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節習俗之正月為什麼不能剃頭?

2020-12-17 華揚老師

導讀

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古人敬天地鬼神,所以在民間有很多流傳的禁忌,春節期間特別出名的一句話就是「正月剃頭死舅舅」,那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有了這樣的說法呢?

關於正月剃頭那點事兒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諧音。

據民國二十四年出版的《掖縣誌》中記載:「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話說清軍入關的時候,打著「滅流寇以安天下」的旗號,其統治還是得到了部分漢族老百姓和士大夫的認可。

但是在入關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軍在中原地區實行「剃髮易服」的法令,這遭到了漢族人民的極力反對。

其實上述《掖縣誌》中的鄉老將「剃髮令」的時間記錄有些出入,早在順治二年六月的時候,攝政王多爾袞就曾下令在北京的前門、地安門、東西四牌樓等主要的路口設立席棚,免費給來往的行人剃頭。

「剃髮令」規定官軍民一律剃髮,遲疑者按逆賊論,一律斬首。

清軍以死要挾漢人歸依滿人的方式,使漢人異常憤怒,諸多漢人寧死也不剃髮,甚至高呼:「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

順治元年至順治七年,公元1644~1650年,義大利耶穌會士衛匡國寫下《韃靼戰紀》,其中記錄:中國南方的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為保衛自己的頭髮而鬥爭,比為明朝皇帝戰鬥得更加英勇。

為剃頭不惜掉頭,這是義大利人很難理解的。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實跟漢人的儒家傳統有關。

《孝經·開宗明義》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自古以來,古代漢人對於身體髮膚都極為看重,今人看來,似乎有些荒唐,但是古代確實如此,比如在三國時期,曹操徵張繡時就有過割發代首,並且古代還有一種非常嚴厲的刑罰——髡(kūn)刑,也是把人的頭髮剃光。

由此可見,古代漢人對頭髮那是極其看重的,所以,清軍頒布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一剃髮令,讓漢人開始了反抗清軍統治。

而因為剃髮令所引發的慘案,最著名的當屬嘉定三屠。

儘管清軍殘酷鎮壓了漢人的武裝抗爭,但是反抗卻沒有停止,許多人把遵從傳統習慣和懷念明朝的情感結合起來,約定每到正月裡大家都不剃頭,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遂有了流傳至今的民俗。

所以,正月剃頭與舅舅是無關的,但是習俗所在,移風易俗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家鄉有這種習慣的話,還是等到「二月二,龍抬頭」再去理髮吧。

當然了,從中醫養生角度講,正月裡不理髮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也就是說,春天的三個月,是所謂推陳出新、萬物復甦的季節,提倡生長不要扼殺,從這個角度看,正月不剃頭也算有些道理。

