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小學生認甲骨文?學完《「貝」的故事》,孩子會愛上漢字!

2020-12-19 小學教育慄子老師

這篇課文說是故事,但並沒有生動曲折的情節,只是用說明的方式寫出了「貝」字的演變過程,以及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和錢財有關的緣由,告訴我們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這篇課文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知識點不多,重要的是在識字的過程中,感受漢字的魅力,產生主動識字的濃厚興趣,並學會偏旁歸類的識字方法。

一、難寫字

孩子們普遍認為這幾個生字容易寫錯或不好寫規範:錢、財、骨、殼。

這其中,寫「貝」的時候要注意:豎和橫折的折一樣長,撇從豎中線起筆,向左下格撇出,最後一筆是點。「殼」上邊是「士」不是「土」,禿寶蓋要託住上部,包住下部。「幾」要和「士」的第二橫等寬。「財」在組詞的時候特別容易和「材」相混淆,可以根據兩個同一性質的偏旁來明確字義,以準確組詞。「骨」上半部分的筆順是豎,橫折,橫折,點,橫勾,寫的時候,要把握好上下的寬度。

二、了解甲骨文

在課前,我給孩子們出示了幾個簡單象形字的甲骨文字形,讓孩子們,猜一猜,認一認。之後告訴孩子們,之所以他們能快速準確猜出生字,是因為這些象形字,像畫一樣的符號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一般呢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最早出土於河南安陽,發現的有4500多個。

三、隨文識字。

1.「貝」「貝類」

先讀一小節之後,出示「貝」的演變圖。讓孩子們了解「貝」字的起源和發展。初步感受甲骨文「化形成字」的特點。

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貝類,有的長,有的是扇形的,還有的是橢圓形,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紅色,還有的是花色,這些顏色各異,形狀不同的貝殼就叫做貝類,這樣表示分類的詞,還有魚類、人類等。

2.「貝」字旁的生字。

(1)貝殼的種類非常多,含貝字旁的生字也很多,比如第二小節中的「賺、賠、購、貧、貨、財」。

「賺」是得到錢,「賠」是失去錢。「購」是用錢買,「貧」是沒錢,「財」就是指錢。他們都是「貝」作偏旁,因為古人把貝殼當錢幣,用「貝」作偏旁的生字大多與錢財有關。這樣的字還有:貴、貪、贈、賭、賞、帳、販。

(2)這些字都是形聲字,形旁表字義,聲旁表字音,我們在識記的時候可以用偏旁歸類的方法,也可以用換偏旁的方法,比如「賠」換偏旁變成「陪」,「購」換偏旁變成「溝」。

(3)貝殼為什麼被人們當作飾品、錢幣呢?

貝殼被人們當做飾品,以及錢幣,為什麼呢?讀文之後,可以用「因為 所以」說一說:因為貝殼很漂亮,很珍貴,所以人們把它們當作飾品戴在身上。又因為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所以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

注意,從「而且」一詞,我們知道,是因為貝殼漂亮珍貴,又可以隨身攜帶不易損壞,所以才被當做錢幣。和第一個問題一起回答的時候,為了避免語句重複,加了一個「又」字,去掉「又」字,意思就變成了:因為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所以被當做錢幣。這樣是不對的,石頭也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要把前面「漂亮珍貴」的理由加上去。

4.「珍」

人們把貝殼當錢幣,不僅因為它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還因為它漂亮珍貴。

「珍」的篆體字形,就像是一位老者捧著的寶玉,所以「王字旁」多表示和玉石有關。比如:珠、球、環、玩。

5.「漂」

第四聲:漂亮,第一聲:漂流、漂浮。第三聲:漂白漂洗。當它表示「浮在液體上面不沉落」時,讀第一聲,如「漂浮」。表示「用水加藥品使東西退去顏色或變白」「用水淘去雜質」時,讀三聲。表示「漂亮」的意思時,讀四聲。

四、課後題

1.給家人講一講「貝」的故事。

講故事即複述課文。在講故事之前要熟讀課文,做到對課文內容有清晰認知,這是複述的基礎。講的時候按順序講清楚甲骨文「貝」的樣子、貝殼的作用及用「貝」作偏旁的字的意思。

