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有理嗎?老祖宗的傳下的講究
時光如梭,一年的時間又將結束,迎來新的一年。為了迎接新年,人們都在緊張地忙碌著:學生忙著複習準備期末考試,上班族忙著工作爭取在年假前將工作全部完成,家家戶戶忙著準備過年必需的香腸臘肉等等。
而在這新年的前後一個月,人們雖然非常忙碌,但是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還是注意講究的,不會因為忙碌而草草了事,畢竟是新年,代表著新的一年,如果某些細節沒做好,那可能接下來的一年中就會不順利。雖然這稍稍有些迷信,但是這也說明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美好祝願。
古人曾說過一句俗語,說出了新年前後一個月的某些講究,這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在民間,很多人都說正月剃頭會死舅舅,這種說法是在前清時期出現的,在順治四年的正月,剃髮的召令開始正式實行。但是當時的人們都不願意接受這個命令,大家紛紛拒絕剃頭。很多人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簡稱"思舊",時間久了,便被人們誤認為"死舅"了。
可是這是命令,所有人必須執行,由此很多不願意剃頭的人都因此丟了性命。最後,所有人都還是剃成了滿人的髮型,正如我們看電視劇裡面的人物髮型,腦袋前面光禿禿的,髮際線差不多都到了半腦勺,後面的頭髮紮成一條長長的辮子。
可即使如此,人們心中還是非常生氣,不喜歡這個髮型,為了表達對滿清的不滿,大家便編造出了正月剃頭會死舅舅的說法。為什麼說是正月呢?因為正月代表新的一年的開始,只要正月不剃頭,接下來的一年也就不會剃頭。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男人都是短髮,少數會留長髮,所以一年都不剃頭是不可能的,這種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也不被人們認可了,可是為了討吉利,人們還是儘量不在正月裡面剃頭。從而又有了另一種說法"二月二,龍抬頭",因為在正月這一個月裡面不剃頭,但是在二月差不多就應該理髮了。
說完正月的這個講究,我們又來看看臘月不搬家的這一講究。臘月,正是所有人準備回家過年的一個月,在家的人便好好準備過年所需品,出門在外的人則加緊時間趕回家,準備和家人一起過年。
所以,這一個月是人們回家的日子,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心中才會有歸屬感,才能夠真正的心安。如果這個月搬家,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難免會覺得心中空落落的,畢竟人生地不熟,對周邊的人事物都不了解。而新年本就應該是回歸故土,溫暖人心的節日,再怎麼樣,搬家這種事情也應該在過年之後才行。
而且人們從來都是信鬼神之說的,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人們認為故去的先人們的靈魂都會回家,老祖宗回家,肯定回老家。如果年前搬家,那麼我們的老祖宗就找不到家了,就沒有歸處的,就不能請求祖宗們保佑後人們了,這是很不吉利的。因此,人們就更加不會打算在年前搬家了,等到春暖花開,再慢慢搬家也不遲。
這便是老祖宗所說的講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習俗文化,每個地區的風俗也都不一樣,講究也就不一樣了,所以當我們研究某些俗語的時候,還需要考察其所屬地區,不要張冠李戴,這樣才能正確的理解俗語的意思。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