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考大語文 8個故事教你領悟文言文知識

2021-03-01 邯鄲智考教育

聽很多家長反饋,這次小學期末考試五年級增加了文言文題目,很明顯,為了拓展課外學習和拉開學生成績,學校的考試難度也在逐步的增加,可是有些家長就犯愁了,孩子沒有學過文言文,再加上文言文那麼難,如何讓孩子拓展學習呢?為了幫助家長和孩子解決學習的難點,智考語文組老師特意總結8個有趣的文言知識點,恰當地結合個人學習、生活中的某些經驗,幫助孩子們快速理解文言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到文言知識的學習也會很有趣。

舉例如下:

在幼兒園,老師要小朋友用彩筆畫畫。如果一位小朋友因為別的原因沒有彩筆,他當然要借了。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彩筆,所以向別人借過來之後,就不用還了,這種情況類似假借字。而另一位小朋友,明明有自己的彩筆,因為捨不得或忘記了等原因,也向別人借用。因為他本來就有彩筆,所以用完之後,理所當然要還,這種情況類似通假字。

通假,是指古書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卻臨時借用音同音近字來替代的用字現象。這個本該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而用來代替本字的字就叫借字或通假字。其表達格式是「某通某」,特點是「本有其字,臨時借用」。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這句話中「惠通慧」,即「惠」是通假字,理解時應還原為其本字「慧」,(「聰明」的意思。)

假借,是指口語裡有這個詞,但書面上沒有這個字,於是依照這個詞的讀音,找一個同音的字來表示它的意思。這個同音的字被假借過來之後,用其本意的時候反而極少,以致後人往往不知道它的本意是什麼。假借字的特點是「本無其字,永久借用」。如「莫」,本來的意思是傍晚,即「暮」。被假借後成為否定代詞,與原意毫無聯繫。

魯迅小說《阿Q正傳》第一章序裡有這樣一段描寫: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趙……阿Q不開口,想往後退,趙太爺跳過去,給了他一個嘴巴:「你怎麼會姓趙!——你那裡配姓趙!」哎,可憐的阿Q,人微言輕,即使真的姓趙也不行,只有有身份地位的趙太爺才可以取此姓,真是不公平。每次講到通假字與別字,我總想到這個小說情節。

嚴格地說,通假字也是別字。我們一般人如果寫了別字,那就是別字,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但是古代那些大文人寫了別字,卻被看作是通假字。還是阿Q的話:「和尚動得,我動不得!」

那麼, 二者有何區別?通假字具有社會約定俗成性和歷史沿用性,寫通假字的古人,一般文化水平都很高。而別字具有任意性、臨時性,往往出於文化水平不高者之手,如有人把「豆腐」寫作「豆付」等。

在民間,幾世單傳與多子女是一個家族人丁興旺與否的標誌。其中,後人與祖輩關係的遠近多少,用來理解詞義引申方式倒是很恰當的。

詞義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本義引申出直接引申義,直接引申義再引申出新的引申義(間接引申義),這種方式叫鏈條式引申,類似幾世單傳的情況。如,「習」的義項:①鳥學習飛翔時不停地拍打翅膀→②反覆練習→③學習→④了解熟悉→⑤習慣。另一種是若干引申義都是從本義直接引申出來的,叫輻射式引申,類似多子女家庭的情況。如,「陽」的義項:

 ②山南水北

       ↑

③溫暖←①陽光→④明亮

不過,詞義的引申往往是複雜的,有時鏈條式引申和輻射式引申交錯出現,如果還用人丁興旺與否來比喻,那就是某個家族史上有過單傳也曾有過多子女的情況。

假髮根本不具備真頭髮的生理功能,戴在頭上似乎是個累贅,但頭髮稀少者樂此不疲,幾乎成為時尚。何也?大概出於愛美之心吧。確實如此,戴上假髮不僅美觀,而且顯得年輕。文言文中,同義複詞與偏義複詞以及同義連用和連及修辭方式的道理與此相似。

我們知道,古代漢語的詞彙以單音節詞為主(即一個字就是一個詞),同時也存在相當數量的複音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節構成)。這些複音詞除單純複音詞外,還有合成複音詞。合成複音詞主要有兩類,即同義複詞和偏義複詞,前者是由兩個同義語素構成,它的意義與兩個語素的意義相同或相近,閱讀時,理解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不必全解釋。如「火伴皆驚忙(《木蘭詩》)」的「驚忙」是同義複詞,解釋「驚」或「忙」均可。後者是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關的語素構成,它的意義只與其中的一個語素義有關,閱讀時,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理解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也就是說,意思有所偏。如「晝夜勤作息(《孔雀東南飛》)」的「作息」是偏義複詞,意義偏在「作」。文言修辭格中的同義連用和連及可比照這兩種複音詞理解。