2.猜猜加點字的偏旁和什麼有關。

「銅鏡」因為古代的鏡子都是銅做成的,所以是金字旁,表示和金屬有關。

「珠寶」,王字旁表示和珍貴的玉石有關。

五、練習和拓展

1.仿說或仿寫

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和錢財有關,這其實就是偏旁歸類的方法,這樣的生字還有很多,比如三點水的生字多和水有關,日字旁的字都和太陽有關,可以讓孩子自己總結兩組。

「月」做偏旁時被稱為「肉月旁」,比如:肚、腿、胳、脖等,可以讓孩子查查資料,自己按照課文說一說或寫一寫「月」的故事。

2.閱讀推薦

這篇課文是一篇非常好的、激發孩子們深入了解我國漢字文化的興趣的導讀性文章。

孩子們讀完這篇課文之後,都都能夠感受到我國漢字文化的源遠流長和神奇魅力,並且能夠對甲骨文字形以及漢字的演變產生較濃厚的興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一定要把握好。

市場上關於漢字的讀本非常多,比如小學必讀書目《漢字的故事》《趣味漢字》等,

有字理演變,有故事,識字讀文結合。尤其是《漢字的故事》,很多學校定為語文必讀書目,非常適合一二年級孩子同步閱讀。

剛才兩本書,適合基礎閱讀,如果孩子閱讀興趣較濃厚,又有一定閱讀基礎,可以繼續往下讀。

《漢字王國》,這本書是外國人林西莉所著,非常有名。一個外國人被中國的漢字文化所深深的吸引,並且展開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由此可以看出我們漢字文化的魅力。

《漢字樹》,是之前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大火時推薦的這套書,中高年級的孩子閱讀較多,除了每一個字的字源演變,還有漢字之間的關係以及相關的故事,書中還附有根據全書所成的一張非常大的,類似思維導圖的漢字樹。中低年級有一定閱讀習慣和閱讀積累的孩子可以閱讀。

另外,我熟悉的還有《漢字是畫出來的》,這是小象漢字推出的一本適合低幼兒閱讀的漢字啟蒙讀本,除了有漢字的甲骨文字形和演變過程,還有英文字母,可以當作二年級孩子的手邊書或枕邊書,閒暇時間翻一翻就能夠認一兩個字。如果閱讀基礎不太好,閱讀興趣不太高的孩子比較適合讀這本書。

相信很多孩子在深入紮實的學好這篇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入而精細的閱讀,都能夠感受到甲骨文的魅力,產生結合甲骨文更好地認字的願望。

