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理髮死舅舅? 這種迷信說法是誰規定的

2020-12-11 南報網

2019-02-22 09:20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在我國,「正月不能理髮」的習俗流傳很廣。而且在一些省份和地區,很多人從小就聽說,正月理髮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如果理髮,會死舅舅!於是在臘月底,各個理髮店人滿為患。

正月理髮死舅舅?究竟是誰規定的?

民間本意是「思舊」訛傳為「死舅」其實是一種迷信

在我國,「正月不能理髮」的習俗流傳很廣。而且在一些省份和地區,很多人從小就聽說,正月理髮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如果理髮,會死舅舅!於是在臘月底,各個理髮店人滿為患。到正月就要頂著日漸長長的頭髮熬過整整一個月。要不然可能就會出現媒體曾報導過的這個情況:長春一市民正月剪頭被舅舅發現,兩人差點鬧僵。

自己腦袋上的頭髮跟舅舅的生死真的會有科學上的關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為什么正月要有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禁忌?這究竟是誰規定的呢?

這要從一些歷史資料說起。

有些故事要從清朝開始

近幾年有很多科普文章提到,清軍入關的時候,為移風易俗,強令漢人剃髮留辮,下達了一「剃髮令」。為強硬執行,更是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之說。

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以及逐漸安定的盛世之治,剃髮政策得以正常實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前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這一說法,據傳來自民國二十四年版的《掖縣誌》卷二《風俗》:「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其內容實在是不太靠譜。清政府發布《剃髮詔書》是在順治二年六月。縣誌裡面年份月份全錯——而且六月離正月實在太遠了點,除非清政府全體犯了七八個月(當年有個閏六月)拖延症,不然實在是難以拖到次年正月來讓老百姓「思舊」。

古老民俗書籍中

是否有答案?

其實還有一則更加古老的民俗書籍,叫做《帝京歲時記勝》,是清代潘榮陛所做的北京歲時風土雜記。其中記錄當時北京:「五月多不剃頭,恐妨舅氏」。時間不同,措辭也是「妨舅」,不知諧音又會有何聯想。

細細想來,一個在廣大範圍流傳的老習俗,來源僅見於一本民國縣誌,又無其他佐證,這樣的情況實在是不大合理。「死舅=思舊」大概也只是說說,不能信。

還有一部分朋友以《孝經》中記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為據,認為清代剃髮令以前,漢人重視孝道,從不理髮。這就更加草率了。

古人是否理髮?

這些證據可以告訴你

誠然,清政府的剃髮令是對漢人習俗的挑戰,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彈。

但是在此之前,人們為了衛生和美觀,就是一直要定期理髮的,自然也有理髮師這個職業。

比如《西遊記》第四十六回,描寫三個妖怪跟孫悟空鬥法,猜柜子裡是道士還是和尚。國王命一個道士藏在柜子裡,卻看見一個和尚走出來,國王道:「縱有待詔跟進去,也只得剃得頭便了……」這裡,「待詔」就是指理髮師了。

南宋張端義的《貴耳集》記載,南宋初年京城市面上缺乏現金,秦檜請了一位理髮師給自己理髮,應該給二錢,卻直接給了五千,然後騙理髮師說,「這錢幾天之內就不讓用了」,於是理髮師帶動得謠言滿天飛,大家爭相花出現金。

宋代理髮師還有自己的行會「淨髮社」,又有《淨髮須知》作為行業行為規範。可以說當時的理髮行業已經十分完備了。

那么正月裡

古人是否理髮呢?

