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6月22日消息:上海2014年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昨天在傾盆大雨中開考。各考點都提前開放考場,為考生提供人性化服務。從測試科目看來,考試題目更為靈活,語文新增綜合學習運用題,考查學生「活學活用」,關注語文素養的培養。中考語文作文題為《這裡也有樂趣》。
考點提前開放供考生候考
不少考生和家長被大雨澆得不知所措,然而各區考點的人性化措施著實讓考生考得舒心。昨天上午8點,記者在田林三中考點看到,離開考還有一個小時,早到的考生已提前入場,進入休息等待區避雨。為了保證考場內環境乾燥,該校還在樓道和拐角處鋪設了防滑墊,在每間教室門口安放了擺放雨傘和書包的籃筐。學校廣播也多次提醒考生:下雨路滑,注意安全。
語文題型關注素養和運用
「背了那麼多古文篇目,都白背了!」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後,在民立中學考點,走出考場的一些學生嘆氣說。一些考生反映,今年的語文測試,整體難度比二模考容易,但出現了不少新題型。例如語文試卷第三板塊新增了綜合學習運用題目,分選擇、填空、問答等題型,共計11分。這些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上海準備新建一座愛因斯坦的雕塑,有哪些內容不宜雕刻在上面?請從以下六個選項中選取兩項。」而選項設置中,羅列了愛因斯坦的生辰、國籍、職業、與上海的緣分等。一位靜教院附中的考生回憶說,類似的題目以往從沒有遇到過,給出的選項看上去都很有道理,比較難選擇。
「今年的語文考題總體比較活,詩詞鑑賞的第一題以往是考詩歌中字詞的解釋,而今年考的是標題的意思。」一位田林三中的語文老師說,它首先要求學生判斷「破陣子」和「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哪一個是詞牌名,哪一個是題目;然後再回憶書下注釋自己組織語言,解釋出整個題目的意思。
針對文言文部分,還有老師評析說,以往中考,課內文言文一般都考一篇,這次是將兩篇文言文中的片段進行比較閱讀,「這個題型比較新,不是說學生平時背好答案就能解決的,一定要在考場中開動腦筋。」這位老師說,此外,現代文閱讀的兩篇選文也很有特點,一篇是介紹上海音樂廳的說明文,有地域特色。另一篇是題為《列車上》的記敘文,通過故事反映現代社會中的人際交往問題,有時代特點。
七一中學語文教師袁雯向記者透露,今後,語文學科中或加重文言文比重。「今年教學大綱中給出了30篇文言文作為複習範圍,以後這個範圍有可能取消,單純依靠機械記憶來取得高分會越來越難,學生要更注重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知識的積累。」
在下午舉行的理化科目測試中,考生們也表示,試題難度不大,化學試題中規中矩,物理試題偶有創新,但知識點都在複習範圍之內。
基礎知識綜合素質兩手抓
今年是最後一批「90後」參加中考。這屆「90後」考生很特殊,他們將成為高考改革方案落地後的第一批應試者。在黃浦區應昌期圍棋學校考點,一位格致初中的家長黃女士告訴記者,兒子已經被一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預錄取,但究竟是去該校的理科實驗班還是中美課程班,她仍舉棋不定。糾結的原因就在於高考改革方案懸而未決。「我們比較傾向於去中美課程班,又擔心沒太多精力兼顧高考,還是理科班與高考內容的銜接更為緊密。」黃女士說,中美特色班除了開設國內課程外,還會增加一些國際課程,強調英語閱讀寫作,孩子出國交流的機會也不少,有助於提升外語水平和綜合能力。「但如果一些高校未來繼續在自主招生中使用學業考成績,要求8個A,那我們就不敢報中美班了,最終還是要等待高考方案出臺後再做選擇。」黃女士說。
在民立中學考點,考生家長程先生說,「未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家長和學生會覺得有些壓力。等中考結束進入高中後,肯定會追隨改革的方向緊鑼密鼓地調整學習方法,也會密切關注具體改革的方式。」
而黃女士也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她早早幫孩子定好了初高中銜接課程班;另一方面,她還為孩子聯繫了一個公益組織當志願者,教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英語。「基礎知識和綜合素質評價兩手都要抓,因為除了考試成績,未來,考生在高中的綜合素質評價情況或將作為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黃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