相關焦點

  • 部編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3「貝」 的故事 知識點精講
    微課解說詞如下:小朋友好,老師帶你們去認識一種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因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你們看,第一幅圖上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上的,第二幅圖上的甲骨文是刻在獸骨上的。甲骨文距今有3600多年的歷史了。歷史這麼久遠的文字,你還認識嗎?我們來試著認一認吧!這是什麼字?對了,是「目」。那「目」上面有毛,又是什麼字呢?
  • 【二年級微課堂】識字3 「貝」的故事(二)
    如甲骨文、漂亮、飾品、隨身攜帶、損壞,注重聽範讀學習。(2)讀好恰當的停頓。本課出現了較多的頓號,如,「所以,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賺、賠、購、貧、貨』」一句,要注意頓號與逗號停頓的區別,頓號停頓時間較逗號略短。(3)注意語速。本文名為「貝」的故事,卻沒有具體生動的情節,以說明的方式介紹了「貝」字的相關知識。
  • 二年級語文下冊《「貝」的故事》預習學案+課時練習,趕緊收藏吧
    本文描寫了漢字「貝」的故事,寫出了「貝」字的演變過程以及用「貝」作偏旁的字與錢財有關的緣由。告訴我們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殼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第一句介紹了貝殼的作用,第二句寫「貝」字的起源。
  • 二年級語文識字,第3課「貝」的故事,課文解析,建議收藏
    最近孩子們都在家中上網課,很多家長可謂是暴跳如雷,從早到晚盯著孩子上網課、寫作業,不知是孩子在上學還是家長在上學?有老師預測開學後學生成績兩極分化,自律的孩子成績自然好,學習不主動的孩子成績或將會一路下滑,開學後老師也不會將已經學過的知識再重新講一遍。
  • 四川成都小學生手繪甲骨文 自創自畫國潮日曆
    >美國一學校有意購買用作中文教材  365頁大美漢字國潮日曆,300餘個手繪甲骨文。  300餘個手繪甲骨文  文藝範兒十足  365頁大美漢字國潮日曆,封面白底紅字,正面是漢字的筆順和組詞,背面是對應的甲骨文,300餘個手繪甲骨文文藝範兒十足……這些文字由成都市實驗小學語文教研組曹小娟老師精心挑選,有一、二年級必會識字表,有二十四節氣,有十二生肖……在美術教研組羅東來老師指導下,53名同學用毛筆一個一個畫出古體毛筆字,並在石頭上繪出甲骨文
  • 貝的故事:講解漢字故事 開啟智慧人生
    講漢字故事打造趣味課堂郭沫若先生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
  • 手繪甲骨文,成都小學生自創自畫國潮日曆
    365頁大美漢字國潮日曆,300餘個手繪甲骨文,這是成都市實驗小學2018級3班53名學生用12節美術+語文課,自創自畫的一本獨一無二的日曆!目前,該日曆已有800餘本預訂量,還引起了美國舊金山布利斯學校中文老師的注意,準備購買來教美國孩子學中文。此外,已有公司籤約購買這些手繪作品的著作權,準備明年正式發行。
  • 學法指導/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認漢字
    我們的語文教學改革就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故事」開始,構建了以孩子「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認漢字」等語言實踐活動為主的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其主要步驟是:  1、聽故事。先反覆聽老師(或錄音)講故事,讓孩子聽懂故事內容,聽熟故事語言。
  •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識字3《「貝」的故事》圖文講解+知識點梳理
    教材分析:《「貝」的故事》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貝」字的演變過程。課文首先由現實生活中的「貝殼」講起,從甲骨文講到了現代所寫的「貝」字,這段內容雖然很少,但講出了漢字的演變。「貝」是個象形字,由最初的實物圖形慢慢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也體現出了漢字由繁到簡的發展軌跡。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講解了「貝」的意義。
  • 玩轉趣味甲骨文,解鎖漢字成長密碼 ——樂樂趣原創甲骨文圖畫書...
    不同的主題蘊含著同樣的情感——簡單、純粹、童真、童趣,讓孩子在故事中學習漢字,在閱讀中提高審美。圖文創意來自連獲兩屆全球華人圖畫書最高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兒童文學作家蕭袤,他喜歡塗鴉,也酷愛研究甲骨文;而插畫作者楊璐通過版畫的創作手法,最大程度地還原了甲骨文獨有的古樸和稚拙氣息。
  • 有趣的甲骨文,貝是貝殼是財產,那麼狽是怎麼回事?