寫作語言力求簡潔,從表面看,同義複詞與偏義複詞、同義連用與連及似乎是疊床架屋,多用了一些不必要的詞,但從節奏韻律、語句形式美的要求看,則虛位以待,合乎情理。由此可見,在語言表達方面,詞語「羅嗦」有時也是必要的。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被當作迂腐的代表,常常用「文化」和「學識」裝點自己,喚起別人對他的尊重。因此,在鹹亨酒店就有了「回字有四種寫法」的笑談。

孔乙己所謂的回字有四種寫法,其實主要是異體字的寫法。異體字是指音同、義同、形不同的兩個或幾個字,它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由於漢字的使用地域十分廣大,使用人口極其眾多,漢字的創造並非一人之功,因此,記錄同一個詞的漢字,就可能產生多種寫法,如鮮(鱻)、羶(羴)、奔(犇)等等。據統計,「國」字可能是漢字中寫法最多的一個字,有四十一種之多。

異體字可以說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使用者個人的自娛自樂或是出於標新立異,算不得多深的學問。它的存在,徒然增加學習者的負擔,因此,成為漢字規範化的對象。我們平時不應再寫異體字,但是,文言文中異體字的存在是客觀事實。為了掃清閱讀障礙,還應了解異體字的有關知識並認識一些常用異體字。

假設有位女生著裝款式新穎,別具一格(類似於某字的本義),同教室裡那些穿統一校服的同學相比,顯得與眾不同。可是,別的女生紛紛仿效,也穿上了這一款式的衣服(類似於某字的假借義或引申義)。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衣服把她從別的女生中一下辨認出來,就有一定的難度。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兩種:一是該女生的著裝不變,其他同學換衣服。二是該女生換衣服,其他同學繼續穿仿效的新款服裝。這個假設可以幫助理解古今字。

古今字也稱區別字,是指表示同一意義的某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形來記錄;其中產生在前的叫古字,在後的叫今字。古今字的表達格式是:「某」是「某」的古字或「某」後來寫作「某」。

古今字的形成有三種情況:第一,表示假借義的某字字形不變,而改變表示本義的某字字形。如「莫」,本義是傍晚,後又被假借作虛詞「莫」。為了把表示本義的「莫」(古字)和表示假借義的「莫」區別開,就把前者寫作「暮」(今字)。第二,表示本義的某字字形不變,而改變表示假借義的某字字形。如「闢」,本義是法,後被假借,表示「避開」「偏僻」等義。為了把表示本義的「闢」和表示假借義的「闢」(古字)區別開,就把後者寫作「避」或「僻」(今字)。第三,表示本義的某字字形不變,而改變表示引申義的某字字形。如「取」,本義是割取左耳,後又產生「婚娶」等引申義。為了把表示本義的「取」和表示引申義婚娶的「取」(古字)區別開,就把後者寫作「娶」(今字)。

配錯鴛鴦拉錯郎,是生活中常出現的笑話,在文言文中,卻成為錯位修辭格。

人們通常說,酒味醇香,泉水清冽,而《醉翁亭記》表述為:泉香而酒冽;依生活邏輯,鳥兒啄食穀物顆粒,而杜甫《秋興八首》表述為「香稻啄餘鸚鵡粒」。類似的情況,如果出自常人筆下,肯定被認為是成分搭配不當或有悖於邏輯。但是,在歐陽修這些名家的詩文裡,則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修辭格:錯位。錯位顧名思義就是句子成分放錯了位置。錯位的運用,最初是為了合於平仄、對仗、押韻的需要,不得已而為之,到後來有些文人故意「犯錯」,追求用語之新奇,提高表達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錯位,理解時應還原其「本來面目」。如「香稻啄餘鸚鵡粒」應為「鸚鵡啄餘香稻粒」。若直接按照字面去解釋,那可就真的錯了。