對於「正月不剃頭」的來源我們沒法草率論斷,不過其實古代關於頭髮的迷信本身就特別的多,大多數都找不到什麼具體源頭了。

如有些夫妻成親時候,各取二人頭髮,合而做結,也就是所謂的「結髮」;又或者清代曾有一著名案件,是偷割別人頭髮,用以「盜魂」對主人不利;再有以某人頭髮指甲為媒介施以詛咒……

顯然,這些大抵是些子虛烏有的巫術、迷信罷了。

說到底,正月不剃頭,無非是迷信的一個形式罷了。不過既然是深入人心的習俗,我們雖然不必信為法條,也卻不得不為了家庭和睦而有所變通,以免親戚都沒得做。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正月不剪髮:「正月剪髮死舅舅」到底是誰規定的?有科學依據嗎?
    由此看來,這正月剪髮死舅舅可不是空穴來風,依然記得小時候常常調皮不理髮,等到過年的時候專門給舅舅要紅包,如果不給紅包就去理髮去。很多當舅舅的就莫名躺槍。那麼在古代,為什麼古人會說正月剪髮死舅舅呢?難道真有實例?
  • 正月理髮死舅舅?西安市正月裡理髮的人並不少
    正月理髮死舅舅?西安市正月裡理髮的人並不少   正月裡理髮的人並不少  (首席記者 姬娜實習生劉嘉穎楊青)我國大多數地方流傳著「正月裡不理髮」的習俗,理由是「正月裡理髮死舅舅」。
  • 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實為「思舊」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說法,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人們大多會在年前把頭髮剪短,避開正月這段時間,從二月二龍抬頭開始,再進入新一輪的理髮高峰期。對於這個說法,有人不當回事一笑了之,但也有人把它當作一種禁忌,嚴格遵守。
  • 【親舅】為何都說"正月剃頭死舅舅"?
    具體到理髮上就是,春天的這三個月,應該讓頭髮自由生長,而不該剪斷;應該讓頭髮鬆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該扎得太緊。違反這個規則,就會傷到肺。對於「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你又怎麼看?正月裡儘量不要理髮,不然你舅舅會不高興的!
  • 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這種講究從何而來,你知道嗎?
    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這種講究從何而來,你知道嗎?文|昭昭諸夏年關將近,一年一度的春節運動會拉開了帷幕,簡稱春運,無論多忙,春節的時候還是要回家過年,和家人團聚,說起春節,春節有很多的習俗,南方北方差異很大,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南方人則不一定,地區的差異導致了習俗上的不同,但有些習俗卻是大家都會遵守的,「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
  • 正月理髮死舅舅,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習俗考
    「正月理髮死舅舅,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習俗考文:枯木舊俗「正月不剪頭,理頭死舅舅」,所以很多人在正月裡是不理髮的,一直到二月二龍抬頭,人們才會去理髮部(現在叫美發廳)剪頭理髮,覺得寓意很好,龍出頭,大展宏圖,也意味著新的開始。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基本上是不剪髮的。
  • 「正月理髮死舅舅」?3D揭由來:「思舊」訛傳為「死舅」
    在我國民間,「正月理髮死舅舅」這個說法流傳甚廣。
  •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為什麼會講究這個?
    農村裡面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也有很多延續到了今天,雖說很多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農村裡面的人還是會遵守,也算是農村的一種特有文化吧,而這句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講述的就是農村的一種風俗習慣,不知道你們知道這裡面的講究嗎?
  • 正月剪頭髮不吉利會怎樣 正月理髮死舅舅臨沂人怎麼看
    過年了許多小夥伴準備換個新髮型,從頭開始嗎,但是家裡人一聽說要剪頭髮就開始反對,說正月剃頭不吉利,原因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   正月理髮不吉利的來源   清軍入關,大清統治者為了「消平四周,留守中原」,便推行了一種奇怪的髮式: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的部分統統剃掉,再把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集中的一塊頭髮,將這些頭髮擰成一根長長的大辮子,這就是我們平時在電視劇裡看到的清朝典型的髮式。
  • 趣談理髮:「正月不剃頭」,啥意思?「思舊」被訛傳為「死舅」!
    作為一名從業三十年的老牌理髮師,每到正月這個話題就在耳邊響起,「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這種說法背後到底有怎樣的典故,今天成老師就給大家聊一聊這種傳說背後的故事,也聊一聊與理髮有關的一些奇聞趣事,為這個不走親訪友不聚會的春節增加一些有趣的話題。
  •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剪頭髮,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是真的嗎?
    過去常說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是真的嗎?#龍抬頭# #二月二# ①俗話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二月二日剃頭從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流傳到今天已有300多年歷史。明朝以前,十八歲以下的孩子,可以理髮,等到十八歲弱冠之年正衣冠後,戴上帽子,從此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此生不得剃髮,都是將頭髮編成辮子,盤起來。