    說起甲骨文,真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從她足夠悠久的歷史傳承,到她單個文字中的表意特徵,都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到欣賞和思考甲骨文的巨大幸福中!正是因為甲骨文中的過於突出的象形表意特徵,對於單個甲骨文字的欣賞,反而能從其中找到很多有趣的發現,比如今天要談論的話題:"貝"和"狽"!兩個很簡單的漢字,也是大家都熟悉的漢字。當然我們也簡單的說一下這兩個漢字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貝"就是很形象的張合的兩片貝殼,同時我們也知道,在殷商時期,貝殼是美麗珍貴的寶貝,而且更多的是用作當時的錢財,行使貨幣的作用。
  • 榮成:走近甲骨文世界 感受古老文字魅力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24日訊 (通訊員 孔霞) 我國的漢字從甲骨文演化而來,直到現在,很多漢字還有甲骨文的影子,作為我國文字的開端,甲骨文是照亮中華文明的一盞明燈。為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孩子們通過對甲骨文的認識,感受古老漢字的傳承魅力,榮成市第二實驗小學組織開展「走近甲骨文世界,感受古老文字魅力」實踐活動,讓學生們深入認識甲骨文,自覺傳承傳統優秀文化。
  • 統編版_二年級語文下冊:3、「貝」的故事詞語大全_10個同步生詞...
    例句:所以,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 賺、賠、購、貧、貨」。3、錢財(qián cái),近義詞有:財帛。例句:所以,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 賺、賠、購、貧、貨」。4、錢幣(qián bì),近義詞有:貨幣,泉幣。
  • 教育部課程標準:1、2年級能寫800個漢字,認1600字,家長太難了
    01小學1、2年級語文《課程標準》:會寫800字,能認1600字,課外閱讀總量5萬以上如下講述的是2011年(也就是9年前,最新標準暫未刊發第一,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也就是說一、二年級共2年的700多天裡,需要2天學會寫3個漢字,學會認6個漢字。第二,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
  • 小學生寫漢字「耳」像雪糕,老師看到作業本後崩潰:這是甲骨文
    小學生寫漢字「耳」像雪糕,老師看到作業本後崩潰:這是甲骨文如果寫得一手好字,肯定給人的印象是加分的。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學習寫漢字,但是一開始接觸寫漢字的時候還是特別困難的。很多老師都發帖說看到學生們寫的字時哭笑不得,因為寫的字比甲骨文還要深奧。也有很多考試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你的考試試卷字跡工整,那麼分數肯定要比自己潦草的學生分數高。王老師(化名)是一名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他那也是教書好多年了見過無數的學生。但是今年帶的這一屆的小朋友學寫漢字十分困難,特別是其中有個學生,他寫的漢字你必須要靠想像去判斷。
  • 有些小學生寫字,寫著寫著就有了甲骨文的感覺,有的還有了靈魂
    有些小學生寫字,寫著寫著就有了甲骨文的感覺,甚至還有些字被小學生們寫出了靈魂。不信你看下面這些小學生們寫的字,就像是穿越了千年時光來到現代的甲骨文。首先是「多」這個字。這名小學生一開始寫「多」這個字的時候,還能勉強保持住字形。
  • 一年級小學生漢語拼音複習作業,書寫好「醜」,不規範
    一年級語文上冊,已經學完了漢語拼音,最近,語文老師帶領同學們進行了複習,回顧了這個學期學過的拼音。下面這份卷子呢,十分完整,也很好地考查了一年級小學生對漢語拼音掌握的情況。漢語拼音已經全部學完了,一年級小學生,要能做到會讀、會寫、會拼、會用拼音組織一句話。可以看出來,雖然學習已經結束,但是,許多一年級同學,還需要繼續鞏固、加強。不光是能夠按照順序讀出聲母、韻母,同時,我們看上圖的第三題,一年級小學生,還要具備一個技能,那就是能夠正確地拼讀出詞語,並能尋找到對應的圖畫。
  •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長三角文博名家共溯漢字源頭
    長三角文博會正在大虹橋地區的「四葉草」舉辦,昨天下午,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壯哉中華——長三角甲骨文書法篆刻名家作品邀請展暨研討會」在上海中國書法院·新虹藝術館開幕。來自蘇浙皖滬等長三角地區的文博專家、書法家、篆刻家及文化界嘉賓200餘人出席展覽,共商中國文字的源頭與未來。
  • 365夜漢字故事玩轉漢字之漢字的演變發展
    365夜·漢字故事·玩轉漢字之漢字的演變發展小朋友,你知道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什麼嗎?目前來說,人們普遍認為是「甲骨文」。那時,刻有甲骨文的甲骨還叫「龍骨」,被藥材店拿來當作藥材買賣,不知道那些無意間服用了「龍骨」的人,會不會不去上學,都滿肚子學問呢!隨著商朝的滅亡,周朝的興起,人們逐漸學會把文字鑄在青銅器上,這就是「金文」。這些青銅器大多是鍾和鼎,所以這些文字又叫「鐘鼎文」。
  • 甲骨文遇上書畫,漢字啟蒙還能這麼有趣,早點知道就好了!
    孩子一般會在4~7歲有一個最佳識字時期——識字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本能地產生對識字的迫切需求,而且記憶能力特別出色,識記速度快、數量多、記得牢,識記過程也特別輕鬆。如果孩子在閱讀繪本時,指著一些字興奮地說認得,這意味著孩子進入識字敏感期了。這個階段,就需要給孩子預備一些好的漢字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