如果你喜歡外語,那麼就不應該冷落文言。因為對一個學、用現代漢語的人而言,文言也可算作一門外語,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學好外語,可以了解異域風情,更好地同外國人交流溝通;學好文言,可以更好地了解繼承老祖先卓越的思想。學外語需要大聲誦讀,甚至「瘋狂」,從而獲得語感;學文言更離不開抑揚頓挫的誦讀,也是為了培養語感,體會漢語言的純美。學外語,短文寫作是必要的;學文言,嘗試文言寫作也大有益處。學外語,要了解相關國家的歷史地理等概況;學文言,要懂得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識等等。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外語是地域上的外語,文言是時間上的外語。「啞巴」外語不可取,「啞巴」文言則有其合理性。外語有可資利用的語言環境或者直接交流的對象即外國人,而使用文言的古人早已離開我們,這大概就是文言難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儘管如此,假如你「有志於古道」,在枯燥艱難的文言學習過程中,一定會從思想上、語言上得到遠遠超出上述所謂有趣的收穫。因為學好文言,等於掌握了一把打開中華幾千年文明寶庫的鑰匙。

沒有接觸過古代文學或對文言文一知半解的孩子;

現代文閱讀總是抓不住重點而扣分的孩子;

一看見作文就發愁、無從下筆的孩子……

別發愁,

讓智考大語文課程來拯救你!


如此有料的課程怎能錯過?

目前智考語文寒假班所剩名額不多啦!

還沒有報名的抓緊嘍!

