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課文說是故事,但並沒有生動曲折的情節,只是用說明的方式寫出了「貝」字的演變過程,以及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和錢財有關的緣由,告訴我們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這篇課文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知識點不多,重要的是在識字的過程中,感受漢字的魅力,產生主動識字的濃厚興趣,並學會偏旁歸類的識字方法。
一、難寫字
孩子們普遍認為這幾個生字容易寫錯或不好寫規範:錢、財、骨、殼。
這其中,寫「貝」的時候要注意:豎和橫折的折一樣長,撇從豎中線起筆,向左下格撇出,最後一筆是點。「殼」上邊是「士」不是「土」,禿寶蓋要託住上部,包住下部。「幾」要和「士」的第二橫等寬。「財」在組詞的時候特別容易和「材」相混淆,可以根據兩個同一性質的偏旁來明確字義,以準確組詞。「骨」上半部分的筆順是豎,橫折,橫折,點,橫勾,寫的時候,要把握好上下的寬度。
二、了解甲骨文
在課前,我給孩子們出示了幾個簡單象形字的甲骨文字形,讓孩子們,猜一猜,認一認。之後告訴孩子們,之所以他們能快速準確猜出生字,是因為這些象形字,像畫一樣的符號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一般呢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最早出土於河南安陽,發現的有4500多個。
三、隨文識字。
1.「貝」「貝類」
先讀一小節之後,出示「貝」的演變圖。讓孩子們了解「貝」字的起源和發展。初步感受甲骨文「化形成字」的特點。
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貝類,有的長,有的是扇形的,還有的是橢圓形,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紅色,還有的是花色,這些顏色各異,形狀不同的貝殼就叫做貝類,這樣表示分類的詞,還有魚類、人類等。
2.「貝」字旁的生字。
(1)貝殼的種類非常多,含貝字旁的生字也很多,比如第二小節中的「賺、賠、購、貧、貨、財」。
「賺」是得到錢,「賠」是失去錢。「購」是用錢買,「貧」是沒錢,「財」就是指錢。他們都是「貝」作偏旁,因為古人把貝殼當錢幣,用「貝」作偏旁的生字大多與錢財有關。這樣的字還有:貴、貪、贈、賭、賞、帳、販。
(2)這些字都是形聲字,形旁表字義,聲旁表字音,我們在識記的時候可以用偏旁歸類的方法,也可以用換偏旁的方法,比如「賠」換偏旁變成「陪」,「購」換偏旁變成「溝」。
(3)貝殼為什麼被人們當作飾品、錢幣呢?
貝殼被人們當做飾品,以及錢幣,為什麼呢?讀文之後,可以用「因為 所以」說一說:因為貝殼很漂亮,很珍貴,所以人們把它們當作飾品戴在身上。又因為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所以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
注意,從「而且」一詞,我們知道,是因為貝殼漂亮珍貴,又可以隨身攜帶不易損壞,所以才被當做錢幣。和第一個問題一起回答的時候,為了避免語句重複,加了一個「又」字,去掉「又」字,意思就變成了:因為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所以被當做錢幣。這樣是不對的,石頭也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要把前面「漂亮珍貴」的理由加上去。
4.「珍」
人們把貝殼當錢幣,不僅因為它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還因為它漂亮珍貴。
「珍」的篆體字形,就像是一位老者捧著的寶玉,所以「王字旁」多表示和玉石有關。比如:珠、球、環、玩。
5.「漂」
第四聲:漂亮,第一聲:漂流、漂浮。第三聲:漂白漂洗。當它表示「浮在液體上面不沉落」時,讀第一聲,如「漂浮」。表示「用水加藥品使東西退去顏色或變白」「用水淘去雜質」時,讀三聲。表示「漂亮」的意思時,讀四聲。
四、課後題
1.給家人講一講「貝」的故事。
講故事即複述課文。在講故事之前要熟讀課文,做到對課文內容有清晰認知,這是複述的基礎。講的時候按順序講清楚甲骨文「貝」的樣子、貝殼的作用及用「貝」作偏旁的字的意思。
2.猜猜加點字的偏旁和什麼有關。
「銅鏡」因為古代的鏡子都是銅做成的,所以是金字旁,表示和金屬有關。
「珠寶」,王字旁表示和珍貴的玉石有關。
五、練習和拓展
1.仿說或仿寫
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和錢財有關,這其實就是偏旁歸類的方法,這樣的生字還有很多,比如三點水的生字多和水有關,日字旁的字都和太陽有關,可以讓孩子自己總結兩組。
「月」做偏旁時被稱為「肉月旁」,比如:肚、腿、胳、脖等,可以讓孩子查查資料,自己按照課文說一說或寫一寫「月」的故事。
2.閱讀推薦
這篇課文是一篇非常好的、激發孩子們深入了解我國漢字文化的興趣的導讀性文章。
孩子們讀完這篇課文之後,都都能夠感受到我國漢字文化的源遠流長和神奇魅力,並且能夠對甲骨文字形以及漢字的演變產生較濃厚的興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一定要把握好。
市場上關於漢字的讀本非常多,比如小學必讀書目《漢字的故事》《趣味漢字》等,
有字理演變,有故事,識字讀文結合。尤其是《漢字的故事》,很多學校定為語文必讀書目,非常適合一二年級孩子同步閱讀。
剛才兩本書,適合基礎閱讀,如果孩子閱讀興趣較濃厚,又有一定閱讀基礎,可以繼續往下讀。
《漢字王國》,這本書是外國人林西莉所著,非常有名。一個外國人被中國的漢字文化所深深的吸引,並且展開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由此可以看出我們漢字文化的魅力。
《漢字樹》,是之前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大火時推薦的這套書,中高年級的孩子閱讀較多,除了每一個字的字源演變,還有漢字之間的關係以及相關的故事,書中還附有根據全書所成的一張非常大的,類似思維導圖的漢字樹。中低年級有一定閱讀習慣和閱讀積累的孩子可以閱讀。
另外,我熟悉的還有《漢字是畫出來的》,這是小象漢字推出的一本適合低幼兒閱讀的漢字啟蒙讀本,除了有漢字的甲骨文字形和演變過程,還有英文字母,可以當作二年級孩子的手邊書或枕邊書,閒暇時間翻一翻就能夠認一兩個字。如果閱讀基礎不太好,閱讀興趣不太高的孩子比較適合讀這本書。
相信很多孩子在深入紮實的學好這篇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入而精細的閱讀,都能夠感受到甲骨文的魅力,產生結合甲骨文更好地認字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