相關焦點

  • 【真相】除了正月剃頭死舅舅,這些習俗也不靠譜!
    沒辦法「正月剃頭死舅舅」!為了來年能順利健康舅舅們能不忙嘛~估計舅媽也不能閒著不過,你要問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為什麼剃頭就會死舅舅?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說了這麼多年了!「正月理髮死舅舅」是民俗文化的變異,也是一種誤傳。」正月不剃頭」的習俗,最初壓根就和舅舅沒關係!!!
  • 農村習俗正月不剃頭,為什么正月不能理髮?跟舅舅又有什麼關係?
    想必大家都聽過,"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這句農村俗語,為什么正月不能剪頭髮呢?還有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這種說法又是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呢?跟舅舅又有什麼關係呢?正月是一年的開始,之所以一開始有正月不理髮這個說法,原義是新的一年一開始不要忘了去年的辛苦和經驗,是思舊的意思。其實古時候的人比較封建迷信,禁忌也比較多,在中庸思想的影響下,不太願意打破常規,而且又對開端比較看重,所以就有正月不剪頭的說法。類似的還有初一不扔垃圾的習俗,都反映的是同一層意思。
  • 為什麼「正月裡不能剃頭」?原來我們被這個傳統觀念騙了300多年
    《寶蓮燈》裡的沉香為了反抗舅舅二郎神劈山救母,他為什麼不在正月理個髮呢?也是外甥熬成舅舅的二郎神為了反抗他舅玉皇大帝劈山救母,他為什麼不在正月理個髮呢?進行完蘇格拉底式的詰問,我們再學習一下黑格爾的辯證法。
  • 為什麼過年前要剃頭,正月裡不許剃,原因在這呢
    在我們保定有正月裡不讓剃頭的風俗,後來知道了原來全國很多地方也有。從我有記憶起,每到過年之前,總會被爸媽催著去剃頭,哪怕不是很長。有一次,我出於好奇問了母親為什麼?她說正月不能剃頭。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知道了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
  • 俗語「正月剃頭死舅舅」是什麼意思?正月剃頭,為何舅舅要倒黴?
    但是在現代之時就有很大的不同了,現代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方式、生產效率並不像之前那麼的單一,人力反而成為最廉價,最廣泛的方式,因此需要女性的地方也逐漸增加。女性的能力也逐漸的被認可,因此社會地位就逐漸提高,與之前的封建社會大大不同,有著翻天覆地的改變。除了這個俗語之外,我們尤其經常在過年期間會聽過這樣一句話:"正月剃頭死舅舅"。
  • 「正月不剃頭」其實緣起古人「思舊」
    春節剛過,不論是在網上,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裡不能剃頭,否則就會怎麼樣。」這樣的說法讓一些本想去理髮精精神神上班的居民不知何去何從,不管民俗去理吧怕舅舅知道了不高興,可要不去理吧,這春節已過,頭髮也長了,也該到了打理的時候。
  • 除夕不能回娘家? 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
    新華網太原2月5日電(記者王井懷 孫亮全)寫春聯、貼門神、包餃子、舞獅子……這些傳承千年的春節習俗,烘託出濃濃的節日氣氛,傳遞著春節特有的溫情。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過年老習俗並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專家認為,像女兒不準回娘家過除夕、初五不許走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農村賭博等以前很多地區春節的「傳統習俗」,顯得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節拍,也應早日「辭舊迎新」。
  • 中國民間習俗,「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你今天去理髮了嗎?
    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到月底,都稱之為「正月」,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人已返回工作崗位,按部就班,井井有條,有的開班更早,正月初六就出發了,新年新氣象,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一定要樹立一個好形象,在領導面前,在同事面前,在家人面前,不要邋邋遢遢,換一句話說,就是沒有一點精神,說了這麼多,髮型是關鍵,它能左右一個人的氣質,也是最先被肉眼所能觀察到的,大城市咱就不提了,在農村這一塊,至今還流行著一個民間習俗
  • 正月為什麼不能搬家 我們臨沂也有這個講究
    雖然公曆已經到了3月,但是農曆還只是正月,也是春節過後第一個月,這個月我們臨沂有很多家講究,比如正月不剃頭,還有不搬家不動土,小編來給大家講講為什麼不能搬家。   正月不搬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正月正好是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在慶祝新春,一般是沒有時間搬家的。
  • 正月為什麼不能理髮,非要等到二月二才能理髮?
    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一正月不剪頭,頭髮自然是野蠻生長,到了二月二,理髮店就人滿為患,都為了二月二、龍抬頭、剔龍頭。為什麼這天是剃頭日?農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種的時節,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潤。
  • 農村老人,為啥不讓孩子在正月裡剃頭?是「思舊」還是「死舅」?
    文/玉濁清農村老人,為什麼不讓孩子在正月裡剃頭?是「思舊」還是「死舅」?在很多農村一進入正月,很多理髮店便開始陸續關門,即便開門客人也是寥寥無幾,其實這跟民間流傳的一句俗語有關:正月剃頭,外甥死舅,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可能對於這句話並不陌生,為了避免這種機會,人們寧願留長髮也不願意在正月裡剃頭,這也是對於自己舅舅的一種保護。
  • 農村俗語「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為什麼?有道理嗎?
    「正頭不剃頭,臘月不定親」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村裡的長輩談起過,這句俗語現在其實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習俗,一種風俗存在。 「正月不剃頭」的習俗,其實古代和現在的訛傳是不同的,我為什麼說「正月不剃頭」的含義在現在是訛傳呢?
  • 正月為什麼不能理髮?真相是這樣的!
    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個民間習俗:正月不能理髮。 究其原因,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正月理髮對舅舅不好,大家一定都聽過「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頭髮和舅舅,風馬牛不相及,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當時清廷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這場頭髮的變革惹惱了很多漢人,遭到了民眾的反對,「身體髮膚授之父母,不可損傷」,「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 為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舊」。
  •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為何農曆二月二才是「剃頭日」?
    農曆二月二,舊稱龍抬頭,古今都有哪些習俗?「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二月二龍抬頭,才是「剃頭日」! 農村有個舊俗,就是正月裡不能剃頭,也就是俗語所說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其實,「正月剃頭死舅舅」並非迷信之語,而是源自一段血腥的歷史。
  • 為何老人都講臘月不搬家,正月裡不準剃頭
    保微在前面的文章裡面說過,正月不讓剃頭,因為老話裡面表正月裡面剃頭死舅舅,雖然這是一個以訛傳訛的風俗,但是也流傳了幾百年之久,所以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都會在臘月的最後幾天督促我們剃頭理髮,以免在正月裡面頭髮太長不好看,為了自己的親人也不能去理髮。上一篇文章說過正月裡面剃頭是在清朝時候,前朝的人為了懷念大明王朝不願意去理髮,寓意思舊,久而久之被傳成了正月裡面剃頭死舅舅。
  • 3個過年冷知識:古代早已有元旦,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3個過年冷知識:古代早已有元旦,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終於,元旦就快要到了。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是對過去的一年的總結。雖然在我國,人們對元旦並不像對春節那樣的重視,但是,畢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多少人對這樣的一個節日還是非常期盼的。
  • 為什么正月不宜理髮?我們又該不該忌諱
    我們從小都會被灌輸了很多傳統理念思維的忌諱,尤其在春節期間,基本上都會成為犯錯高發期,因為在成人眼中有很多不能說,不能做到的事情,大多被人稱之為封建迷信,而正月裡不許剪髮就是其中之一,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不能剪髮的原因是,正月裡剪髮會死舅舅。
  •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到底是什麼意思?正月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正月裡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正月剃頭死舅舅」的來歷。「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實際上是一句歇後語,其中的「死舅」諧音「思舊」,「思舊」指的是思念明朝。
  • 民俗解密:正月裡為何不能理髮?
    眾所周知,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有「正月不理髮」的習俗,說起來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正月理髮死舅舅」。頭髮和娘舅,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為什麼就有了聯繫呢?雖然筆者對此從來不信,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直到昨日網上閒逛,看到了一些關於「正月不理髮」習俗的故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一種典型的誤傳,完全是口耳相傳發錯了音。
  • 三個過年冷知識:元旦並非新事物,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春節「元旦」起源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 「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過年不叫「春節」,而是叫「元旦」。同學賀卡過年時互相拜年是自古就有的習俗,到了宋朝,由於官員士大夫階層交往太多,需要拜年的親朋故舊、同僚非常多,而官員士大夫們又不能所有人都親自上門拜年,於是漸漸就流行派僕人送賀卡給人拜年,直到明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