祭祀活動。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古人發明了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環相配記載日期,這就出現了十二月份。
  • 為什麼「正月裡不能剃頭」?原來我們被這個傳統觀念騙了300多年
    《寶蓮燈》裡的沉香為了反抗舅舅二郎神劈山救母,他為什麼不在正月理個髮呢?也是外甥熬成舅舅的二郎神為了反抗他舅玉皇大帝劈山救母,他為什麼不在正月理個髮呢?進行完蘇格拉底式的詰問,我們再學習一下黑格爾的辯證法。
  • 為何會說「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和舅舅有啥關係呢?
    為何會說「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和舅舅有啥關係呢?文/歷史通心在我們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中,有許許多多令人受益匪淺的瑰寶。就比如說,獨具魅力的詩詞歌賦、或者是茶文化、對聯文化等等。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正月剃頭死舅舅」,為何會這樣說,這又和舅舅有啥關係呢?咱們就接著往下看吧據了解,這其中有一種說法是源於清軍入關,滿清貴族為了更好地鞏固封建統治,便對各族人民下達了剃髮令。甚至還有這樣一句口號「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畢竟,在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都十分傳統,而且還一直有著這樣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 正月剃頭舅舅的死亡率是多少?用大數據來揭秘!看好了
    這一年的忙碌下來,在正月的時候終於有假期,看到自己長長的頭髮,就想著去理髮。但是在出門前就會被自家的老母親攔住,她說出了一句俗語:「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這話一出,嚇得大部分人都臨時退縮,等到正月過了才敢去剪頭髮。說到這句俗語,有小夥伴好奇,這句話的真實度有多高呢?死亡率究竟是多少呢?今天小編我就來跟大家用科學的大數據為你們解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