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為大家介紹了皮膚角質層的相關屏障結構和功能,今天我們來說說那些影響皮膚屏障功能的因素。
2 皮膚屏障功能的影響因素[3,4,5,6]
2.1 角質層結構完整性因素的影響
2.1.1角質形成細胞分化異常
角質層是角質形成細胞(Keratinocyte,KC)分化的最後階段,維持表皮正常滲透性屏障,其胞質、胞膜都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研究表明,角質細胞的異常增生會引起角質層表層水分損失,阻礙皮膚屏障功能的恢復,從而與某些疾病的發病機制密切相關。同時角質形成細胞分化異常時,角蛋白的表達亦出現異常,炎症相關性角蛋白K17的表達顯著增加,皮膚的屏障功能便會衰弱,出現特應性皮炎、溼疹、銀屑病等。
2.1.2 絲聚蛋白(Filaggrin,FLG)突變或缺乏
絲聚蛋白(FLG)是角質層重要的成分,由角質形成細胞合成,分布在角質層的不同部分,並隨角質形成細胞遷移過程逐漸被酶降解,降解為天然保溼因子等角質層需要的小分子物質,在保溼、屏障完整性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它們不但能吸收水分而且能分解自身的水分,可以縮小角質細胞間隙,加強緊密度,使其對外界刺激和過敏原的滲透更有抵抗力。故當FLG發生突變,角質層抵抗力便會減弱,此時有害物質和過敏原就會很容易滲透入侵。
2.1.3 脂質代謝能力不強
細胞間脂質是一種透明的物質,含神經醯胺、膽固醇、脂肪酸等成分,是物質進出表皮時所必經的機械性屏障。這種結構可以防止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和有害物質的入侵。研究證實,神經醯胺的缺乏是皮膚屏障受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當神經醯胺1和神經醯胺3的含量變低時,便會出現特應性皮炎,含神經醯胺的潤膚劑可以減少炎症因子IL-4的表達及降低經皮水分流失(TEWL)值。
2.2 內在調節因素的影響
2.2.1 離子及其通道
影響皮膚屏障功能的離子主要有鈣離子和鉀離子,鈣在皮膚屏障功能的形成及修復中起調控作用。在正常的皮膚中,鈣呈梯度分布,基底層和棘層少量分布,而顆粒層含量較高。鈣的這種梯度分布影響角質形成細胞分化,橋粒及細胞間緊密連接的形成,從而調節皮膚屏障功能的形成。研究表明,將屏障受損的皮膚浸沒在含鈣的溶液中,皮膚屏障的修復功能就會受阻,同時,皮膚滲透功能受損,又可導致正常鈣濃度的改變,使表皮外層鈣濃度降低,低濃度鈣可以直接調控板層小體的分泌。另外有研究顯示,角質層受損後,鈣、鉀離子對皮膚屏障功能的恢復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協同作用。表皮鈣離子一點濃度的下降,可增加表皮透明質酸和CD44的表達,改善皮膚的保溼營養代謝,若減少表皮細胞內鉀濃度或中斷鉀通道,可加速皮膚屏障功能的修復。
2.2.3 PH值
皮膚表面的PH是機體生物學活動在表皮的表達,它可以影響角質形成細胞甚至真皮的生物學功能。角質層PH適宜時,角質層脂質水解酶才能活化,板層小體得以形成,從而構建堅實緻密的皮膚屏障。因此皮膚表面PH值升高可直接或間接影響角質形成細胞的代謝,引起角質形成細胞增生、分化異常,皮膚屏障功能改變,角質層緻密性降低,皮膚的PH值越高,水通透屏障功能越低。
2.2.5 糖皮質激素
全身和局部長期接觸糖皮質激素不僅可以在真皮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對表皮的結構和功能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在表皮抑制表皮有絲分裂、分化和脂質的合成,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的紊亂和角質層完整性的破壞。
2.2.6 性激素
雌激素的下降可使皮膚角質層厚度變薄,延緩角質層中脂類的沉積及角質層復層板層膜的形成,阻礙胎兒皮膚屏障的發展。性激素除影響胚胎期皮膚屏障功能外,對成人的皮膚也有直接影響,它的恢復速度與血睪丸激素水平成反比。睪丸激素可通過降低表皮的厚度、脂質的合成、TEWL值增高、減少表皮層狀體的形成和分泌而影響皮膚屏障功能。
2.3 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
2.3.1 低溼度和低溫
氣候條件影響皮膚屏障功能,低溼度和低溫均可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的下降。當外界溫度變低,尤其是冬天皮膚易受低溫影響而變得乾燥缺水,皮膚變得對外界刺激物更加敏感易發生過敏反應,同時增加對機械應力的敏感性。正常的皮膚含水量為20%~35%,當外界相對溼度低於60%時,角質層含水量就會下降到10%以下,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此時皮膚就會出現乾燥、乾裂、瘙癢或已經存在的皮膚疾病的惡化。
2.3.2 清潔護膚
當過度清潔皮膚、用過量表面活性劑或過熱清水清洗時,顯著增加了皮膚TEWL和顯著減少了角質層水合作用,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對外界病原微生物、化學、物理刺激的抵禦作用減弱,皮膚失水速度增加、缺水乾燥粗糙、刺疼、瘙癢,更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
2.3.3 紫外線照射
紫外線的最常見表現形式是日光照射,接受過量紫外線照射後,皮膚可出現粗大皺紋、彈性下降、不規則的色斑沉著、毛細血管擴張。皮膚受到紫外線輻射後,誘發氧化應激和炎症等病理生理過程,細胞內抗氧化酶被抑制,生成多量的氧自由基,破壞皮膚屏障結構的穩定性。
2.3.4 城市顆粒物汙染(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s,PMs)
PMs是複雜的混合物包含金屬、礦物質、有機毒素和生物材料。通過測量暴露在不同PMs值人群的表層水分損失(TEWL)後發現,PMs明顯破壞了角質層完整性,其中角化細胞、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細胞毒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皮膚屏障功能。PMs明顯降低角化細胞生存能力(約為80%)、成纖維細胞的生存能力及鈣粘蛋白的受損,通過Caspase-3的激活引起細胞凋亡。
2.3.5 其他
如年齡的變化等。兒童皮膚屏障功能未發育完善,成人25歲以後皮膚逐漸老化,出現皮膚屏障功能下降,特別是老人皮膚的皮脂腺及角質形成細胞的功能等全面下降,從而明顯影響屏障功能,皮膚便會出現乾枯、下垂、皺紋增多等現象。
以上便是皮膚屏障功能的影響因素介紹。那麼,如果皮膚屏障受到損傷,可以通過哪些方面進行修復呢?我們下期繼續分析,敬請關注!
參考文獻:
[3] 李小瓊,魏志平,劉彥群.皮膚屏障功能與皮膚病[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誌,2014,30(12):731-733.
[4] 張書婷,楊春俊,楊森.皮膚屏障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16,25(12):110-112.
[5] 任海毅,王巧娥,董銀卯,等.皮膚乾燥機制研究進展[C].第九屆中國化妝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工商大學,2012:93-98.
[6] 黃新凡.表皮層鈣離子對皮膚再生修復的影響[C].2008年中國中西醫結合醫學美容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註:本文圖片素材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