智考教育客服諮詢熱線8502880/4602952


了解智考全部課程剩餘名額點擊左下角的 閱讀原文 查看。


相關焦點

  • 小學三年級語文期末考難度,統編版和鄂教版試卷分析,可列印
    1、 抄寫句子兩個版本的試卷,抄寫句子都一樣,作為語文老師,還是很喜歡這句雞湯。送分題,大部分學生都能按照要求書寫工整。2、 基礎知識運用拼音,兩份卷子都考了前鼻音、後鼻音,這個對於南方學生,是比較難的。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翻譯之智子疑鄰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翻譯之智子疑鄰》,僅供參考!
  • 語文老師太有才!初中3年文言文常考篇目梳理,全班考試個個135+
    語文老師太有才!初中3年文言文常考篇目梳理,全班考試個個135+初中文言文是必考的知識點。很多同學在這一類題型經常的丟分,就是因為平時積累不夠。文言文是歷史文化知識的結晶,需要我們去掌握學習。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語文越來越重要,文言文由原先的基礎知識,到現在分值佔比非常的高。所以語文想要拿到高分,文言文知識點必須掌握好。很多同學因為文言文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就會存在不會去記憶,抓不住文言文的中心。其實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首先就要去抓中心句,每一篇文言文都有作者所表達的觀點,這觀點句式就是文言文的文眼。後面所有的敘述都是圍繞中心句式展開的。
  • 2016北京高考語文文言文點評:強調文化與能力立意
    今年文言文考查取材於先秦散文《管子·輕重》,在選材上有所突破,強調了中國文化的學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文本內容是《管子》中講述國與國之間「經濟戰」關於「不戰而屈人之兵」謀略的故事。
  • 高考語文丨語文考試文言文經常丟分?你需要的「文言文常識」來了
    ❤【文言文解讀】一直是高考語文中的難點,經久不衰,但是因為文言文在我們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我們又必須去學好它,但是想要學好談何容易!❤別怕,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這部分知識,學姐可是花大功夫整理了不少文言文相關資料,大家不要太感動哦!今天學姐為大家分享的是高中語文常考的【文言文常識】,絕對乾貨哦!
  • 語文學科知識備考:文言文教學設計特別需要注意事項
    語文學科知識備考:文言文教學設計特別需要注意事項 http://www.hteacher.net 2017-02-08 11:5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必背:八年級課內+課外古詩詞、文言文考點匯總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必背:八年級課內+課外古詩詞、文言文考點匯總 語文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特別是初中高中的語文,已經不單純的是考背課本就能拿分的。 伴隨著中高考的改革,語文考察的內容越來越靈活,難度也是越來越大,以前語文的課內知識考察佔比超過了50%,但是現在僅僅只有20%,就連最基本的古詩詞默寫的,也不單純的是上下句了。 而且苦澀的課外文言文,陌生的詩詞鑑賞,這些古文的考察分數一漲再漲,讓很多學生頭疼不已,對於老師也是痛苦不堪,如何學好?如何教好?成為了難題。
  • [語文] 文言文穩中有變
    2002年8月市教委正式推出《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從2002學年起,上海部分學校的初中、高中階段的起始年級開始試用二期課改新教材,至2005年,試用新教材的學生將畢業參加升學考試,與此同時,新教材將在全市所有學校初中起始年級全面推開,原一期課改期間編寫的H版和S版語文教材將逐漸停止使用。
  • 高三語文難應對,文言文是「攔路虎」,我來教你怎麼做
    高中語文試卷裡的文言文題型可以說是讓很多考生頭疼的一部分了,碰到和現代差異不大的還好,如果碰上古義和漢字毫無關係的就很難聯想到,無從下手了。大家都知道,每個題型都有相對應的方法,那麼今天就讓我和大家談談針對文言文的解題方法吧。
  • 高中語文積累:常考成語、敬辭用語、文言文實詞、虛詞大匯總
    高中生可以在高中階段積累一些古代文化常識,這部分知識的汲取,不僅僅是為了大家在高考考場上語文科目取得一個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個人素質修養和氣質升華。今天學姐結合了現在的教材,考試方向幫大家整理了【常考成語、敬辭用語、文言文實詞、虛詞】,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掌握語文基礎!更多資料分享,可以關注我的主頁!
  • 小學文言文學意,中學文言文考解,深度學習計劃幫你提高語文成績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古詩、文言文,其實都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來理解古代漢語的表達方式。也就是把故事、文言文表達的意思學通、弄懂。文言文學習也是一樣,白話文對照原文,做練習,背考題。不少中學生以為文言文考的就是翻譯,只要我把白話文看懂了,不就能會做翻譯了嗎?有這樣想法的同學,卻總在翻譯題上失分。事實上,中學的文言文考題更多是語法常識,實詞、虛詞的用法,作者的情感表達,關鍵詞該如何翻譯等等。想把文言文學好,必須長期積累,沒有堅實的基礎,是很難在考試中不失分。
  • 高一新生學好語文,做到三個避免,抓住四個關鍵,要堅持聽說讀寫
    知識性強、系統性強;老師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給學生「發現真理」的方法、途徑和規律。高一新生學好語文就必須培養自主能力,需要做到「三個避免」,需要抓住「四個關鍵」。,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
  • 2021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論語》十則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論語》十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論語》十則   一、解釋染色詞的含義   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悅:同「悅」,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 初中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試題」總結,提前掌握,期末考領先
    初中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試題」總結,提前掌握,期末考領先全班上了初中,各科知識的學習難度也隨之提升了很多,就連我們最基礎的語文學科也讓學生們感到力不從心。老師也不止一次地講過,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各個學科都是非常重要,尤其是語文學科的一部分知識,比如文言文。並且老師也知道文言文這類知識的學習一直都是學生們的短板,但是恰恰卻非常重要,在各類的考試中都佔了非常高比例的分值。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知識梳理之字音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知識梳理之字音》,僅供參考!
  • 上海一中學自編語文教材 文言文比重增三分之一
    因為他們改用了學校自編的語文教材。  大同中學語文教研組經過一年多梳理、斟酌,對通用課本「動了大手術」:依照自定的原則將課文重新排序,刪減了一些篇目又新添進不少,必讀課文從每學年28篇增至48篇,文言文比重增加三分之一……眼下,「大同版」高一語文課本已完成編寫並用於教學。  為什麼將課文重新排序?
  •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及文言文重點梳理,逢考必有,吃透多拿20分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及文言文重點梳理,逢考必有,吃透多拿20分!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不僅記錄了那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風情,而且記載著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情緒和心理記憶。
  • 上海中考傾盆大雨中開考 語文重活學活用理化難度不大
    考點提前開放供考生候考  不少考生和家長被大雨澆得不知所措,然而各區考點的人性化措施著實讓考生考得舒心。昨天上午8點,記者在田林三中考點看到,離開考還有一個小時,早到的考生已提前入場,進入休息等待區避雨。為了保證考場內環境乾燥,該校還在樓道和拐角處鋪設了防滑墊,在每間教室門口安放了擺放雨傘和書包的籃筐。
  • 文言文翻譯難,語文老師教你六字真訣,新解讀讓文言文翻譯更簡單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文言文在語文學習中,雖然難但是也有技巧。如果你寫字寫得好,碰巧原句中有人名、地名、冠名、廟號等特殊稱謂、專有名詞,那你有可能還真的可以得到1-2分。因為留,也是文言文翻譯中常用的技巧。我們為什麼要做文言文翻譯呢?就是通過現代漢語的解讀,讓我們理解古代漢語言。文言文翻譯一定要準確,而準確就是建立在文言文基礎知識點的理解上。實詞、虛詞、句式都需要我們去準確理解。
  • 走進文言天地,領悟知識精華
    有人認為,我們日常說的是現代語言,讀的、寫的是現代文章,絕大多數中學生畢業後都不再接觸文言文,花費很大氣力學來的文言文知識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屠龍之術」,毫無用處;至於批判繼承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則是那些專門研究人員的工作。甚至有人把刪減壓縮教材中文言文的內容當成降低語文難度,減輕學生負擔的法寶,主張在中學完全取消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