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到月底,都稱之為「正月」,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人已返回工作崗位,按部就班,井井有條,有的開班更早,正月初六就出發了,新年新氣象,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一定要樹立一個好形象,在領導面前,在同事面前,在家人面前,不要邋邋遢遢,換一句話說,就是沒有一點精神,說了這麼多,髮型是關鍵,它能左右一個人的氣質,也是最先被肉眼所能觀察到的,大城市咱就不提了,在農村這一塊,至今還流行著一個民間習俗,「正月不能理髮,會死舅舅」,至於真假,就不得而知了,大家生怕出錯,也沒人敢犯這個先例,互相遵守,理髮店幾乎沒生意。
說到民間習俗,我算見識到了,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到正月裡,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習俗,和一些不成文的規矩,只讓人哭笑不得,但是,祖宗傳下來的習俗,咱也不能弄丟了,也得遵守,就拿理髮來說,怎麼還和舅舅扯上了關係?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在查閱了大量資料以後,我終於知道了答案,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看一看。
走訪了幾家城鎮的理髮店,老闆反映,生意真的很一般,不能說一個沒有,僅僅只有有一些老年人,年輕人、中年人和孩子很少見,營業額僅夠維持費用,這與年前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年前做頭髮的多,幾乎每天都爆滿,如此看來,大部分人還是挺遵守的。
還記得之前有個小品,外甥就喜歡跟舅舅要壓歲錢,如果不給,就馬上去理髮,半開玩笑半認真,舅舅只能乖乖地掏出了紅包,這個俗語流傳的挺廣,尤其是北方農村一帶,則更根深蒂固,大家習慣二月理髮,因為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正月為啥不理髮?
這主要源於一個小故事, 很早之前的時候,有一個剃頭匠,以剃頭為生,勉強度日,日子過得很窮,吃完上頓沒下頓,等到春節的時候,外甥要給舅舅買禮物,而他窮得叮噹響,只能為舅舅理髮,算是送給舅舅的禮物,一連持續多年,兩人的關係非常好,舅舅也經常來找剃頭匠,後來舅舅歲數大了,也就去世了,剃頭匠經常想念舅舅,也稱之為「思舅」,人們把「思舅''訛傳為「死舅」,一傳十,十傳百,以訛傳訛,而且越傳越廣,後來人們乾脆不理髮了,不想討這個不愉快,也就不再正月去理髮了。
說句實在話,現在是科學時代,正月不理髮的習俗,沒有一點科學依據,但是,為了不惹怒長輩,大部分還是保持了恪守,年前把頭髮打理乾淨,一直熬過正月,才會第二次理髮,大家都知道,無巧不成書的說法,因為理髮死舅舅,發生這種事也不稀罕,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理髮店的生意一般,除了有幾個老年人,幾歲的小朋友,在我們這裡,幾乎沒有,大人們都避諱這個,孩子頭髮長一點也無所謂,不影響形象,很多人的舅舅,其實早就去世了,但也仍然繼續遵守,謹記正月不理髮的規矩,比較禁忌去剃頭。
中國人比較講究,禁忌習俗也多,拿老百姓來說,害怕自己理髮的行為,讓舅舅背上不好的厄運,即使沒有關聯,自己內心也過意不去,拿經商人來說,頭髮意味著開年就發,如果盲目地去理髮,是不是把財運剪掉了,剛過完新年,就理髮修補,是不是意味著這一年都這樣,豈不是白忙乎了。
正月裡的節日很多,禁忌也多,中國人講究的是養足精神,儘量少觸碰禁忌,為自己討一個好彩頭,也為家人討來福氣,按照理來說,這種習俗應該廢除,就像婦女裹腳一樣,不也是慢慢消失了嗎?
正是因為對舅舅的尊重,不想惹怒長輩生氣,人們習慣正月不理髮,等到二月二的時候,好好的理髮一次,二月二,龍抬頭,對於人們來說,這也是一個好兆頭。
今天你去理髮了嗎?
註:(本篇由小編進行網絡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本人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