  • 正月為什麼不能理髮?真相是這樣的!
    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個民間習俗:正月不能理髮。 究其原因,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正月理髮對舅舅不好,大家一定都聽過「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頭髮和舅舅,風馬牛不相及,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正月剃頭死舅舅? 「正月裡不理髮」的一個說法,源於清軍入關後。
  • 農村習俗正月不剃頭,為什么正月不能理髮?跟舅舅又有什麼關係?
    想必大家都聽過,"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這句農村俗語,為什么正月不能剪頭髮呢?還有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這種說法又是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呢?跟舅舅又有什麼關係呢?正月是一年的開始,之所以一開始有正月不理髮這個說法,原義是新的一年一開始不要忘了去年的辛苦和經驗,是思舊的意思。其實古時候的人比較封建迷信,禁忌也比較多,在中庸思想的影響下,不太願意打破常規,而且又對開端比較看重,所以就有正月不剪頭的說法。類似的還有初一不扔垃圾的習俗,都反映的是同一層意思。
  • 中國民間習俗,「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你今天去理髮了嗎?
    ,「正月不能理髮,會死舅舅」,至於真假,就不得而知了,大家生怕出錯,也沒人敢犯這個先例,互相遵守,理髮店幾乎沒生意。還記得之前有個小品,外甥就喜歡跟舅舅要壓歲錢,如果不給,就馬上去理髮,半開玩笑半認真,舅舅只能乖乖地掏出了紅包,這個俗語流傳的挺廣,尤其是北方農村一帶,則更根深蒂固,大家習慣二月理髮,因為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 俗語「正月剃頭死舅舅」是什麼意思?正月剃頭,為何舅舅要倒黴?
    除了這個俗語之外,我們尤其經常在過年期間會聽過這樣一句話:"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正月期間不允許私自剃頭,即使是頭髮長了也必須忍者,否則對舅舅不吉利。因此大人們都會在過年之前帶著孩子剃頭、理髮,等到出了正月再去剪一次。這個俗語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
  • 正月裡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是什麼意思
    在廣袤的北方大地,有一個俗語流傳盛廣 ,那就是「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句,意思是說在正月裡不能剃頭,如果剃頭都話就死舅舅。如果按字面意思來說,那肯定是封建迷信啊?絕對不能信 ,但萬物都有來源,這句話也是有淵源的。
  • 正月為什麼不能理髮,非要等到二月二才能理髮?
    而二月二日這一天理髮會使人在新的一年中好運連連,福星高照。小孩子在這一天理髮會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大人理髮被稱為剃龍頭,寓意新年新氣象,好運到到到。在北方,正月裡剪髮被認為不吉利,過了正月才能理髮。還有一種說法是正月剪頭死舅舅,所以大家都在二月二剪頭。
  •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其實是諧音訛傳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這一民間傳統說法流傳至今。不過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還沒出正月,但剪髮的人已經不少了。民俗專家解釋,「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實為諧音訛傳,原意是「思舊」。  市民徐女士近日想到理髮店剪髮,可她記得聽過「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老話,心裡頗為矛盾。
  • 民俗解密:正月裡為何不能理髮?
    眾所周知,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有「正月不理髮」的習俗,說起來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正月理髮死舅舅」。頭髮和娘舅,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為什麼就有了聯繫呢?雖然筆者對此從來不信,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直到昨日網上閒逛,看到了一些關於「正月不理髮」習俗的故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一種典型的誤傳,完全是口耳相傳發錯了音。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有理嗎?老祖宗的傳下的講究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有理嗎?老祖宗的傳下的講究時光如梭,一年的時間又將結束,迎來新的一年。雖然這稍稍有些迷信,但是這也說明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美好祝願。古人曾說過一句俗語,說出了新年前後一個月的某些講究,這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在民間,很多人都說正月剃頭會死舅舅,這種說法是在前清時期出現的,在順治四年的正月,剃髮的召令開始正式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